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炉石传说选手、前德州扑克牌手Lifecoach的名言又一次被人们提起,“烧绳是一种利用游戏资源的行为,时间是卡牌游戏中的一个资源,你应该好好利用它们”。卡牌游戏的套路不是记熟就能固定使用的,玩家每开一把新游戏就必须重新搭建思路,再加上繁杂的数字、千变万化的战局走势、对手的个人风格与难以捉摸的运气,需要思考的东西便多了起来。

BB姬 | 文

打完操作不点结束,而是等着时间烧完——一种卡牌游戏里司空见惯的行为,有的人把它叫长考,有的人把它叫烧绳。开局烧,必败烧,胜券在握还要烧,有的玩家对此恨到咬牙切齿,但有的玩家则认为烧绳也会给游戏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

为了对抗脚本,人们发明了“烧绳”

早些年的时候,《炉石传说》的游戏环境惨遭脚本肆虐。大量机器人带着单一的快攻卡组涌入,出牌毫无灵魂。官方也曾下场打压,可惜制造总比封杀快,到底是魔高一丈。当时谁也没想打,打破这一僵局的竟是饱受争议的“烧绳”。

难缠的机器人被烧绳扼住了最重要的时间命脉,单位时间内获取金币的效率直线降低,迫使脚本机器人在游戏中“下线”,游戏环境好转,烧绳点燃的火焰净化了一切。

现在看来,这种行为或许有些“笨拙”,毕竟现在连脚本都会聊天了,但这场“烧绳反抗”带来的感动却依旧留存在玩家心中,许多玩家都或多或少听说——烧绳曾战胜了脚本。

一条绳子,两头起火

随着《炉石传说》脚本事件落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这条“绳子”的威力,烧绳作为一种战略战术,从玩家群体中渐渐蔓延到了选手当中。

在Archon联赛上,后来有着“烧绳帝”之称的Lifecoach就贡献了一场经典而有趣的烧绳比赛。

(烧绳帝Lifecoach)

比赛中,Lifecoach使用老版奴隶战劣势对阵Trump手牌术,Trump双山岭天胡开局,劣势方的Lifecoach当场一费怒烧绳,烧得Trump屡次离座。

这场比赛最后以Lifecoach获胜结束,直到被24攻暴乱踢到脸上,Trump才恍然发现自己从最开始就陷进了Lifecoach心理战的罗网之中。天胡开局的Trump完全没想到自己会就这么被“烧死”,更想不到时间竟然能战胜运气。

能打出这样的套路,离不开选手的排兵布阵步步为营。每位观看过这场比赛的玩家都会赞叹lifecoach的操作,他让这场从第一回合就开始烧绳的比赛变得精彩绝伦。

然而,一条绳子有两个头,并不会只有一边起火。

最近,在各大直播平台主播参与的《百闻牌》“不夜之火杯”主播赛上,前炉石职业选手、擅长长考的Battlespt就连续三场使用了“烧绳”战术,真的是一坐如入定,心态和时间管理都稳得不行。

对于《百闻牌》玩家而言,这次比赛本是场不可多得的盛宴,但Battlespt的“三连烧”却激怒了一部分耐不住性子的观众,在弹幕和论坛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九十秒背后

玩家的看法大致分为两类,一部分人认为既然没有违规,那么选手为了取胜这么做就无可厚非,存在即合理。

另一部分人觉得选手烧绳恶心到了这么多玩家活该挨骂,建议直接开除牌籍。

玩家们的看法观点激烈碰撞,连游戏博主也下场讨论,话题甚至蔓延到了所有卡牌游戏玩家当中。

前炉石传说选手、前德州扑克牌手Lifecoach的名言又一次被人们提起,“烧绳是一种利用游戏资源的行为,时间是卡牌游戏中的一个资源,你应该好好利用它们”。

没错,资源。烧绳作为一种游戏规则内允许的机制,无论人们喜欢与否,都是千万种游戏策略中的一种。每一个选手都有权随意使用自己的时间,这在规则上是合理的。

当然,这种“规则说”并不被所有人认同——烧绳行为是否属于对规则漏洞的恶意利用?“合法”就一定合理吗?否则,为何为什么这么多玩家提出质疑,要求规则作出改变?

归根结底,烧条是必要的吗?思考真的需要这么多时间?

不妨简单梳理一下,对局的时候可以思考什么、需要思考什么。

在开启一场新牌局时,几乎所有卡牌游戏获得的信息都同样有限:我方手牌、敌方手牌、血量,以及对手ID。在缺乏信息的情况下,开局时的思考往往用于两个方面:利用已知、推测未知。

利用已知,是规划自己的行动,思考如何将发牌员分配随机分配的命运扭转至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推测未知,是推测对手的卡牌情报,并根据其个人风格预测对手行动。

(《影之诗》1费对局界面)

到了出牌阶段,信息量增加,需要关注数值、血量、历史记录等。计算也比单纯的数字加减复杂许多,除了既定的卡牌数值以外,还需要计算对手获取关键卡牌的概率、甚至神抽的几率.,同时演算不同的战局走势,自己如何应对,应对之后又如何规划后续的费用与打法等等。

