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迎来而立之年的蒋家明,跟另外9位“天猫双11创造者”一起,站上了天猫双11盛典的舞台。

在“十年留声 真情告白”环节,

他讲述了属于自己的十年:

十年前,我19岁,打了4年工,是月薪1000元的穷小子。除了年轻,几乎一无所有。

对我而言,双11是个地地道道的光棍节。

十年间,我摆地摊,装电梯,当服务员……

直到2012年开起了网店。

赚到钱,结婚生子买车买房。

今年,我29岁,跟乡亲们一起,把家乡的绿松石销往世界各地。

对我来说,双11不再是光棍节,而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我不再只是双11的参与者,还是创造者。”

蒋家明是10位“天猫双11创造者”之一,是淘宝扶贫的代表人物。今天讲述的,是蒋家明的故事,也是贫困村脱贫的故事。

开淘宝店?你开玩笑吧!

蒋家明15岁就辍学的原因,跟很多贫困的农村家庭有些类似:家里只供得起一人读书。哥哥考上大学那年,正在读高中的蒋家明辍学了,即使他是个好学生,可以考进全校前三名。

蒋家明的家,地处秦巴深山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村民世代靠山吃山,生活简单而稍显清苦。早些年,为了生计,村子里没钱读书的半大小子,只能去城里打工,以贴补家用。

人生轨迹别无二致,15岁的蒋家明走出山村,开启了他的“打工生涯”。他在电器城卖过配件,在餐馆里当过服务员,还跟着工程队装过电梯……六年时光匆匆,但这个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年轻人,却依旧维持着月薪一两千的不稳定生活,日子过得毫无起色,他说:“那时候除了年轻,几乎一无所有。”

对蒋家明来说,2011年是他的人生转折点。他听说同学王韬跑到拉萨去开店卖绿松石,生意还不错,就买了张火车票,跑去了拉萨,向王韬取经。

王韬是下营村第一个开淘宝店的人,2008年,他把店铺开在了更加认可绿松石的西藏。“2008年那会儿我就在网上买东西了,然后就突然想到,我们家那里也有特产啊,为什么不把家乡的东西卖出去呢?”

湖北是全球绿松石的主产地之一,王韬和蒋家明的家乡下营村有着丰富的绿松石资源,守着这座“金山”,却一直没人有更好的办法开发,直到互联网电商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商机。

如果说王韬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蒋家明就是那个向乡里乡亲宣传螃蟹很好吃的人。从西藏返回家中,蒋家明动了心思,“既然王韬能把绿松石卖出去,我为什么不能开一个淘宝店把东西卖出去?”回家后没多久,2012年10月,蒋家明注册了自己的淘宝店。

让蒋家明没想到的是,创业路上的第一盆“凉水”,不是开不了张的店铺销售数据,而是来自父母的质疑,“不务正业。开淘宝店?你开玩笑吧!”

不难,要你干嘛?

在阿里,有一句让所有人都无力反驳的励志“土话”:不难,要你干嘛?

这句话用在蒋家明的创业路上,也是再合适不过。

蒋家明说,人家都自称“零基础”,我觉得自己是“负基础”,刚在淘宝开店时,我连打字都不会,哪里知道什么是爆款,什么是流量,更不用提直通车和钻展了。

开店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蒋家明的店铺一声不响,一单生意都没有。即使心里慌张,蒋家明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想。每天像陀螺一样没有一刻闲着,不停地在网上查资料,学习店铺运营知识。没有合适的桌椅,蒋家明把全家最贵重的电脑放在椅子上工作;拍摄宝贝图片时,找不到更好的器具,他就用吃饭的盘子代替……

互联网“小白”蒋家明的生活长期处于两点一线之间,除了睡觉,每天坐在电脑前的时间接近20小时,仅两个月时间,他熬出了腰间盘突出。

不断的学习,改造店铺,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3月,蒋家明接到了开淘宝店以来的第一笔订单,他清楚地记得,这一单卖出去3颗桶珠,赚了800块钱。蒋家明说,那会儿村里物流不完善,自己坐着去郧西县城的大巴往返发货,加上快递费,光发货成本就花掉了100多块钱。

即使这样,蒋家明依旧有些激动,他真的通过网络把绿松石卖了出去。

从此以后,蒋家明更加有了干劲,不管睡得再晚,睡得再香,只要听到旺旺叮咚一响,立刻爬起来,第一时间跟客户交流沟通。

有了第一单,淘宝店的生意越来越好,迎来爆发期。开张后的第二个月,店里的营业额达到了2万余元;第五个月,营业额到了5万。蒋家明算了下,2013年全年的营业额达到了50万。

对蒋家明来说,2013年是有些魔幻的一年,他在淘宝开店赚了钱,把家乡的绿松石卖到全国各地;他自己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娶妻生子,盖了新房,买了新车,成了不少乡亲眼中的“人生赢家”。

如今,最艰难的日子都已经过去,蒋家明还是常常回忆起过往。那段日子难吗?难!可是不难,要你干嘛?

