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它屡次见证了中原王朝的末路穷途,不比发生在杭州或是南京的纸醉金迷,败逃到这里的王公贵族们,往往已是气数散尽,只等着最后一根稻草,压弯脊梁。』

「1」

19岁那年,当我看着血色的夕阳沉默在古老而高大的城墙之上,远在2000公里之外的福州,终于成了故乡。

人在西安,吃着肉夹馍、BiángBiáng面,在城墙根儿上偶遇一段秦腔,起先觉得新奇,继而便难免怀乡:我所熟悉的锅边糊、海蛎饼,始终欣赏无能的闽剧,以及打小被学校教育令行禁止的福州话,都在大西北的风尘中弥散了踪影。

△闽剧《甘国宝》

或许,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便是成为他者。只有身在异乡的世界里,作为一个故乡人意味着什么,才真正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毕竟,要是把“福州”说成“湖邹”,在外头是会被笑话的。

「2」

在建城的2200余年里,福州城的形象大多慵懒,又往往同失败有关。

天下群雄逐鹿中原的时代,它总是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于三山之间默默维持着自己的生活;这里的人们却又履遭进犯,动辄就被中原的统治者们大举迁移,背井离乡。

后来,它屡次见证了中原王朝的末路穷途,不比发生在杭州或是南京的纸醉金迷,败逃到这里的王公贵族们,往往已是气数散尽,只等着最后一根稻草,压弯脊梁。

△林浦泰山宫,这里一度成为南宋小朝廷的逃难之所。

如果说我在西安感受到的,是十三朝古都已然没落的帝王之气,那么当我毕业返乡,闻到的便不过是人间烟火——或许是见惯了破落王孙,对于福州人而言,任他王侯将相,都与我无关。

“把城市归类为幸福还是不幸福的是没有意义的。应该是另外两类:一类是历经沧海桑田而仍然让欲望决定面貌的城市,另一类是抹杀了欲望或者被欲望抹杀的城市。”

是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写下的句子,恍惚间觉得,前者便是福州。

「3」

遥望着拉斯维加斯,福州被人们戏称为“堵城”。每到高峰时段,难以计数的汽车与电动车有如过江之鲫,在红绿灯的来回切换下竭力争夺着有限的道路资源。

除却南宁,你很难在中国找到第三个省会城市拥有数量如此众多的电动车:城市规模不大,地铁系统不发达,在拥挤的车流里如鱼得水的电动车就成了人们最好的出行选择。

抢占机动车道,逆行,闯红灯,在空阔的地带不断鸣笛以自娱,哪怕是这些不太文明的行为,也多少映射出普通福州人的随性与快活。

至于一旁的汽车驾驶员们,一边要在走走停停中焦急等待,一边还得留心不时蹿出的飞车族们。

“我最怕这些骑电动车了!”一位出租车司机曾向我如此抱怨,似乎道出了全体驾驶员的心声。

「4」

除了“堵城”的戏称,拥有着一百多条内河的福州,一度也有着“东方威尼斯”的美誉。据说,这里的内河曾经清澈,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还能在河里淘米洗菜,游泳的也不少。

△至今还颇有些诗情画意的白马河

而今的它们承受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少数依然落花流水、诗情画意,多数则成了阴沟暗渠,就此沉寂下去。

只有那些坐拥公园的内河,才让人们体会到临水而居的幸运,打打太极拳,跳跳广场舞,每到夏日的夜晚,总会有几位老福州搬着小椅长凳,有一搭没一搭地拉着家常。

至于闽江浩浩汤汤,环城而走,流过令人惊艳的中洲岛,流过曾经的恋爱圣地江心公园,流过一座座跨江大桥,流在延续千年的美梦里,不曾断绝。

「5」

除了电动车多,福州的神仙也多。作为全国神仙数量稳居第一的城市,福州人俨然一群泛神论者,维系着万物有灵的古老信念。翻开一百二十万字的《闽都别记》,神怪与民俗,悉数其中。

