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季档日剧纷纷延期播出,日本开始挖近期自己错过的一些作品,发现NHK电视台在今年年初推出了一部与中国有关的特别剧,《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讲述的是当年芥川龙之介到上海的所见所闻,今天来介绍这部剧。在1921年,他以《大阪每日新闻》特派员的身份来中国旅行,先后游览上海、杭州、苏州、南京、长沙、北京等十几座城市,这部剧讲的是他在上海的经历,NHK将这个故事形容为“日本屈指可数的才子与巨龙·中国,刻在20世纪历史上的不为人知的心魂交流”。

春季档日剧纷纷延期播出,日本开始挖近期自己错过的一些作品,发现NHK电视台在今年年初推出了一部与中国有关的特别剧,《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讲述的是当年芥川龙之介到上海的所见所闻,今天来介绍这部剧。

这部剧改编于芥川龙之介描述自己在上海的亲身见闻所写的《上海游记》,并在上海拍摄完成,由松田龙平饰演芥川,从他抵达上海后下船讲起,NHK用极精致的8K摄影展现了一幅百年前的上海全景画卷。

让人意外的是,中国演员金世佳也有出演。

芥川龙之介是如今在中国也很有知名度的日本大文豪,他从小因《西游记》等作品对中国产生向往。

在1921年,他以《大阪每日新闻》特派员的身份来中国旅行,先后游览上海、杭州、苏州、南京、长沙、北京等十几座城市,这部剧讲的是他在上海的经历,NHK将这个故事形容为“日本屈指可数的才子与巨龙·中国,刻在20世纪历史上的不为人知的心魂交流”。

▲剧中手捧《新青年》杂志的芥川龙之介

受到从小阅读的中国经典书籍影响,芥川龙之介心中的中国是江南烟雨,洞庭秋月……

然而,当他真正到了中国后,看到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

在剧中,初临上海的芥川龙之介还带着一丝的陌生与不安,在松田龙平的演绎下有一种太宰治的病态感出来。

在这部SP剧里,故事开始于上海,芥川登上中国大陆的第一站。如今,我们习惯于将上海称为魔都,但恐怕少有人知,这个词为日本作家村松梢风所创。村松梢风根据自己在上海的见闻出版《魔都》一书,首次将上海称为“魔都”。

对于20世纪初的上海来说,“魔都”一词确实再合适不过。当时的上海,已经是东西文化大熔炉,不但在城市风貌上呈现出中西杂糅的奇异风情,居民结构也是鱼龙混杂,三教九流。

来到上海的芥川,广泛接触到这座城市中的各色人等,从乞丐,醉汉,娼妓,戏子,到政治家,文人墨客,进步青年,这些人物都成为他笔下鲜活的文字。

在《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中,用场所勾连起故事和主线的是“花界”。

描述烟花场的内容也占据了这部剧的很大篇幅,而且贯穿着芥川情感变化的始终。

这也是整部片子部屋君最喜欢的地方,文雅清秀的男娼露露、身世特别的湖南女子玉兰,还有那成为了芥川睡梦中“妖婆”的林黛玉,颇有侯孝贤的电影《海上花》的味道。

©[海上花]里的宴席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里的宴席

花柳巷里的男妓,写得一手好字,是没落好家庭出身,最后惨死街头。

光鲜舞台之后的优雅名伶,有一手徒手擤鼻涕的绝技。

剧中最浓艳奢侈的繁华,和最破败惨淡的贫穷交织,两相对照,魔幻现实感颇重。

目睹前台与后台天差地别,芥川将看起来脏乱不堪的后台戏称为百鬼夜行图。

十里洋场,花事之盛,堪称美谈。芥川从上海回到日本,带走了一些中国的做衣布料,几年后,据说他服药自杀时所穿的浴衣,便是用那布料做的。

“我拾起了那朵枯萎的白兰花,举起嗅上一嗅,香味已经不在,花瓣变成了褐色,‘白兰花,白兰花’这叫卖声曾几何时也成了追忆而已。凝望这花儿在南国美人的胸前飘溢芳香,如今也恍若梦境。”

这是芥川龙之介《上海游记》的收尾,那是他初见“南国美人”时胸前的白兰花。

另外,芥川还在上海拜访了章炳麟在内的多名中国革命家,也从中理解了旧上海之所以会是当时的这种风气是基于历史与政治的原因,联想到后来的日本再看这段剧情也是相当讽刺。

对于当时的进步青年、后来的中共一大代表李人杰(李汉俊),他则不吝赞美之词。他对李印象极佳,夸李人杰日语好,甚至好过日本人,其中一句“现代之中国无民意,无民意则革命不生”,令人印象深刻。这个角色由中国演员金世佳出演。

芥川龙之介的笔触总是带有一种悲哀的浪漫主义情怀在,而这部《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则是以影片的方式保留了这种芥川特有的味道,很平淡就如细水长流般的叙述方式,却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情感冲击。

总的来说,这部SP剧拍的相当走心,部屋君很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