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睿哲 张博 覃国惯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曾因追求片刻的快感被毒品引诱,饱受折磨,追悔莫及...所以,他们下定了戒毒的决心!他们悔过自新、戒除毒瘾,战胜了毒魔,更战胜了自己,回归正常的人生轨迹……

  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在戒毒一线,目睹了太多因毒品而酿成的悲剧。所以,他们尽职尽责,帮助戒毒人员走向光明,让更多的人远离毒品的摧残!

  毒魔虽顽固,却并非坚不可摧!如何科学专业地帮助那些沾染毒品的人摆脱“毒害”,尽快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成为近年来广西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主要任务。那么广西戒毒管理局在戒毒管理延伸上又有哪些具体做法呢?

  “强戒所给了我很大帮助,最早种植的‘牛大力’种子卖了钱,我很兴奋,干劲更足了。”陈某激动地说。

  陈某,现年44岁。2014年,因吸食毒品成瘾被送往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隔离戒毒。在所内,陈某表现出强烈的戒毒愿望,自愿申请加入“十步脱瘾法强化训练班”,经过一年多的脱毒、教育矫治、康复训练等一系列科学、专业的戒毒治疗后,提前解戒出所。鉴于陈某表现良好,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与其签订“戒毒康复结对帮扶百人计划”协议书。

  2015年12月25日,陈某回到当地司法所接受社区戒毒康复。在社区戒毒期间,陈某获得家人、村委会、司法所及戒毒所的关爱和支持,原本打算破罐子破摔的他经过半年的社区康复治疗和心理疏导,开始找回自尊自信,慢慢融入社会。

  2016年11月,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警察带着价值1500元的化肥和“牛大力”种苗,帮助陈某开启了创业生活。

  如今,越来越多像陈某这样的解戒人员,不仅戒毒重塑新生,而且用双手创造新生活。“百人计划”助力“回头浪子“创业脱贫 ,一方面源于自己的幡然醒悟,另一方面可以说正是广西司法行政戒毒康复结对帮教“千人计划”的缩影和生动体现。

  什么是“千人计划”?

  你指的是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Emmmm,非也……我说的“千人计划”可是与戒毒有关的呢!

  哥哥,您说的是广西戒毒管理局启动戒毒康复结对帮教“千人计划”活动啊对喽,2017年4月,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开展“戒毒康复结对帮教千人计划”活动,之后便在全自治区内实施推广。目前,已纳入千人计划共644人,在戒毒所内297人,已解戒347人。

  据说

  “千人计划”为广西戒毒工作

  “拼”出了一番天地

  不信你看!

  “千人计划”旨在让戒毒人员有信心、有毅力、继续坚定戒毒信心,主动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修复好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学会感恩,尽快走向社会,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十步脱瘾法”重点班培训率达到76.94%

  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40.12%

  帮助修复家庭关系,邀请戒毒人员家属到所参加座谈会的参与率达到63.76%

  说了这么多,

  你知道“千人计划”的亮点在哪里吗?

  把戒毒工作延伸到社会,构建所内科学戒治、出所后续照管、跟踪回访常态化、安置帮教社会化的戒毒康复机制是广西戒毒工作的亮点。

  “千人计划”具体步骤如下:

  通过择优选择戒毒人员制定个案化教育戒治方案

  培训“十步脱瘾法”、职业技能

  帮助修复家庭关系,实现所内科学戒治

  出所前与地方司法局有效衔接,落实必接必送措施,开展常态化的跟踪回访

  哇哦!一股暖流在小编心中激荡……

  “11年,难忘助我戒毒恩情”

  “十几年的吸毒经历,让我变成所谓的人渣、毒魔。11年过去了,我戒除了毒瘾做回正常人,成了家,有了担当。”

  26岁的吴某不慎染上毒瘾,吸食海洛因15年让他逐渐迷失本性,最终困于高墙。一朝吸毒,十年戒毒,耗尽家财,失去所有,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吴某某痛定思痛,决心戒毒。

  2007年5月,吴某某自愿报名来到了北海戒毒康复中心。戒毒康复期间,警察为他制定了系统的教育矫治方案,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和治疗,帮助他坚定戒毒决心。经过9个月的戒毒康复,2008年2月顺利回归社会。

