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欢是汉人还是鲜卑人这个问题,在上一文《神武皇帝高欢的身世之谜:千年以来无定论,绝对比悬疑剧更烧脑》中,小编从高欢是汉人这一主流说法的角度,基本将与高欢身世大致勾勒了一遍,也将史书中描述高欢的身世主要疑点列了。结果很显然,说高欢是汉人,疑点不少。

那么,说高欢是鲜卑人,到底靠不靠谱呢?本着不偏听偏信的原则,小编也将关于说高欢鲜卑说的主要证据列出来,大家自己判断。(友情提示:本文下半部分是彩蛋,嘿嘿!!!

高欢鲜卑说证据一:侯景的话

根据《北齐书》的记载,侯景曾经对司马子如说过:“王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共事。”,大意是:高欢在,我不敢有异议;高欢不在,我不能个一个鲜卑的小孩(指高欢的长子高澄)共事。

这条是证明神武帝高欢为鲜卑人的唯一直接证据,但又是孤证。

高欢鲜卑说证据二:高欢的名字

高欢,字贺六浑,这是史书中的记载,然而这个“字”似乎更像鲜卑名。如果高欢出身渤海高氏,怎么可能连个正常的字都没有被记录?而且后来高欢治国虽主鲜卑化,但他也是自承为渤海高氏后人的。

而高欢以下,他的弟弟高琛有字:永宝,他儿孙中能在史书上被多写两笔的,也基本都有字。而仅二儿子高洋留有鲜卑名:侯尼于(侯尼干),但也有字:子进。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汉人,如果出身低微的话,很多人也都是没有字的。仅以名字确定高欢是鲜卑人,依然证据不足。北魏是一个鲜卑人建立的国家,有个鲜卑名似乎也不奇怪。即使今天,很多人也有TOM,JERRY这样的英文名吧?这能证明你是老外?

高欢鲜卑说证据三:宇文泰的讨伐檄文

《周书》中记载了这么一段:“贼臣高欢,器识庸下,出自舆皂,罕闻礼义,直以一介鹰 犬,效力戎行,腼冒恩私,遂阶荣宠。”,大意为:贼臣高欢,度量和才识低下,出身低微,不知礼义,只不过是以一个爪牙的身份,效力军中,腆着脸承受圣恩,才攀上荣宠的高位。

一则,写这话的宇文泰貌似是高欢的敌人啊!为了找理由打高欢,说这话貌似不可信吧?二则,就算可信,也只能证明高欢出身并不好,怎么能证明他是鲜卑人呢?

高欢鲜卑说证据四:高欢的父亲高树生

这点小编前文提过,大致疑点在于高欢的父亲高树生出生于472年,而高树生的父亲高谧死于472年,但高树生还有个亲弟弟高翻,高翻是哪里来的?

其实这个一点用高树生和高翻是双胞胎,或者他们分别是由两个不同的母亲所生都是可以解决的。

这个证据最可笑的地方在于,其证明逻辑是先通过证明高树生不可能再有个亲弟弟,证明《魏书》记载是假的;然后通过上一条的结论来证明说高欢不是汉人,并不是出身渤海高氏,但最终依然无法直接证明高欢是鲜卑人

高欢鲜卑说证据五:高欢与渤海高氏后人的关系

在高欢手下,有这么几个得力干将:高乾、高昂(高敖曹)、高慎、高季式,这是四个亲兄弟,均出自渤海高氏。但在高欢与他们的交流上,却极少有关于他们互认为渤海高氏的记录。

其实,在《北史》是有一段相关记录的,就在531年,高欢宣布讨伐尔朱氏后,高乾投靠了高欢。《北史》记载高欢与高乾相谈甚欢,“遂与乾同帐而寝,呼乾为叔父。”这又是一个孤证,而且如果高欢和高树生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从高树生这里论辈分称高乾为叔父也是能说得过去的。

