青花松竹梅天字款罐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海外回流瓷器价值

淘宝的热潮初衷就是让艺术品回家。几百年来,成千上万的中国艺术品、文玩品“流走”海外,此中既有正常文化往来、文化贸易,亦有烧杀抢掠之下流失之珍奇。上世纪90年代起,国力增强、民间资本积累使中国人踏上海外寻宝之旅。如今,这股资本驱使下的“热情”已燃遍全球,近年来拍卖场上中国古董艺术品屡创天价就是明证。据相关统计,1996年之前,海外回流文物还不超过国内文物拍品总数的20%,而目前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40%左右,百万级以上的艺术品,目前海外回流的拍品则要占到70%以上。在海外回流艺术品中真正的精品,比如各种清代皇室瓷器,以及那些存世量少、知名度高、传承有序,或具有特定历史价值的艺术品,其升值潜力必然大于其他艺术品。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福建省德化白瓷,莹白而带透明感,生产佛像相当有名。

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

景德镇瓷器的需求量的激增,使康、雍、乾三代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康熙的青花、五彩、三彩、郎窑红、豇豆红等装饰品种,风格别开生面;雍正的粉彩、斗彩、青花和高低温颜色釉等,粉润柔和,朴素清逸。乾隆的制瓷工艺,精妙绝伦、鬼斧匠工,前无古人。青花玲珑瓷、象生瓷雕、仿古铜、竹木、漆器等特种工艺瓷,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瓷业兴、百业兴,乾隆时督陶官唐英《陶冶图说》:“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清代中期,外销陶瓷发展出来的广彩,艳丽照人。

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在景德镇镇陶时所烧制的瓷器世称"唐窑"。唐窑瓷器非常精美,其制作水平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的瓷器》一书中就说:"中国瓷器,到了唐窑,确实集过去所有制作之大成。这表现在瓷器装饰方法,造型设计以及制瓷技术方面"。瓷器装饰仅高、低温颜色釉就有57种;彩绘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写意之笔,青绿渲染之制,四时远近之景"无所不有,而且"规抚名家,各有原本";造型设计上,则从"古札器尊鼎卤爵之款制,到瓜瓠花果象生之作",应有尽有。

唐英在景德镇督陶时间长近30年,是景德镇御窑厂督陶时间最长,成绩最显著的督陶官。他悉心钻研陶务,身体力行,不仅经验丰富,而且还对景德镇瓷业生产技艺进行科学总结,

清代官窑器价值分析

清代共有帝皇十个,均有帝皇纪年款的瓷器传世,他们依次是:顺治、康熙、雍正、乾垄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代继承发扬了明代传统的青花、五彩、并创新了绚丽多姿的粉彩、珐琅彩和古铜彩,还出现了多品种的单一色釉,而镂空、转颈、转心的工艺技巧,更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清三代瓷器器型最为丰富,既有仿古又有创新。清三代瓷器官窑器相对市场存量少且价格高昂,收藏难度较之大,而且许多藏家“只进不出”,导致清三代瓷器价位还将不断拉高。而三代之后的几位皇帝在继承祖辈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也有各自不同的创新,嘉德2011春拍中有规模空前的清宣宗道光御瓷专场亮相,呈现各式道光御瓷近200件(套)。 慎德堂款器物15件(套),是故宫之外典藏最丰富的一次。此次拍卖的成交率达到100%,客观上推动了市场对清三代之后官窑器的关注程度。目前而言这些时代的官窑器价格还处于低位,值得藏家关注。

清嘉庆 紫地粉彩海屋添筹双耳瓶

拍卖结果

LOT号: 2853

估价: 1,300.00-1,800.00万

成交价: 1,782.50万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北京)

拍卖日期: 2015-06-28

嘉庆时期瓷器

清代自嘉庆朝起,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已不再向御窑厂派专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此时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瓷器生产只能沿袭旧制,没有力量进行创新,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烧造。嘉庆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制瓷工艺还保持较高的水平。到嘉庆后期,青花瓷以日用瓷、粗瓷为主,陈设瓷逐渐减少。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准来看,都远不如乾隆时期。

