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忠林在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济南将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不断优化环境,努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他谈到,京津冀与长三角之间尚没有国家中心城市,济南正处于二者之间,建议国家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填补这一战略空白,构筑形成新的战略支点,充分发挥山东作为沿黄省区唯一沿海省份的龙头优势,打造黄河经济带,与京津冀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南北呼应,构建起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走廊。

“政府工作报告4次提到‘动能转换’,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说这话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

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先行区,济南肩负着先行先试、先行先改,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探索经验、蹚出路子的重任。王忠林在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济南将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不断优化环境,努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在科技最前沿,济南正加速突破

科研机构“四不像”

量子芯片实现产业化

“济南有高校51所、在校大学生74万,各类企业研发机构800多家,这是我们的优势。”王忠林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在转换,根本靠创新。

为此,济南将目光锁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加快打造了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国家量子谷、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新生态圈。

为了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济南正在加快建设“四不像”的新型研发机构。“既不像机关,又不像学校,既不像企业,也不像事业单位,哪个方向有好政策,就可以往哪个方向靠,最大限度调动了科技人员创新转化的积极性。”

在“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中,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就是一个新样板。据悉,山东产研院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带动创新效益效率的最大化,将打造成为前沿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创新创业生态的建设者、国际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形成科研机构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为全省推动制度创新提供样板。

王忠林介绍,济南先后设立了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11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77家。自主创新带来的是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他举了几个例子,重汽集团全球首款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已下线投入运营,浪潮集团新一代服务器刷新了世界最高性能纪录,齐鲁制药在中国生物药研发五十强中居第一位。

在量子和超算这两个全球科技最前沿、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济南也在加速突破。目前,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落户济南,量子计算与量子雷达、量子芯片在济南实现产业化;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2018年,济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了55.6%。

拿地即开工

日增市场主体上千家

要吸引大项目、好项目、优秀人才到济南创新创业,良好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王忠林说,济南牢固树立这一理念,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这种“环境”是多维度的。深化“一次办好”“一次办成”改革,加快实现“一网办”“指尖办”“马上办”,推出了“拿地即开工”等模式。自去年6月份以来,济南新增市场主体呈井喷式增长,每天新注册市场主体都在1000家以上。济南被评为“2018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为解开运行机制的“结”,松开市场主体的“绑”,济南实施流程再造和机制重构,在各类开发区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企业化运作、KPI绩效考核等新机制,用市场化思路探索提高服务效能新模式。

生态环境也是重要一环。“坚持不靠刮风靠作风,强力推进治霾、治水、治山、治土,让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王忠林说,要让“听得到泉水叮咚、看得见一城山色”成为泉城的亮丽名片。此外大力优化法治环境,坚持公平公正对待一切市场主体,依法惩处侵权行为,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不满足于做了

更重要的是做到心坎上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群众,“应该思考如何为市民搞好服务,不是满足于做了,更重要的是做到心坎上,做到老百姓最惦念和揪心的地方。”王忠林说,为了让市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济南提出了打造“善感知、会喘气、有温度”的城市,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智慧化管理水平,让市民感觉更方便、温馨。

事实也的确如此。去年济南民生社会事业投入占市级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6.6%。2018年,轨道交通1号线提前一年建成通车,圆了泉城人民期盼已久的“地铁梦”。在2017年拆违拆临30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2018年又拆除违章建筑3000多万平方米,把公共空间还给广大市民。而2019年,济南又确定把开展拆违拆临的范围扩大到城乡全域,一把尺子量到底,今年至少再拆3000万平米。

一个城市的温度蕴藏在一件件小事当中。王忠林特意提到了一件关于老年人养老金年审的“小事”。以前80多岁的老人还需要去现场拍照片,“事儿不大,但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为此去年济南改变了这一规定,老人不必到现场就可办理相关手续。

济南建国家中心城市

可填补战略空白

2018年,济南被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评定为“世界二线城市”,进入“亚洲城市50强”,从过去的“让济南了解世界”,变为现在的“让世界认识济南”。然而济南不满足于此,这座省会城市有更远大的愿景。

济南把目标确定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我们研究确定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28项指标,其中‘现代化’有8项指标,‘国际化’有8项指标,‘大都市’有12项指标,有些指标已经超过或接近标准。”王忠林表示,只要坚决干下去,就能加快把济南这个山东“龙头”扬起来。

同时,济南还提出“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王忠林说,作为全国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山东未来的发展需要一个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崛起带动,促进全省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他谈到,京津冀与长三角之间尚没有国家中心城市,济南正处于二者之间,建议国家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填补这一战略空白,构筑形成新的战略支点,充分发挥山东作为沿黄省区唯一沿海省份的龙头优势,打造黄河经济带,与京津冀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南北呼应,构建起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走廊。

此外,王忠林还建议国家支持山东建设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目前,济南正在全力打造占地45平方公里的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现已投资460亿元,正在加快建设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山东省质子治疗研究中心等核心项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派记者马云云 董昊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