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作者:延安大学历史系本科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闫红

我国古代中医学不断发展,至明清时逐渐形成了温病学派。对温病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四位医家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被后人称之为温病四大家。

中医

叶桂,(公元1667一1746年),江苏吴县人。字天士,号香岩。他的祖父叶时,父亲叶朝采,都精通医学。叶桂小时候是准备读书科举的,但在他14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于是他便放弃了科举,转而学习岐黄之术。叶桂先后拜过十七位老师,在行医过程中,经验逐渐丰富起来,名扬大江南北。叶桂继承了前人的医学成果,并通过自己的广泛医疗实践,逐渐总结出了一整套温热病辨证沦治规律,即卫气营血辨证。

叶桂

薛雪,(公元1681-1770年),江苏吴县人。字生白,号一瓢,义号槐云道人,晚年自署牧牛老朽。与叶桂同时而齐名。薛雪诗文俱佳,又工书画,但是他的母亲身患湿热之症,于是他开始究心医学,又得名医王晋三、周扬俊指授,技艺日精,以擅长治疗湿热病而闻名。著作有《湿热论》、《医经原者》、《日讲杂记》、《伤科方》、《一瓢斋诗存》、《一瓢诗话》、《周易粹义》等,均传于世。

薛雪

吴瑭,(公元1758-1836年),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人。字配珩,号鞠通。吴瑭出身贫寒,父亲以教书为生。19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后来他的侄儿也因病夭折。吴瑭很受刺激,遂放弃了科举,发愤学医。吴瑭先生在继承叶氏“卫气营血辨证”纲领之基础上又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40多岁时著成《温病条辨》,被今推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中医温病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王士雄,(公元1808-1868年),字孟英,号潜斋,自号随息居士、睡乡散人,晚号梦隐。家中世代为医,王士雄也锐志于岐黄之学。王十雄平时诊务繁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整理、总结了前人有关诊治温热病的理论和经验。他在诊治温热、温疫、霍乱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王十雄一生勤于著述,主要有《温热经纬》《随息居重汀霍乱论》《随息居饮食谱》《千氏医案》等。

参考文献:

1. 王道瑞主编,《中医学用心得集 伤寒温病讲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佘之祥主编;姚应才副主编,《江苏历代名人录 科技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09

3. 秦玉龙主编,《明医心鉴 历代名医临床经验集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01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施祺 杨培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