嘉庆初年御窑厂的烧制仍为乾隆御窑的延续,其造型式样、图案等,均袭前朝旧制,因而有“乾、嘉窑”之说。嘉庆瓷器的造型,较前期无大的变化,但传统类及前时创烧的新品种却基本延续下来,其胎釉和青花、粉彩的色调及一色釉品种,大都仍保持着乾隆时的风貌。嘉庆早期官窑器虽少,却较为精致,大器额很规整,与乾隆器相同。至于小件器中的瓶、罐、盘、碗和文具类,有的还能细致如前,万花瓷器,世称百花,雍正、乾隆时期虽有烧制,但不理想,嘉庆时期的万花瓷超过雍乾两朝,为最成功作品。因嘉庆后期的风格与道光时的风格相近,故而传统的习惯上又有“嘉、道窑”之说。

清道光 青花缠枝莲纹粉彩十八罗汉图扁方瓶

拍卖结果

LOT号: 3430

估价: 600.00-800.00万

成交价: 3,105.00万

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北京)

拍卖日期: 2011-05-22

道光时期瓷器

清代道光朝前后共29年。此时,国外陶瓷市场已经消失。鸦片战争后,国力衰微。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限制瓷器烧造,控制费用,有时入不敷出,无法支付御窑厂的正常开支,所以产量非常低,精品更是难得一见。道光青花以鸦片战争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产量较大,质量也较高;后期生产量较小,质量较差。

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此时,景德镇的瓷业和前时相比,生产规模骤缩,沿袭嘉庆时的一些品种的制作。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对于瓷器也力求简朴,控制费用,但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的要求还是非常严格的。青花瓷的前期色调与嘉庆时期相近,蓝色虽不甚鲜亮,却淡雅宜人,呈色较稳定,无凝聚斑点和晕散现象。后期的青花色调,有的不够深沉而有漂浮感。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工艺制作相当精细。以“慎德堂制”款为代表的堂名款极为盛行,就当时水平而论,制作堪称精致。

清咸丰 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

拍卖结果

LOT号: 6719

估价: 100.00-150.00万

成交价: 166.75万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北京)

拍卖日期: 2011-12-07

咸丰时期瓷器

清咸丰青花瓷是在清代咸丰朝(公元1851—1861年,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共11年期间烧制的青花瓷。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衰退,英法联军入侵,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兴起,景德镇处于交战地区,故御窑厂在咸丰五年(1855年)基本停烧,目前所见咸丰官窑瓷器多是在咸丰五年以前烧制的,数量极少。

咸丰三年至四年,景德镇御窑厂正式恢复传统品种,除有限的琢器外,还烧制了传统的四十二种圆器类。各品种的数量不等,最多的有两百余件,最少的只有十二件,总共烧制两千一百余件。综上《清档》所载,咸丰一朝制瓷数量及其有限。因而现今所见的传世品极为稀少。物以稀为贵,仍值得加以重点保护。

清同治 黄地墨彩牡丹花卉缸 (二件)

拍卖结果

LOT号: 3596

估价: 160.00-220.00万

成交价: 264.50万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北京)

拍卖日期: 2014-05-11

同治时期瓷器

清同治(公元1862—1874年,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朝共13年,其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制瓷业更趋衰落,工艺低下,制作粗糙。景德镇官窑虽恢复生产,但传世精品寥寥无几。

清末同治皇帝幼年初登,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较前时更趋萎缩。官窑琢、圆器多承袭传统的造型,有的从规格到色彩和纹饰都类同于前期。与此同时,景德镇也烧造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品种和造型,如“大婚礼造器”、“体和殿”陈设品及日用瓷,还有一些瓶、樽、缸、盒等,器型虽然规整,但略显笨拙。

清光绪 粉彩花卉纹缸 (一对)

拍卖结果

LOT号: 1060

估价: 60.00-90.00万

成交价: 241.50万

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北京)

