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如今国产古装剧的制作精良,认真考究,贴合历史审美,使越来越多的观众路转“粉”,剧中的江湖侠义、儿女情长、国家社稷都能唤起我们的民族记忆,服化道的用心设计更是能较好的反映历史原貌,这样的电视剧无论是否有流量明星撑台面,都能成功地获得很高的收视率。

曾为爆款的《知否》、《延禧攻略》、《长安十二时辰》、《鹤唳华亭》《九州缥缈录》等古装剧,以专业的服饰道具、符合历史的建筑、民俗、文化深受观众喜爱。

而先前热播的《清平乐》更是不负众望,开局便拿下了豆瓣8.2的成绩。很多爱看这部剧的观众,不仅被其展示的还原度极高的宋代官场服饰给震惊,同时,还能欣喜的看到跳出小说外,该剧还原的一番“肉眼可见”大宋盛世繁华的景象。宋朝经济发达到什么程度?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清平乐·金风细细》

这部剧的历史背景,是在北宋年间,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最繁荣富裕的时代。很多朋友在问,只知道是盛世繁华,但究竟宋朝的经济发达到什么程度并无概念。

据记载,宋朝当时的GDP总价值比例占世界总量的22.7%,一个国家的GDP在世界中就能占有如此高的份额,其财力可见一斑。其中人均GDP为450美元,而当时的西欧也才400美元。

而宋真宗在位时,边疆贸易红火,尽管占地面积和人口比不上唐朝,但在无天灾人祸时收入却比唐朝高出七倍,就算遇到灾难频发的时期,其收入也是唐朝的三倍多。名副其实的有钱人!如果从经济发展方面来讲,可以说宋代的经济体量要远超于唐代,并且在经济模式、商业形式,以及发展趋势方面都要比唐代更具有研究价值。

虽然北宋时期经济一直不错,但军事力量却一直都比较羸弱,为了自保,宋朝统治者不得不以“岁贡”的形式,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

虽说北宋这种现象,也算的上是传奇了,但更能体现传奇的便是北宋的文学。宋代文学中,成就最高的是词。据《全宋词》所载,词人有一千三百多家,词约二万首,内容极其丰富,风格形式多样艺术造诣高超,这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有人说宋词就像现代的高清纪录片,不仅记录着词人们饮酒的过程与细节,也同时暗示着宋朝繁华盛世背后的和平年代。还记得晏殊的一首《清平乐·金风细细》最是喜欢,“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微微秋风吹拂,梧桐树叶飘飘下坠。初尝香醇的美酒人很容易就有了醉意,只好在小窗前躺卧酣眠浓睡。

如此惬意又美好的生活,出自宰相之手,相位之尊,间为小歌词,得花间遗韵。颇有意境,晏殊词的闲雅风格和富贵气象,虽然笔触精细,却能看出此人内心的敏感,和当时宋朝的和平闲恬淡生活。一个宰相在秋天刚来时写下一首词,体现着一种舒适而又略带无聊的感触,还坐在窗前酣眠浓睡,想必也是国泰民安之景象。晏殊凭什么受到宋真宗的偏爱?

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金柅园》

最近刚刚热播的《清平乐》出现了众多北宋名臣的身影。其中,晏殊的虽不是该剧主角,但他那含蓄内敛、处变不惊的性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晏殊在众多才华横溢的文人中总能脱颖而出。

5岁便写的一手漂亮的诗文,因而被称赞为“神童”。14岁晏殊在江南按抚张知白的推荐下,参加了殿试,神色毫不胆摄,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宋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意思是不管考成什么名次都是进士。放在现在就是15岁考进了名牌大学,名副其实的小神童。

而之后的诗、赋、论考试时,小小的晏殊更是上奏“坦白“: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这要是跟普通人一看是做过的题,不知道该多庆幸自己押题押的准呢。而正是他的真诚、才华和自信受到真宗的赞赏,小小年纪便得到青睐也是自然。

晏殊步入仕途后,获得的第一份官职是秘书省正事,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三四年后,晏殊授任太常寺奉礼郎,八品官员,每月俸禄约15贯钱(两银子),与清朝的一品官员持平。掌管礼乐的机关,主要负责祭祀活动。同年,晏殊改任光禄寺丞。负责皇室膳食,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六品官员,短时间内,连升二品,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

面对宋真宗的偏爱,晏殊并没有有恃无恐,他的可贵之处便在于做官之后依然能严格要求自己,学习精进一以贯之。官之初,大宋国富民安,皇上就放任朝臣自由开展各种宴饮聚会,供朝廷官员宴饮游乐。但晏殊从来不参加同僚们的宴饮聚会,每天晚上都闭门在家读书,或给家人们讲习诗书。