当然,变化也是有的。

随着近些年的大拆大建,难以计数的小庙小神就此消失在现实的时空里,再难归来。可即便如此,你还是可以在偶然的一瞥里,发现一座又一座的庙宇委身于高楼大厦,或老式民宅之间——甚至于在解放大桥的桥墩下,至今还隐藏着一位神祇。

△隐藏在闹市之中的福涧麻王庙,庙门常关。

生活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之间,不少福州人已经遗忘了先人的复杂信仰,即便略知一二,也不会太感兴趣。

除了那些徘徊在拆迁边缘的古老村落,大多数的游神阵仗早已今非昔比。当游神的队伍燃起鞭炮,人们钻进塔骨、抬着神像,游走在灯红酒绿的街头,一种油然而生的荒诞感总是与之相伴。

△江边村的一次游神

同冷若冰霜的都市生活相比,这样的场景极尽粗粝,却也温暖。

「6」

或许,真正让人爱上福州的,并非人潮熙攘的三坊七巷,也不是一望无际的福州蓝。

相较于这些光鲜亮丽的存在,那些发生在街头巷尾的日常故事,那些过目难忘的瞬间景象,才是三山两塔之间真正值得记忆的所在。

无论是大人物们的宦海浮沉,还是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都背负着独一无二的欣喜与悲伤,都值得每一个善待生活的人去慢慢品尝。

在电影《大佛普拉斯》里,导演黄信尧曾淡淡地念出了这样的独白:“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却无法探索彼此内心的宇宙。”

我想它描述的不仅仅是电影,也是每一个人太过现代的现代人所不愿面对的刺骨真实。

这不禁让人庆幸福州之不够现代,也正因此,它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体温,就像我们永远说不清楚的普通话,或多或少带着些“湖邹”的腔调,不曾向摧枯拉朽的主流低头。

-END-

『后来,它屡次见证了中原王朝的末路穷途,不比发生在杭州或是南京的纸醉金迷,败逃到这里的王公贵族们,往往已是气数散尽,只等着最后一根稻草,压弯脊梁。』

•••

「1」

19岁那年,当我看着血色的夕阳沉默在古老而高大的城墙之上,远在2000公里之外的福州,终于成了故乡。

人在西安,吃着肉夹馍、BiángBiáng面,在城墙根儿上偶遇一段秦腔,起先觉得新奇,继而便难免怀乡:我所熟悉的锅边糊、海蛎饼,始终欣赏无能的闽剧,以及打小被学校教育令行禁止的福州话,都在大西北的风尘中弥散了踪影。

△闽剧《甘国宝》

或许,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便是成为他者。只有身在异乡的世界里,作为一个故乡人意味着什么,才真正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毕竟,要是把“福州”说成“湖邹”,在外头是会被笑话的。

「2」

在建城的2200余年里,福州城的形象大多慵懒,又往往同失败有关。

在天下群雄逐鹿中原的时代,它总是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于三山之间默默维持着自己的生活;这里的人们却又履遭进犯,动辄就被中原的统治者们大举迁移,背井离乡。

后来,它屡次见证了中原王朝的末路穷途,不比发生在杭州或是南京的纸醉金迷,败逃到这里的王公贵族们,往往已是气数散尽,只等着最后一根稻草,压弯脊梁。

△林浦泰山宫,这里一度成为南宋小朝廷的逃难之所。

如果说我在西安感受到的,是十三朝古都已然没落的帝王之气,那么当我毕业返乡,闻到的便不过是人间烟火——或许是见惯了破落王孙,对于福州人而言,任他王侯将相,都与我无关。

“把城市归类为幸福还是不幸福的是没有意义的。应该是另外两类:一类是历经沧海桑田而仍然让欲望决定面貌的城市,另一类是抹杀了欲望或者被欲望抹杀的城市。”

