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部电影中,色调就像一位无声的讲述者。

  它用颜色作为语言,光影作为情绪,一步步将你代入另一个时空。

  电影的色调美学是包容的,它接受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同时它也是多样的,哪怕是相同的色调,也能演绎不一样的美。

  一抹颜色,千万种美。

  秦·色上黑

  

  你觉得黑色美吗?

  把时间倒回到大秦帝国,那时候的黑色,是魅力无限的。

  黑色在《易经》中象征着“天”,是众色之王。神秘、坚毅、桀骜。

  秦一统后崇尚“十月为年首,色上黑”,秦王也随之易旗色服色为黑。以秦为背景的历史剧,大到整体色调小到服装配饰,都以黑为主。

  例如陆川执导的《王的盛宴》,就是以黑色为主色调。无论是电影整体调色还是演员服装,甚至连海报视觉都是主黑,真正意义上还原了“色上黑”的大秦帝国。

  《王的盛宴》海报∨

  《王的盛宴》剧照∨

  《王的盛宴》服饰∨

  年代较为久远的《秦颂》,近些年翻拍的《大秦帝国》,在整体色调上也都遵循了“秦以黑为美”这一历史背景。

  《秦颂》剧照∨

  《大秦帝国》剧照∨

  就连著名的商鞅变法,都被称为“黑色裂变”。

  在这个时代,黑色无疑是最美的色调,它强大而又危险,演绎了大秦帝国纵横天下一统中原的魄力之美。

  在大秦之后,“秦朝黑”慢慢的OUT了,取而代之的色调是远古五帝中心的象征色彩 —— 黄。

  黄处于五行中央,乃“中和之色” 。“黄生阴阳”的说法也开始流行,于是在汉代之后,新晋主色“黄”成为了帝王之家的专用色彩象征。

  唐 · 黄生阴阳

  ∨

  唐朝的色调之美,是以金黄为基础。

  比如唐太宗亲手种下的银杏,历经千年,美到了今天,把千年的浪漫化作一地金毯。

  在这个色调基础上,延伸出缤纷多彩的美。

  这个缤纷,是白居易笔下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杜甫笔下的“红入桃花嫩,春归柳叶新”;也是李白笔下的“金樽”和“玉盘”。

  你会发现在这里,目及之处都是金碧辉煌、灯红酒绿、草长莺飞的色调,满屏都是欣欣向荣的气息。

  对于唐朝色调之美表达最为极致的,应该是陈凯歌的《妖猫传》,“极乐之宴”所呈现的色调之缤纷、大唐之气象,美得让人目不暇接。

  《妖猫传》剧照∨

  为了还原大唐盛世的色调,陈凯歌每个细节做到了极致,就连片中的两万颗树都是提前六年栽下,陈凯歌说:“等这些树都长起来,郁郁葱葱,我要给大家一个真正的唐城。”

  在主色调上,朱红和金黄的搭配、色温的精准把控,把我们瞬间代入了金碧辉煌、华贵奢靡的大唐。

  ∨

  将这部电影的每一帧单独截出来,都可以像一幅精致且完美的画。甚至有摄影师称《妖猫传》的色调运用堪称高级美学范本。

  每一抹颜色都在告诉你:这是国富民强的唐朝,金黄象征无上的皇权、红绿象征繁荣的烟火尘世、万物初始的绿象征了一切仍在茁壮成长。

  这些色调组合起来,便是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之美。

  回到现代,色调这位无声的讲述者,依然在从容的,向我们展示她多元的美。

  日本 · 励志暖黄

  

  日本的影片的代表色调是饱和度较低的暖黄色,温暖、积极、有力量,娓娓道来。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广为流传的带着颇有哲理的励志台词截图,都是出自日剧,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主色调,便是低饱和度的暖黄。

  这种饱和度较低的色调,给视觉感受带来的刺激较小,让人看起来很舒服,不具备侵略性。舒适所带来的影响就是接受度较高,特别适合铺设一个娓娓道来的心理环境,也造就了这一抹独特的“励志美”。

  希望大家看完后,都可以像Gakki一样,元气满满!

