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黑龙江省海伦市富硒土壤调查成果发布会暨黑土资源开发与保护论坛在哈尔滨市举行。通过信息发布、产品展览、主题论坛、文化展示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介海伦资源叠加优势,展示"中国黑土硒都-海伦"的独特魅力,迎天下客商,谋富硒产业发展。

上午九时,发布会正式开始,海伦市委书记王学斌主持并向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介绍了海伦的人文历史、享誉盛名的农业品牌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

海伦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东北松嫩平原腹地,海伦是松嫩平原寒地黑土核心区,黑土层厚度平均在7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达3-5%,俗称"一两土二两油",被誉为"土壤之王",拥有绥化市寒地黑土公共品牌,而且无工业"三废"污染,无重金属污染,土壤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天然满足AA级绿色食品基地要求,已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

海伦是松嫩平原富硒土壤带核心区,经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省地质调查总院两次土地质量调查证实,海伦465万亩耕地普遍天然含硒,而且出产的各类农副产品100%天然含硒。2016年,被中国营养学会授予"中国黑土硒都"称号,"海伦大豆"、"海伦大米"荣获农业部2017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海伦是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海伦大豆优势区,海伦大豆享誉全国,不仅具有寒地黑土的生产环境,而且具有天然富硒、高油高蛋白、非转基因等独特品质,素有"中国大豆看龙江,龙江大豆看海伦"之说,是全国大豆集散中心。2017年,海伦被农业部等9部委确定为首批、也是全省唯一的海伦大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黑龙江大豆交易中心已落户海伦,农业农村部正在将海伦作为省部共建的国家级大豆原产地交易市场来推进。

海伦是农业农村部支持的整市推进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在黑土地保护利用上探索的"海伦模式",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肯定,2017年,被确定为黑土地保护整建制推进试点县。东北四省区黑土地保护现场推进会、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现场交流暨成果展示会,相继在海伦召开,并代表全省分别做了经验介绍。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李志忠、省自然资源厅巡视员周亚明、绥化市政府副市长王雪峰先后致辞。

李志忠主任在致辞中,深入阐释了开展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他说,海伦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程度高,目前海伦市长发镇已完成1:5000比例尺的"天空地"一体化地质调查工作,是东北四省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最高的区域。这轮调查获取的数据更全,形成的资料更多、取得的成果也更丰富。海伦市委、市政府在应用地质调查成果服务土地资源利用和现代农业发展已经走在了东北地区前列,实现了地方政府决策与调查成果良性互动,加快了调查成果的转化应用,是东北地区的典范。

省自然资源厅巡视员周亚明在致辞中说,此次富硒土地调查评价工作是对海伦等"两大平原"腹地农业经济新发展的地质科技支撑,也是积极开发地方自然资源优势,培养特色产业,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深入实践。在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下,全省富硒土地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开创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王雪峰说,富硒产业既是健康产业、民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高附加值产业。打造"黑土硒都"公共品牌,是海伦市委、市政府结合脱贫攻坚、农业供给侧改革、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等国家重要部署,做出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的科学决策,既切合实际、大有可为,又高瞻远瞩、大有"硒"望!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地调总院、项目负责人张立发布了海伦市全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结果,以科学的数据证实了海伦优质的土壤资源。

海伦市土地质量调查野外工作手段主要采用1:5万土壤测量(采样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个点),农作物调查和土壤垂直剖面测量等。此次土地质量调查主要取得了六项成果:开创性地将调查评价成果落实到海伦市具体土地利用图斑上,极大地提高了成果的应用性;查明了海伦市富硒土地资源的分布特征。在海伦市主要农耕区圈定富硒土壤面积928.3平方公里,土壤硒含量在0.325毫克每千克;发现海伦市适宜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海伦市99.62%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到清洁(一等土地)以上水平,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丰富为主,耕地达到AA级(最高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的面积占比99.15%;发现了天然富硒农产品。对海伦市采集的农产品进行评价,海伦市共13种农产品达到了天然富硒的品质;初步查明了海伦市土壤硒元素的来源,初步确定嫩江组泥质油页岩是海伦市土壤硒元素的矿源层;初步建立了海伦市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区,精准扶贫效果明显。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介绍了海伦市农产品产地溯源溯质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建立的,相当于给海伦市每块耕地建立了"身份证",这样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为耕地质量管理建立可量化、可追溯、可考核、可问责的机制打好了基础,同时为购买海伦市名特优农产品的客户提供了权威农产品产地质量溯源溯质查询服务,可有效提高海伦市农产品经济附加值。通过二维码识别即可获得地块土地质量信息。信息包括:土壤养分等级、土壤环境健康等级、有益微量元素含量、绿色产地等级、各类化学元素含量、采集土壤样点分布信息等等,这为当地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农产品产地溯源溯质奠定了重要基础。

随后进行的黑土资源开发与保护论坛上,国内外知名农业专家、富硒领域学者汇聚一堂,各抒己见,畅谈体会。

中科院教授韩晓增从黑土概况、黑土肥力演化过程、黑土有机碳的生态恢复、耕作黑土肥力变化与调控、黑土肥力退化阻控与提升技术及模式等方面介绍了海伦市黑土地资源、保护及利用情况。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雒昆利教授点评了硒的分布富集机理,并就海伦富硒资源的发现及其科学意义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她认为,硒在地表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在海伦市也是同样,圈出真正天然富硒的区域,给百姓提供真正的天然富硒粮食、对提高农副产品的产值、提高农民收入尤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中国营养学会朴建华教授就硒的营养与人体健康,重点从硒的发现与历史、硒在自然界的环境中的分布、硒的理化性质、硒的生理功能、硒的食物来源、人体硒的需要量、人体膳食硒安全量、国内外关于硒与有关疾病的报道、评价人体硒营养状况参考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赵桂慎对《海伦市富硒功能农业产业总体规划》进行了解读分析,认为海伦市构建的以富硒功能(高硒)大豆为主导产业,以富硒水稻和富硒大鹅为支撑产业,以富硒菇娘、杂粮、鲜食玉米、蔬菜、马铃薯、肉牛为特色产品的富硒功能农业主导产业体系发展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发展定位准确、发展措施着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海伦研究所大豆育种专家李艳华介绍了寒区海伦大豆种质资源创新与东生系列品种培育成果。

肥沃的寒地黑土、宝贵的富硒资源、明晰的产业体系,通过权威部门发布科学调查结果和国内专家学者的专业点评,让大家对这片黑土地的认识更加深刻,这片黑土地的价值也将得到更大彰显。

海伦正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黑土硒都"品牌,推进富硒产业开发,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农业向功能农业转变,奋力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领跑者,真正让寒地黑土"生金长银",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