  出所后吴某某没有忘记叮嘱,11年间用点滴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完全脱离了以前的吸毒朋友圈。2010年8月结婚成家的吴某某邀请了该所领导及警察参加婚礼。现在的他养育了4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2017年11月,在得知吴某某妻子近年患有精神疾病,几个年幼孩子上学困难后,广西北海戒毒康复所立即将他列入“戒毒康复结对帮教千人计划”扶贫对象,派专人跟踪帮扶,从联系村委到带吴某某妻子到医院做疾病鉴定,再到扶贫单位开具证明。

  历时3个月,吴某某全家终于获得了政府的帮扶资格,解决了孩子上学难,妻子看病难的问题。这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帮助了。

  今年6月26日,吴某某心怀感恩,带着一面锦旗回到了让他重生的康复所。

  心理咨询 化险为夷

  戒毒人员是违法者,但同时也是病人和受害者。

  “毒瘾,归根结底是‘心瘾’。‘体瘾’易除,‘心瘾’难戒。”戒毒警察对记者说,因此“心瘾”戒治便成为戒毒工作的核心。

  29岁的黄某从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解戒后,因为父母不信任被禁足在家。身处逆境,毒品诱惑时不时萦绕在她的脑海,每当快要崩溃的时候,理智战胜欲望,她都会拨通戒毒所心理咨询师电话,从而化险为夷。在后续回访中,心理咨询师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方法,修复了黄某与父母的关系。后来,后续照管警察还帮助黄某找到了工作,目前其生活稳定。

  “出了戒毒所,就没人牵着手走路了。”黄某以此形容自己的切身感受,“但戒毒所没有忘记我们,每当想吸毒的时候就赶紧打电话给咨询师,有时半夜实在熬不住了也会打,生活就业上有困难有人管,真是太感谢了。”

  结对精准帮扶 助力解戒人员创业致富

  “感谢你们给我送来这些化肥,真是及时雨呀……”田东县梁某激动地将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兰生递给他的化肥埋进了几寸高的香蕉苗根部。

  这片23亩香蕉田既是梁某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是他全部的精神寄托。

  看着梁某现在扎实肯干的劲头,谁也不曾想到,从1997年开始,因为吸毒,他3次被强制隔离戒毒,亲离子散。而让人欣慰的是,2016年3月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至今,梁某再也没有碰过毒品。

  “如今我是彻底要断了与毒友的联系,只想种好这片香蕉田和家人好好的过日子。”梁某说语间充满悔意,但提到他刚上大学的儿子却又让他倍感骄傲。

  田东县的韦某,2017年11月解戒出所后,因为父母年纪大了,他成为了家里的经济支柱。

  在戒毒所里,韦某签署了“戒毒康复结对帮教千人计划”的协议。解戒后,他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创业想法告诉自己的专管警察,得到专管警察的肯定。

  在警察的帮助下,他与当地司法所及所在村委联系,以家人的名义向信用社贷款5万元。现在,他和家人在离家一公里远的山坳中挖鱼塘养鱼、搭棚养鹅、开荒种果,全身心地投入到养殖创业当中。目前,韦某养殖了600多只鹅。

  解戒后的韦某不仅积极投入到劳动中,每个月还定期到当地派出所尿检,他的转变,得到了自己的父母、当地的司法所和村民的高度认可。

  一次回访一次洗礼,让戒毒人员深切感受到了戒毒警察工作的艰辛和不易,更感受到了回归社会后重生的阵痛与不灭的希望。

  孙子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其实在用兵作战之外,“攻心”的大智慧同样适用于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的工作。惩罚不应止于“好了伤疤忘了疼”,唯有将关爱延伸,对深陷毒品之害的苦痛境遇报以更多理解和包容,对他们改过自新和回归社会的期望施以更多的机会和帮扶,才能进一步坚定他们终身戒毒的信念。

  厉害了,word“千人计划”

  戒毒人员觉得疗效好才是真的好!

  祝愿每一位戒毒人员

  都能早日摆脱毒瘾

  冲出阴霾

  回归正常的生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