这是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写下的句子,恍惚间觉得,前者便是福州。

「3」

遥望着拉斯维加斯,福州被人们戏称为“堵城”。每到高峰时段,难以计数的汽车与电动车有如过江之鲫,在红绿灯的来回切换下竭力争夺着有限的道路资源。

除却南宁,你很难在中国找到第三个省会城市拥有数量如此众多的电动车:城市规模不大,地铁系统不发达,在拥挤的车流里如鱼得水的电动车就成了人们最好的出行选择。

抢占机动车道,逆行,闯红灯,在空阔的地带不断鸣笛以自娱,哪怕是这些不太文明的行为,也多少映射出普通福州人的随性与快活。

至于一旁的汽车驾驶员们,一边要在走走停停中焦急等待,一边还得留心不时蹿出的飞车族们。

“我最怕这些骑电动车了!”一位出租车司机曾向我如此抱怨,似乎道出了全体驾驶员的心声。

「4」

除了“堵城”的戏称,拥有着一百多条内河的福州,一度也有着“东方威尼斯”的美誉。据说,这里的内河曾经清澈,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还能在河里淘米洗菜,游泳的也不少。

△至今还颇有些诗情画意的白马河

而今的它们承受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少数依然落花流水、诗情画意,多数则成了阴沟暗渠,就此沉寂下去。

只有那些坐拥公园的内河,才让人们体会到临水而居的幸运,打打太极拳,跳跳广场舞,每到夏日的夜晚,总会有几位老福州搬着小椅长凳,有一搭没一搭地拉着家常。

至于闽江浩浩汤汤,环城而走,流过令人惊艳的中洲岛,流过曾经的恋爱圣地江心公园,流过一座座跨江大桥,流在延续千年的美梦里,不曾断绝。

「5」

除了电动车多,福州的神仙也多。作为全国神仙数量稳居第一的城市,福州人俨然一群泛神论者,维系着万物有灵的古老信念。翻开一百二十万字的《闽都别记》,神怪与民俗,悉数其中。

当然,变化也是有的。

随着近些年的大拆大建,难以计数的小庙小神就此消失在现实的时空里,再难归来。可即便如此,你还是可以在偶然的一瞥里,发现一座又一座的庙宇委身于高楼大厦,或老式民宅之间——甚至于在解放大桥的桥墩下,至今还隐藏着一位神祇。

△隐藏在闹市之中的福涧麻王庙,庙门常关。

生活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之间,不少福州人已经遗忘了先人的复杂信仰,即便略知一二,也不会太感兴趣。

除了那些徘徊在拆迁边缘的古老村落,大多数的游神阵仗早已今非昔比。当游神的队伍燃起鞭炮,人们钻进塔骨、抬着神像,游走在灯红酒绿的街头,一种油然而生的荒诞感总是与之相伴。

△江边村的一次游神

同冷若冰霜的都市生活相比,这样的场景极尽粗粝,却也温暖。

「6」

或许,真正让人爱上福州的,并非人潮熙攘的三坊七巷,也不是一望无际的福州蓝。

相较于这些光鲜亮丽的存在,那些发生在街头巷尾的日常故事,那些过目难忘的瞬间景象,才是三山两塔之间真正值得记忆的所在。

无论是大人物们的宦海浮沉,还是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都背负着独一无二的欣喜与悲伤,都值得每一个善待生活的人去慢慢品尝。

在电影《大佛普拉斯》里,导演黄信尧曾淡淡地念出了这样的独白:“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却无法探索彼此内心的宇宙。”

我想它描述的不仅仅是电影,也是每一个人太过现代的现代人所不愿面对的刺骨真实。

这不禁让人庆幸福州之不够现代,也正因此,它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体温,就像我们永远说不清楚的普通话,或多或少带着些“湖邹”的腔调,不曾向摧枯拉朽的主流低头。

-EN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