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即将与美国进行本土决战的日本,遭到了重大挫败:广岛和长崎迎来了美军的原子弹攻击,数十万人口被瞬间抹去。明白了大势已去的日本,最终选择了无条件投降。

广岛核爆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当时美军对日本进行核打击的计划中,一共有6座城市出现在名录上。虽然军方的想法是直接全部炸掉,但由于当时制造出来的原子弹有限,就只能排除一些选项。

二战日本京都

名单中的城市分别有日本京都、港口城市新潟、工业重地小苍、名古屋、广岛和长崎。当时参与筛选轰炸目标的军官经过周详考虑,从历史、重要程度、后续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开始,京都就被定位头号打击目标,广岛和长崎都未能排进前三。选择京都的原因也很简单,作为日本当时的精神意志中心,又地处开阔地带,人口众多,遍布武器生产基地。轰炸京会将损伤最大化,也最能让日本感受到切肤之痛。在当时,刚刚经受了炸弹清洗的东京,已经失去了继续轰炸的价值,如此看来,京都似乎就成为了核轰炸的最佳选项。

广岛核爆云

不过在最终的名单被汇总到白宫后,美国总统立刻否决了这项疯狂的提议——并非不支持核轰炸,而是轰炸京都可能带来的影响太大了!首先,一旦这座古城被炸,很可能会引发日本残余势力的彻底愤怒,让疯狂的日本人更加疯狂,给前线的美军带来更大压力。也并不利于战后治理。其次,京都人口众多,大规模死伤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经过权衡后,美国高层最终将广岛和长崎定为首轮打击目标。其实,这两个城市也是名单中最不重要的存在。美国政府认为,逼降即可,太大规模的破坏反而会影响战后重建工作。

核爆后的广岛

就这样,本来最不应该遭受轰炸的广岛和长崎,就成为了其他城市的“替死鬼”。所幸,日本在领略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后,果断选择了投降。可以想象,日军若继续负隅顽抗,京都也会毫无疑问的遭到原子弹攻击,甚至整个日本都将变成一片核爆废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