拍卖日期: 2014-10-07

光绪时期瓷器

光绪瓷器多以仿效前朝的器形而闻名。但在陶瓷工艺制作上已经逐渐有所发展,手工绘制水平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华丽生动的纹饰更趋于完美庄重。尤其是光绪时期仿制了很多雍正、乾隆官窑的粉彩瓷器,比如仿乾隆粉彩九桃大瓶、仿乾隆粉彩百鹿尊等等。这些仿制瓷器大都胎釉细致缜密,工艺精湛。光绪时期还制造过许多特殊的器型,例如粉彩秋操纪念杯,云蝠赏瓶等等。光绪时期署“大雅斋”款的粉彩瓷水平较高,较常见的是在浅松石绿、佛头青、藕荷等底色上绘花鸟纹饰,色泽浓艳,彩略厚,胎釉致密精细。与前朝相比,清末光绪时期的制瓷工艺出现了一个“回光返照”式的发展,制作了一批精良之作,值得藏家关注。

进入所谓“同光中兴”时期,从光绪元年开始,景德镇御窑厂陆续为清王朝宫廷和东西两陵烧制了不少精美的瓷器和祭器,使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稍有复苏。据《清档》记载:光绪元年和二年(1875年和1876年)先后烧制过大量的青花、粉彩和各色釉大器。此外,为宫内各殿专烧的御用琢、圆器也不在少数,署款有“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坤宁宫制”等。晚清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烧制的官窑器中,光绪一朝在品种和数量上均居首位。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款的牡丹吸杯等,形制新奇,令人瞩目。官窑器款除了“大清光绪年制”青花或红彩款外,还有署“大雅斋”款的,书面上同时缀写“天地一家春”椭圆章式篆款。“长春同庆”、“永庆长春”等款式的,也是官窑器中的精细之作。

清宣统 粉彩麻姑献寿瓶

拍卖结果

LOT号: 1932

估价: 80.00-100.00万

成交价: 122.00万

拍卖公司: 佳士得(香港)

拍卖日期: 2010-05-31

宣统时期瓷器

宣统皇帝在位仅三年,历时很短。青花瓷多见仿古之作,水平也很高,几可追迹康熙青花。由于时代的进步,此时制瓷已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以宣统瓷已具有现代瓷的特征。宣统青花基本上是光绪青花的延伸,虽然做工方面有所加强,但技术上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民窑瓷器继续沿袭光绪传统,国外先进的制瓷技术还没有对民窑产生任何影响。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特别是满足广大农村市场的需要,民窑粗瓷产量大大增加,间或生产少量仿古瓷和艺术瓷,中档瓷器几乎不见生产,给人们的印象是景德镇瓷业急剧衰落,这正是受当时形势所迫的写照。

清末宣统一朝,历史虽短,却仍在烧制官窑瓷器,可惜品种有限、数量较少、故传世精品不多、甚为珍惜。

藏家对清代瓷器的关注与日俱增,原因有二:首先,到了清代,中国瓷器经过1500多年的历史演变,无论是工艺还是美术,都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其次,比之高古、中古文明板块,清代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离我们今天最近的,这使它较容易获得人们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清代官窑瓷器收藏趋势

在二十年以前,2005年以前收藏市场看重的是清三代瓷器,2005年之后到现在,从苏富比和佳士得的图录中可以看到,晚清时期的瓷器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大概比重达到30%,三代瓷器的筹码能流通的越来越少,需要新的东西补进去,除了嘉德的道光专场,保利在2011年秋拍组织一次晚清瓷专常瓷器是一个工艺美术品,工艺放在第一位,不是乾隆一定比道光好,道光一定比嘉庆好,不一定是按照时代来划分。但是一定必须是收藏官窑。价格适中,真伪可辨,来源清晰,就值得长期持有,整个清官窑市场一直在缓速上升,但是非常稳定,过去二十年的记录,价格也就是翻了一番,除了极个别特别名贵品种,十年里涨了十倍。应该说这两年的官窑器市场大的拍卖场上价格相对透明,市场比较干净,目前来说价格相对瓷器的价值还处于洼地。但是藏家不能抱着捡便宜的心态,买的是当下,投资是未来。切记不能贪便宜,否则一定会上当。

您在品阅本文之后,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这是对我们创作最大的支持!藏品全面鉴定估价,了解更多请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征古集雅” 每天有更多新资讯!(文章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承接个人艺术展览;私人洽购,买卖古董;参加国内外拍卖;古董珍玩、书画鉴定;藏品出手交流等服务“群贤聚雅,盛世同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联系方式:电话/微信:15330009820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