新时代农民

6年前的“不务正业”,改变了蒋家明的人生轨迹,他比村里的同龄人先“富”了起来。

蒋家明的立志故事在乡里乡亲传开,年纪稍长的乡亲跟年轻人说:“外面打工不赚钱,还不如回来跟家明学开淘宝店!”

蒋家明牵头成立下营村电商协会,跟大家分享开店心得,切磋交流互通有无。有时候,回乡的发小一大早就去他家敲门,拖着还没睡醒的蒋家明传授开店经验,蒋家明睡眼惺忪中打开电脑,耐心指导。

一些开了店的年轻人,蒋家明给他们提供货源,有时候还组织培训,给返乡的年轻人教授电商知识。

曾经,九成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谋生;如今,他们大部分都回到村子,村子里的电商因石而生,返乡的年轻人也成了“新时代”农民。

在蒋家明的带领下,下营村的青年们纷纷投身电商创业,到2017年,全村有网店130多家,线上销售已突破1亿元,直接带动下营村1000多人的就业。他们有的干客服,有的管发货,还有的忙碌在整个绿松石产业链上进行产品加工。

乡村电商的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吸引了外省的雕工前往下营村,仅仅玉雕之乡河南镇平就几百名雕工进驻下营村。

1961年出生的村支书刘廷洲,是蒋家明的父辈,他不到20岁就开始跟绿松石打交道,亲眼见证了三代人销售绿松石的变迁。他说,从上一辈的肩挑人扛到我们坐火车飞机四处跑,现在的80、90后这一代,坐在家里泡杯茶,手上鼠标点一点,生意就成了,真的是互联网成就了新时代的农民啊。

如今,蒋家明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完善公司的基本信息上,接下来他准备入驻天猫,进一步拓展跨境电商渠道,把家乡的绿松石销往全世界。

每天傍晚6时,绿松石雕工们陆续下班,蒋家明的“晚高峰”才刚刚开始:他的表弟每晚要“客串”主播继续推荐自家产品……

电商脱贫带来的家乡剧变

从下营村口向南走,不到1公里的山脚下,有个“淘宝村幼儿园”,2017年建成,木质滑梯、塑胶跑道、软性地垫,“回乡的年轻人看到村里的变化,都乐意把孩子留在村里。”蒋家明笑着说。

做电商,电网、互联网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村支书刘廷洲说,我们这里家家户户光纤入户,是全湖北第一个实现百兆光纤进村的村子;村里原来的变压器不够用,经常正跟客户沟通就突然断网,现在,村里有4个变压器,即便有一个断电了,也不至于全村断电。

为了把物流做好,刘廷洲2015年到杭州临安白牛村参观学习,回来后把大大小小的快递公司全部引入村里,上门收快递24小时随叫随到,村民不再需要去县里发货,解决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只要是国内城市,无论发往哪里,48小时全部能到。

去年,村里还发生了件“新鲜事”,在这个只有356户,1422人的小村子里,一场声势浩大的音乐节在夏日开唱,一天接待游客超过2.5万人,全民电商创业,带动了整个农村的脱贫,更带动村子焕发新的生机。

刘廷洲还有个不大不小的目标,把下营村建成淘宝小镇,发展乡村旅游,让它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把下营村建成内地的香港,一个礼拜不用擦皮鞋。”

80后的蒋家明,是众多双11创造者的代表之一;山区里的下营村,是众多依托电商脱贫的乡村之一,还有数不清的淘宝村在乡村带头人的带动下,经历着一场场全新的产业变革。

今年天猫双11的直播现场,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公布了电商脱贫大数据,过去的十一个月,阿里生态中由国家级贫困县实现的网络销售总额已经达到541亿元。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8)》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淘宝村达3202个,全国约1/5淘宝村分布在贫困县,其中,43个淘宝村位于国家级贫困县、近600个淘宝村位于省级贫困县,电商脱贫已成为贫困县重要的脱贫路径。

我们希望,有更多人能像蒋家明一样,通过电商致富,带动周围的人加入电商创业,承担起社会公益的责任,带动乡村脱贫,乡亲致富。

(部分图片来自长江日报摄影记者郭良朔、陈卓)  

- END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