  英伦 · 忧郁之灰

  

  

  在电影色调美学的千万种美中,还有一抹让人特别着迷的,那便是来自英伦的灰色系“忧郁美” 。

  在英国电影或者以英国为背景的电影里,每一帧画面几乎都是色调灰暗,冷峻犀利,时刻让你感受到那股属于英伦的独特的忧郁气质。

  或许这就是伦敦的特色,雾都的气候特点、工业革命带来的颗粒感给这一抹色调刻上了属于它的印记。

  无论是《神探夏洛克》还是《哈利波特》,或者是较新《神奇的动物在哪里》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神探夏洛克》中,导演虽然将发生在维多利亚时期的故事搬到了现代,但依然保持了略带阴霾灰的雾都原貌。

  《神探夏洛克》剧照∨

  即使是虚构世界里的《哈利波特》,在色调上也和英伦灰保持一致。

  《哈利波特》剧照∨

  还有由哈利波特故事线所衍生出来《神奇的动物在哪里》,也是如此。

  《神奇的动物在哪里》剧照∨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便是英雄主义盛行的好莱坞了。这一点在好莱坞的电影色调上也有极具代表性的体现,那便是被称为“TEAL&ORANGE”的调色手法。

  好莱坞 ·TEAL&ORANGE

  

  TEAL&ORANGE,这两个颜色分布于色轮的两个极端,搭配在一起就变成了特别醒目的色调,极易打造“个性美”,突出人物特点。

  这个色调大量出现在近些年的好莱坞大片上,比如Micheal bay的经典之作《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剧照∨

  George Miller的《疯狂的麦克斯》

  ∨

  还有漫威系列的《钢铁侠》

  ∨

  《复仇者联盟》

  ∨

  即将到来的《惊奇队长》等一系列大片,都用TEAL&ORANGE来体现了英雄主义的“个性美”。

  ∨

  印记 · 独特美

  

  

  在电影色调的整个美学体系中,也曾出现过一些堪称天才的导演,在这色谱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美”。

  比如当你翻开每一篇介绍电影色调美学的文章时,几乎都会看到两个人:王家卫和Wes Anderson(韦斯安德森)。

  我一直很难想象,王家卫,一个一直在镜头前戴着墨镜的大叔。不仅电影台词有自成一脉的特色,而且眼中的世界居然有那么独特的色调。

  王家卫的背后还有一个男人,摄影师杜可风。影评人称其为王家卫的影子。

  杜可风是一个独特的人,比如不愿意采用电影界主流的色调和采光去套用到电影中。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每部电影都该有自己独特的色调和采光,建立和观众之间的桥梁,这也和王家卫不谋而合。

  王家卫构思中后现代香港的隔阂、空虚等特点都被杜可风捕捉在镜头里。

  他们仿佛给那个年代的港风电影色调烙上了自己的名字,只需看到画面,就知道是王家卫的电影。

  不管是《春光乍泄》,还是《花样年华》《阿飞正传》《重庆森林》等…...

  在我的理解中,王家卫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仅用色调打造氛围和视觉美感,他还用色调来叙事。《春光乍泄》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

  在《春光乍泄》中,黑白和彩色两种色调互相更迭了四次。

  电影中的黑白画面代表黎耀辉与何荣宝两人关系的破裂,而当彩色出现时,则表明这对恋人重归于好。

  最经典的一幕,是何荣宝的一句“不如我们从头来过”将整个画面点亮,色调的复苏,也是他们的重生。

  有不少影评人都把王家卫的电影色调称为美学标杆之一,而这部《春光乍泄》则是他电影色调美学最极致的表现了。

  Wes Anderson(韦斯安德森)也是我心目中电影色调美学的一抹独特美。

  他的电影色调极具辨识度,大量的粉色作为基调,也被称为“韦斯安德森色调” 。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自然是《布达佩斯大饭店》了。

  ∨

  这部电影几乎出现在所有色调美学相关文章、分析、影评中,甚至是美术生的色调美学课上。

  也是最典型的“韦斯安德森配色调” ,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粉色,打造出一个粉嫩甜腻的世界。

  在这部电影的色调里,甚至连空中的雾气、漫天的白雪,都可以是粉嫩的。

  ∨

  中世纪题材的电影往往是严肃的,而韦斯安德森却用这种粉嫩的色调,来诠释冰冷残酷的现实,或许他很想保住成年人的心中,对于美好的一丝残念。

  巧合的是,他和王家卫一样,除了对色调有独特的运用,也很会用色调来表达剧情。

  比如通片粉嫩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在最后一刻却抽走了所有粉色,以此来象征经历了希望之粉、戏谑幽默之后,最终的结局还是以悲剧收尾。

  我真的希望在电影色调的世界里,能多出现一些带着“独特美”的色调。

  在我看来,电影的色调美学最美的地方不在于色调搭配带来的视觉美感,而在于它的多样性,在于它的包容性。

  色调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却拥有在一部部电影中讲述剧情的能力。

  色调接受所有美的表达,黑色可以是美的,白色也可以,青春可以是美的,魄力也可以,甚至于特立独行,也是一种美。

  一抹颜色,便是万千世界。

  -END-

  《延禧攻略》流传千年的万木之色,你最倾心哪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