最终,这个证据虽然无法彻底证明高欢出身渤海高氏,但也更无法证明高欢是鲜卑人。

高欢鲜卑说证据六:高欢行为习惯等更像鲜卑人,后来治政也力主推动鲜卑化

这恐怕是关于高欢鲜卑说的最可笑的说法。既然历史上允许汉化鲜卑人的存在,为什么不能允许鲜卑化汉人的存在呢?至于推动鲜卑化,任何统治者所选择的文化倾向,本质上是根据其统治需求而定的。史书中关于高欢之所以推动鲜卑化而不是汉化,其原因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就在决定高欢胜利的关键战役韩陵之战前,高敖曹手下因为都是汉人,高欢怕高敖曹战力不足,想着给高敖曹多配1000鲜卑士兵,结果被高敖曹以这样反而会降低战力为理由拒绝了。由此,我们大抵可以理解高欢的思维,他是认为鲜卑人的战斗力比汉人更强。在乱世之中,为了维持高战斗力,高欢推行鲜卑化也是有可能的。

至于谈及高欢的行为习惯等,那就更搞笑了。今天上街看看,满是黑眼睛、黄皮肤、穿着西装、喝着咖啡、说着英语,圣诞节、情人节过起来远比端午节、重阳节还热情的人,难道他们都是外国人?

以上所列,是说高欢是鲜卑人的主要且主流证据。当然,还有很多更细节更小众的证据,由于高欢鲜卑说的史家间都不能相互认同,所以似乎也没罗列的必要了,反正史书中唯一的直接实证仅本文第一条。

彩蛋时间——小编YY版高欢身世

关于高欢身世的疑点那么多,怎么解释好呢?因此小编就脑补了一段关于高欢既不是渤海高氏后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民族的故事,请大家看看是不是能更好的解释所有疑点。

注意,以下内容虽主要参照史料中的记录,但真的纯属虚构,不是历史。

公元496年,北齐神武皇帝高欢出生。高欢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只知道大家都称呼其为“贺六浑”。贺六浑在怀朔镇的街头讨生活,就在街头混迹的那些年里,他认识了一个颇有侠义之风的大哥哥——尉景,并寄宿在了尉景家。

后来,尉景结婚了,娶了个名叫高娄斤的妹子,于是贺六浑认了高娄斤作姐姐。高娄斤的父亲名叫高树生。贺六浑也跟着高娄斤叫高树生:爹爹。

高树生夫妻一直没有儿子,见到小贺六浑后非常喜爱,于是认下贺六浑为义子,但觉得贺六浑这个名字不像话,于是贺六浑取了个汉人的名字:高欢

高欢成年后入伍,成为了怀朔镇的士兵,主要工作就是看城门。公元512年,在义父高树生40岁时,终于有了亲生儿子高琛。只是,高欢的义母韩期姬在生下高琛后就去世了。

高欢在成长的过程中,凭借尉景和高树生的关系和义气、聪明,逐步与很多当地的大人物结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鲜卑贵族家公子——娄昭(《北齐书》有关于娄昭的传,其中明说高欢与娄昭早就认识,而且娄昭很欣赏高欢。)。

娄昭有个姐姐,名叫:娄昭君。娄昭君是当地的大美人,很多人都想娶她,高欢也暗恋了娄昭君。在高欢及一众好友唆使下,娄昭开始为高欢和姐姐娄昭君保媒拉纤。后来高欢和娄昭君相爱了,在娄昭的支持与高树生、司马子如等名士的背书下,娄昭君的父母不得不同意了这门婚事

娶了娄昭君之后,高欢终于有了家,更得到了娄昭君家经济上的支持,于是有了马,也当上了队主。当时的怀朔镇将看高欢人脉这么广,所以很看好他的前途。于是,给高欢安排了新的工作——函使。

公元524年,六镇之乱爆发,怀朔镇被起义军攻陷,高欢带着妻子、姐姐、姐夫和义父高树生逃到了450公里开外的上谷郡。

流民的生活是及其艰辛的,为了让家人日子过好一点,公元525年,高欢参加了杜洛周的起义军,成为的叛匪。

公元526年,高欢认为杜洛周不够资格成为起义军首领,于是联合了尉景、侯景等好兄弟,企图夺取起义军领导权,但失败了,随后高欢出逃。出逃之时,为了掩护高欢等人的撤离,自认老朽的高树生留了下来,为义子高欢、女婿尉景等人的出逃争取时间。后来高树生死在了杜洛周手上。出逃后的高欢辗转投靠葛荣,最后投靠到了尔朱荣帐下效力。