卡牌游戏的套路不是记熟就能固定使用的,玩家每开一把新游戏就必须重新搭建思路,再加上繁杂的数字、千变万化的战局走势、对手的个人风格与难以捉摸的运气,需要思考的东西便多了起来。

一次对炉石选手Chakki的专访中,他曾提到:

进入16强后我们会知道其他选手的套牌,但我们不能带卡组图标比赛,我们只能带上白纸。我会记录对手的起调度和留牌,比如某张牌萨满起手就留下了但第五个回合还没用,那么它可能是毁灭锤。这样的信息很重要,为什么第一回合我会烧绳子,当时我在凭自己的记忆整理对手的卡牌信息,当他打出后我会相应地在我的记录上划去。

(炉石选手Chakki在比赛中使用纸笔记录信息)

观众的视角能够纵览全局是理所当然的事,而选手要想开启上帝视角,必需依靠通过大量思考去整合复杂的数字与信息,并依此作出决策。

这充分说明了为什么时间也是一种资源。规则留给玩家这么多“可烧”的时间,或许正是因为的确需要这么多资源。

“时间资源论”对《百闻牌》同样适用。

游戏中以牌手1V1,式神4V4的方式进行,每位式神都可携带8张手牌进行对局,手牌又细分为形态牌、法术牌和战斗牌,服务于式神牌的行动。譬如青蛙瓷器这一式神牌,使用不同的形态牌可改变式神数值,并赋予他特殊的技能效果,既可以将攻击叠到较高的数值,也可以选择叠护甲用于站场。

(《百闻牌》青蛙瓷器形态牌)

更有意思的是,青蛙瓷器具备运势判定的特质,配合山兔、座敷童子、青坊主即可组成“以运势为乐”的骰子流。但即便是这样“听天由命”的阵容,也需要谋划与计算,如何度过较疲软的前期、先培养哪一张式神牌、骰运不好时怎样应对……骰子流绝非放弃思考,将一切交给运气,而是活用运气,将其转变为可计算的概率。

(《百闻牌》骰子流卡组)

被称为娱乐阵容的骰子流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更为复杂的卡组,比如鼓舞流、倒计时、双鸟、青判觉等,以及Battlespt擅长的双坊主。

在“不夜之火杯”比赛烧条时,Battlespt使用的正是双坊主搭配以津真天与判官。

那么,要驾驭这套阵容又需要多少思考量呢?

赛后,Battlespt于微博上展示并分析了自己的对局思路。在于选手小南瓜的小组赛第三场对战中,Battlespt思考的核心问题是:是否应该让流浪之羽形态下的以津真天去战斗区?

(Battlespt VS 小南瓜BO3)

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新的问题:前往战斗区是否会被对方解牌?下回合能否完成斩杀?对方会如何解牌?能够将对方压制至多少血量?自己的式神牌又剩余多少血量,怎样才能在下回合斩杀取胜?

最终,Battlespt在层层叠叠的思考与推演中算出了最优解,获得胜利该场比赛的胜利。

由此可见,烧绳,或许是卡牌比赛中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谨慎。避免对方猜透自己手牌,计划下一步做什么,利用回合时间尽量多推演、多计算,尽情的思考、享受头脑风暴,就是这款游戏的魅力与特色。

游戏之外的博弈

卡牌,一种将人心博弈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游戏。

选手从第一回合就开始思考之后的布局,并在在短短几十秒中,心算下回合抽到关键牌的概率,面对每个玩家都思考过的终极问题“这一手要不要贪”。选手必须慎重的操作,因为这里没有队友帮你奶血补刀,没有大腿带飞一打五强势翻盘,卡牌游戏的容错空间着实不多。

对局中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向你的对手透露信息。因此选手在比赛中选择使用心理战术——烧绳,人们也无法在道理上将其驳倒。这可是个BO3的赛制,心态也是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博弈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对待“烧绳”这件事上,卡牌游戏默契地做了相同的选择,无论是《炉石传说》还是《百闻牌》,亦或《游戏王》《万智牌》《影之诗》,都选择了尊重传统,没有强硬的规定“不许这么做,不许那么做”。没有任何一款游戏应该在制作好后,因为不符合预期就由制作方来教大家玩游戏,将玩家限定在狭窄而模式化的条框中,阻断挖掘更多玩法的路。

一款游戏诞生的目的是为了给玩家带来快乐,那么就不要像个古板的长辈一样认为自己是对的就替玩家安排好一切,而是应该把一切交给玩家,让玩家自己玩自己的,让玩家自由的探索和讨论。

从争上游到斗地主,从游戏王到百闻牌,牌类游戏总是伴随着等待。在等待中催促一句“快点啊等到花都谢了”,然后盯着手牌大脑高速运转,力求抓紧每一秒时间多看出一点获胜的门道,这就是卡牌这类“静止中的游戏” 的独特魅力。

不论观点如何,最后大家都会回到游戏中继续征程。每一局新的牌局都会带来未知的挑战与刺激,玩家在游戏中与各色选手博弈,享受不同思路与策略带来的乐趣,又在竞技的同时,挖掘新的战术与可能性。靠智慧不断去尝试、开拓,用不同的方式获得胜利,这就是卡牌游戏长盛不衰的根源所在。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