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11月13日,经上海市商务委认定的进博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正式开港。

开港仪式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小玫,市政协副主席赵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国家展览中心(上海)董事长孙成海,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副主任吴星宝,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肖文高,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彭文皓,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区长夏科家,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以及澳洲、捷克等20多个国家驻沪总领事出席。

11万平方米的商品交易馆共迎来41个国家的112家企业及组织入驻,未来三个月预计还有20个国家级机构企业入驻,成为国内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及竞争力的进口商品集散地、首发地。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绿地不仅在进博会期间对接服务展会,扩大商品采购规模及品类,签约12国实现约15亿美元采购。6天之外,绿地将以自身商贸产业为依托,全方位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通过建立常年交易平台、完善进口供应链渠道、升级实体零售末端、布局全国重点区域等举措,精准连接上下游,开辟进口新通路,更好助力我国扩大进口,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下一步,绿地将以全球商品贸易港为主阵地和主平台,不断放大展会效应,为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作出贡献,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通过布局全国提升进博会的辐射效应,推动全国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的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此前,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会展领域唯一配套论坛——中国会展业国际经贸论坛(CEIITF)于11月6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隆重召开。作为CEIITF特别协办单位,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大力发展会展产业 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力发展会展产业 不断提升城市能级

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

(2018年11月6日·上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当中,与大家相聚一堂共同参加首届“中国会展业国际经贸论坛”;同时也非常荣幸作为本次论坛的特别协办单位,与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会展业在城市发展及经济社会中的重大作用、发展机遇和未来前景。在此,我谨代表绿地集团,对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绿地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并且已经连续七年入围。近几年绿地有了更好的、长足的发展,今年的资产规模超过了9500亿,收入超过了600亿。在转型发展中,绿地也非常关注会展业的投资,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投资了很多重要城市的会展项目,这也是顺应了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跟城市发展的需要。

截止目前,我们在上海、南昌、西安、郑州、济南、苏州等全国多地投资建成、在建和规划建设的会展场馆项目已累计达到12个,建筑面积超过47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超过250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项目包括:“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就在我们今天会议所在地一路之隔,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6+365”常年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是中国中南部地区最大的国际博览中心,曾先后举办了第四届世界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博览会和第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个月又成功举办了2018世界VR产业大会,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绿地集团未来发展规划中,我们已经把会展列为企业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业务。未来三年,我们将抓住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契机,进一步新增会展场馆项目投资400亿元以上,新建展览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从而形成总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成为中国会展业当中重要的投资者。

虽然我们很早就涉足了会展这个行业,但总体来讲我们在会展业中还是一个“新兵”。借这个论坛的机会我想谈两点看法:

一、会展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

会展作为一座城市的“客厅”和“名片”,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总体发展能级的集中体现。从全球的实践来看,举办会展活动、发展会展产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发展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甚至起到“办成一个会、亮好一次相,搞活一座城”的良好效果。其对城市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升基础建设水平。会展不仅需要建设高水平的场馆项目,也需要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对城市建设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二是提升综合治理水平。举办会展活动,特别是举办大型会展活动,将推动城市运行效率、服务水平、文明程度迈上新台阶。对于正在举办的进口博览会,我们有深切体会,八年前的上海世博会也同样如此。三是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会展能够集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人流,使城市得以在更高层面上配置资源、推动发展。四是提升品牌影响力。世界上有不少城市因会展而兴,也因会展而闻名天下。

会展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打造开放型经济,也有助于促进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效应上:一是拉动效应。业内有所谓 “1:9拉动效应”的说法,也就是说通过发展会展业,不仅能够直接贡献经济产值,还能够带动旅游、交通、物流等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总量。二是平台效应。在各类会展当中,产业主题会展占有至关重要的基础与核心地位。产业主题会展具有明显的平台效应,能够带来最前沿的行业信息、最优质的人脉资源、最及时的供需对接,从而促进资源要素有效组合、优化配置,带动产业快速发展。三是优化效应。举办高水准的会展活动,能够对当地的营商环境起到优化作用,从而注入活力和动力,持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走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道路,与城市互动、与产业融合,推动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会展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首届进口博览会,它将成为全球的一个标志性会展,从场馆的展览面积等都可以感受到。但同样我们也感到,现在的会展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很多重要的展会活动仍然需要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来策展组展,商业化运作还有所不足;品牌影响力还不强,我国真正打出了“牌子”并在国际上能“叫得响”的会展活动仍然比较少;专业能力还有所不足;产业协同能力还有待提升,产业链还不健全,尚未形成行业配套、产业联动、运行高效的会展业服务体系。

为了在新时期推动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我从企业角度来看,觉得有五点建议可以思考:

第一,会展应该走市场化道路。也就是说,应该让市场在会展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资源配置作用。为此,应该积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更多引入社会资本,逐渐减少单纯的政府办展,着力解决商业化运作不足的问题。要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投建场馆、运营场馆、举办展会,不断增加市场化、专业化展会的数量,真正让“市场搭台、市场唱戏、政府助推”成为行业的主流。

第二,会展应该走品牌化道路。一方面,要壮大市场主体,打造品牌化的会展公司。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形成国际会展集团,成为具有一流办展水平的龙头会展公司。另一方面,要培育市场IP,打造品牌化的会展活动。依托我国市场广阔、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形成若干在全球能够真正“叫得响”的展会活动。

第三,会展应该走专业化道路。要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链。以会展企业为龙头,推动策划、广告、中介、金融等配套业务快速发展,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能力。要培养专业化的人才。特别是要着力培养适应会展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要继续向国际标准看齐。以开放的视野,主动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合作,向国际先进做法学习。

第四,会展应该与城市全面互动。城市软硬件环境对于会展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市的资源禀赋和综合能力决定着会展场馆的发展前景。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推动会展业态错位发展、优化布局、差异化竞争,决不能一哄而上、同质化泛滥;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着力提升城市的综合配套能力和运营服务水平,使会展真正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利器。

第五,会展应该与产业深度融合。如果说会展是产业的载体,那么产业则是会展的灵魂。全球知名的品牌会展活动,如德国汉诺威工业展、意大利米兰时装展、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等,都依托了所在城市、所在区域深厚的产业基础。因此,发展会展业务,一定要与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真正做到“以产业支撑会展,以会展带动产业”。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习近平总书记在昨天的开幕讲话中向世界庄严宣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会展业在中国改革开放、主动拥抱世界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绿地集团非常愿意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与在座的各位一起齐心协力、合作共赢,推动会展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提升中国改革开放水平、为促进全球经贸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感谢各位,谢谢大家!

中国会展综合报道  | 编辑:LT

更多新闻:

一图看懂“进博会”重要配套论坛“中国会展业国际经贸论坛”

现场重磅速览 | 中国会展:在高质量发展中拥抱世界

“进博会”出“订单”了!36家世界500强签约2019进博会 央企民企出手阔绰

CEIITF

中国会展业国际经贸论坛

长按识别二维码

2019年《中国会展》优惠订阅季开启!

即刻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