对此,晏殊对皇上解释道:“他并非为臣和别人不一样,也并非为臣不喜欢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囊中羞涩,没有钱去和他们同欢同乐罢了。”这一份坦诚与上进,再一次获得了皇上的肯定。

然而,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就在我们以为晏殊前途一片大好之时,传来了晏殊的父亲去世的消息,按照当时朝廷为官的礼仪制度,晏殊必须辞掉官职守丧3年,对其的“职场”之途影响很大,好在宋真宗非常欣赏晏殊,没有让他守满3年,便把他调回都城。看似被偏爱的晏殊即将大展宏图时,他的母亲又去世了。晏殊希望为母亲守丧,尽到一个儿子的孝道。宋真宗不同意,将他调为从五品的太常寺丞。

平步青云、升至宰相,晏殊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吸引了皇上,又以真诚、耿直打动了皇上,而后宋真宗还将其选为太子的老师。即便身上拥有众多标签,但晏殊依然谨慎做人,从不骄傲张狂,。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晏殊,个人认为很有代表性,戴上乌纱是刚正严谨的大臣,脱下朝服是温柔多情的词人。在晏殊的世界中,官场虽得意,但情场却惆怅又失意……晏殊的一生该用什么词来形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在晏殊众多的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激烈的字眼,而是努力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七分淡雅相思,明净圆融,三分对多彩人生的内心体验,耐人回味。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其为:“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籍,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其无比。”此话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作品的风格特色。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晏殊,笔者觉得应是——孤独。

晏殊的作品,很多人都会读出一种惆怅,时而伤时,时而相思,说不上的忧伤。其实细品他的人生经历,或许就能够理解他的心境。中年为官期间,三度被贬。二十四岁因指责自己上司不该升职被贬一年;四十二岁因仁宗获悉“换太子”内幕,遭受牵连被贬;晚年因和欧阳修的恩怨被弹劾。

人生不能事事皆顺遂,纵然是富贵闲人,却也有旁人不知的小故事。虽在仁宗朝一直做到宰相兼枢密使,可谓权倾朝野,但他的感情依旧无所依托,纵使一人之下,却不知与谁言欢?据考证,晏殊曾三度娶妻,但三位妻子都因为各种原因不幸去世,他曾真爱过的一位歌女却因自身地位卑微不得不与之分离。这样的孤,让他拥有刚正严谨,且不拘泥于其它羁绊的政治决断。这样的独,也赋予他比常人更敏感的多情感怀。

《浣溪沙》是晏殊词作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它伤春惜时,也抒怀留念。伤春,一年又一年,花落燕去,人散情离,对于晏殊来说,这种流逝消亡最为痛心,因为他深有体会。燕子何时才能归来,即便归来,它还是去年的那只吗?若与她再次重逢,她对“我”的感情还是以前那样吗?

“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此等细腻又敏感的感情,可以说在人生道路上,他是一位真正的孤独者。

孤独而感性、细腻又敏感,晏殊生活的标签看似“柔弱”,但在朝堂上却截然相反,他能坐上宰相职位,并不只靠着上面的偏爱,晏殊在政治上还是颇有自己坚持的。庆历三年(1043年),宋夏交战中,宋军三次大战皆败。宋廷想结束战争,但元昊仍不肯称臣,还向宋提出众多要求。韩琦、欧阳修、蔡襄等人都认为不能惯着西夏,但晏殊却力斥韩琦,还跟仁宗说大臣们已经统一意见了,接受西夏的条件。虽然这事儿并非能显示晏殊的魄力,但连续三次的战争中,受灾难的还是百姓本身,也正是因为晏殊的坚持,让百姓们有了喘息的时间。

有人评价晏殊的政见追求息事宁人,维护稳定,但身为宰相的使命难道就只有开疆扩土,建功立业一条标准衡量么,不尽然,与其苦苦求他人眼中的成功,不如追己内心一生平静。“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的一生虽然政绩平平,但却给后人留下了清风明月的好时光。

时光匆匆,我们似乎没有时间细细了解他做的每一件事,又有着怎样的辉煌岁月。但却在他漫长的创作过程中,体会到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平淡、是真诚,给人以风雅清丽的悠然生活。

如果客观地评价晏殊,或许欧阳修的一句“优游富贵五千年,始终明哲保身全。”最为客观。“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那些锦绣的往事都依然尘封,而那个小园香径独徘徊的身影也渐行渐远。幸而还有一部《珠玉词》遗留在人间,只在字里行间,伊人未逝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