在跟随尔朱荣的日子里,高欢一路升迁至晋州刺史。尔朱荣死后,尔朱兆作乱,看不上尔朱兆的高欢一路向东,避至信都。公元530年,高欢看准尔朱家不得人心这一点,举起了诛杀尔朱氏的大旗。

公元531年,高欢得到了出身渤海高氏的高乾、高昂、高慎、高季式四兄弟投效。最初高乾投效的时候,高欢与高乾讨论未来的发展,彼此投缘,因此高欢根据义父高树生的辈分来论,称高乾为叔父

公元532年,韩陵之战后,高欢逐步奠定了自己北魏权臣的身份。

公元533年,高欢对北魏政权的掌控初定,他感激义父高树生对自己幼年的照拂和曾经的救命之恩,追高树生为渤海王,追韩期姬为渤海王妃,并执子之礼为高树生和韩期姬迁坟。由于自己父母是谁都不知道,高欢告诉所有人:“高树生对我恩同再造,他就是我亲爹。”为了体现高树生曾经为救自己,拖住杜洛周让自己逃命的事情,高欢杜撰了高树生被任命为大都督进行平叛,塑造了他的忠勇形象,当然,也诠释了自己投靠杜洛周军和葛荣军,实际是假意投靠,实为破坏的正义性

对于高欢说高树生是自己亲爹的说法,所有人都不觉得有问题,亲爹可能都做不到高树生那样。但高树生真正的长子高琛就未必满意了高琛可能流露了类似这样的意思:我渤海高氏是名门望族,我才是我爹的儿子,他高欢一个来路不明的攀附我家,占了大便宜了。

最初,高欢对高琛的不满可能是不当回事的,但有人提醒了高欢,大意是:乱世之中,你作为一个英雄豪杰出身并不重要,但如果你担上了攀附豪门的名声,大家就会猜的你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以后做皇帝做准备,结果是要动摇你的统治权威和根基的。现在你位高权重,其他人可以不用顾虑,渤海高氏为了攀附权贵,甚至可能正在忙着将你写入族谱,但高琛就很麻烦了。

听了类似的提醒,高欢害怕了。为了让高琛闭嘴,高欢与妾室小尔朱氏合谋布局,给高琛扣了一顶通奸的帽子,乘机杖毙了高琛高琛去世的时间是公元534年。高欢也对小尔朱氏在表面上给了处罚:让她迁到灵州居住。后来,在元537年-538年期间,小尔朱氏还为高欢生下了他第十个儿子

公元547年,高欢去世,高欢长子高澄继承了父亲的权柄。公元549年高澄遇刺身亡,接替者是高欢的次子高洋。

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因为实际可追溯的祖先只有父亲高欢,所以高洋追高欢为献武皇帝,追外祖父娄内干为太原王,而作为祖父的高树生,因为并没有实际上的血缘关系,所以没有授他皇帝谥号,也未作任何追封。

公元556年,高洋企图非礼父亲高欢的另一个宠妾大尔朱氏(即:尔朱英娥),遭拒,随后大尔朱氏被杀。

远在灵州,名义上已经被驱逐的小尔朱氏得知消息后,以为高洋杀大尔朱氏,是针对尔朱家族残余的,为了避祸,与另一个名门望族范阳卢氏子弟卢景璋结婚,成为了卢家人。

以上故事就是小编臆测版的高欢身世。在这个身世里,无论你说高欢是哪个民族的,应该都能说得通。甚至于你说高欢不是汉人,说他本是羯胡的话,更有可能。因为尔朱荣就是羯胡,而羯胡在历史上给人留下了太多负面的形象。相反,当时如果是鲜卑人,倒没什么不可以承认的。

虽然明知是编的,但你觉得这故事能解决史书上那些关于高欢身世的疑点吗?

PS.关于高欢是哪个民族的人,真的不重要。从过程来看,高欢虽然力主鲜卑化,但他执政过程中一直是保护汉人的。就结果来看,今天汉族尚在,鲜卑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