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讲述自己和华为手机的一段传奇经历

在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心里有一个梦想:做全球消费者最喜爱的智能终端品牌!

华为终端业务从零起步,用了短短七年时间,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在“2018年全球最佳品牌榜单”和“全球最具品牌价值榜100强”中,华为名列第68位和79位,华为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品牌。

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从2010年的300万台增长到2018年的2亿台,增长约66倍;华为2018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7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5%,其中消费者业务收入3489亿元,占华为总收入的48.4%,同比增长45.1%,消费者业务收入第一次超过运营商业务,撑起华为的半壁江山。

今年4月,任正非宣布华为消费者业务独立运营,并确立了消费者业务新的奋斗目标:三年营收1000亿美元,五年1500亿美元!

这对余承东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对此,余承东表示:“我们要通过华为品牌守住南坡,通过荣耀品牌守住北坡。‘甩别人几条街’,向1500亿美元的目标奋进,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刚刚发布的华为P30系列产品无疑给手机重新定义了一个时代!华为P30针对视频拍摄中的三大痛点进行了技术升级,分别从低光、防抖、远距离摄像进行了诠释,带来革命性移动摄影体验,强大之处主要体现在强大的暗光拍摄能力和超级变焦能力,是一款自带“夜视仪”和“望远镜”的拍照手机。

尤其是华为P30 Pro搭载革命性的4000万超感光徕卡四摄影像系统,分别为升级版4000万像素超感光摄像头、20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8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摄像头、华为ToF摄像头,支持双OIS光学防抖+AIS智慧防抖,支持5倍光学变焦、10倍混合变焦和50倍数码变焦,把清晰的月色送至眼前。再以天空之境,呈现绚丽多彩的时空美学,改写手机摄影新规则。

在P30发布会上,我和余承东在谈到华为手机今年能否做到全球第一?余承东表示,“按照现在的增长态势,在明年会做到全球市场第一是有把握的。我们的决心勇气没什么能阻挡。”

仅仅用7年时间,从无名小卒快速成长为手机领域的王者。为什么是华为?华为消费者者业务CEO余承东说:“要么发展下去,要么从地球上消失,华为终端业务没有退路。”

2019年1月,华为出版了一本新书《迈向新赛道:华为终端背后的故事》,余承东亲自写序,来揭示华为手机的一段传奇经历。而一切是从砍掉3000万部白牌机开始的……

——余胜海题记

做全球消费者最喜爱的智能终端品牌

余承东

要么发展下去,要么从地球上消失,华为终端业务没有退路。

2011年10月的三亚,华为公司高管、领域专家悉数到场,为期三天的华为终端战略研讨异常热烈。在2B市场征战多年的华为人面临2C全新方向,部分问题一时难以达成共识,但进军2C领域的决心高度一致。而当时,全世界还没有一家公司在2B和2C领域同时取得成功。

2011年12月15 日,任正非总裁签发三亚会议决议,明确“华为终端产业竞争力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源自最终消费者”。时代赋予的机遇和历史使命,让我们内心深处感受到巨大力量的召唤。同年我主动请辞公司战略 Marketing 总裁一职,全身心加入华为终端。我们团队也自此立下决心:“要么不进入,一旦进入一个领域,就要成为该领域的王者!”我们要让消费者了解到,全球最好的手机终端产品将来自华为!

终端产业竞争力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源自最终消费者

记得1993年迈出校园,我来到当时规模还很小的华为公司,听任总在员工座谈会上讲“华为要做最强的通讯企业”,我和同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7年前华为终端品牌刚起步时,我们定下挑战目标“要让印着华为 Logo 的高端智能机卖到 100 万部”,大家也觉得不可思议。回想过去奋斗打拼的岁月,我最大的体会便是两个字——艰难,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却一个个实现了。从蹒跚摸索到逐步实现超越,我们无比深刻地体会到,正是因为华为选择了一条比别人更苦一点的路,并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了下来,才做到持续高速发展。

2003 年,华为终端业务开启。秉承通信人的使命,我们自“村村通”固定台起家,优先解决了城市以外偏远地区通信覆盖问题。随后几年,3G 数据卡份额做到全球第一。2003 至 2010 年华为终端创业初期,是固定台和数据卡业务支撑我们活了下来。而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白牌模式把华为领进手机大门,从而在该领域形成初步积累,为后续 2B 向 2C模式转型奠定了基础。

2012 年,华为终端业务正式开启从 ODM 白牌到华为自有品牌、从低端向中高端智能手机、从运营商转售市场向公开市场的三大战略转变。当时有媒体评价华为进军消费电子领域,一度用“疯了”来形容。

我们确实很“激进”,为了坚定向高端转型,为了追求手机外观极致纤薄、减掉一毫米甚至零点几毫米的厚度,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极致美的体验,研发团队做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入,每个流程节点、每个岗位上的同事们拼尽全力。而“激进”的目标最终得以实现,2012 年,我们推出面向 2C 市场的首款旗舰智能手机——华为 P1,被冠以“全球最薄手机”称号。尽管产品本身很惊艳,具备一定竞争力,但华为在品牌、渠道、零售上的经验积累几乎为零,这款定价 3000 元人民币、定位高端市场的产品最终销售并不成功,这也是我们在 2C 领域正式交出的第一笔学费。然而,消费者们却惊讶于传统印象的“理工男”华为,居然能做出外观如此打动人的产品。消费者的良好反馈给了我们极大鼓舞和信心,华为终端向 2C 转型的决心更坚定了。

2012年,我们将总量 5000 万部的功能手机砍掉 3000 万部,全力投入到智能手机领域,一段时间整个团队承受着外界难以想象的压力。尽管要面对运营商客户的较大反弹,而且由于 2C 品牌积累的匮乏,高端市场一时难以打开局面,但华为仍坚持在智能终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尤其在高端智能手机上持续创新。

2013 年初,我主动向公司申领了“从零起飞奖”,2012 年度奖金为零。尽管完成了 2012 全年业务经营目标,但我希望以此反向“激励”自己和团队。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收获更大的起飞。至今我的书桌上仍摆放着这座奖杯——中国第一代舰载机“歼 15”从辽宁号航母上起飞的模型。

2014 年,华为终端品牌战略被改写。“荣耀”穿上互联网的鞋,开始走自己的路。“荣耀”原是终端的产品型号之一,为了在互联网时代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同时给“荣耀”足够空间和授权快速成长,终端内部将原电商平台部整合,正式成立“荣耀”业务部,华为和“荣耀”双品牌并驾齐驱。“荣耀”致力于为年轻一代打造最喜爱的极致科技潮品;华为品牌以极致创新和卓越体验为追求,旨在高端市场获取更高份额,服务更广泛人群。

面向2C市场转型至今逾7年时间,意识转变一直是我们最大的短板。从过去不敢面对媒体,到后来逼自己每天在微博上宣传;连续几年至今,管理团队坚持参加零售、服务站店实践,倾听消费者声音,并用公开信等方式号召全体员工做客服,为亲朋好友线上线下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华为终端核心战略要素从最初“打造产品精品、构筑品牌、重视渠道与零售建设”,发展至增加“双品牌、用户经营、建生态、加强产业链整合”,一步步构筑 2C 体系化能力。在艰难的转型路上,我们历经无数挫败、痛苦与挣扎。最困难的时候,是公司创始人任总及高层管理团队的包容、理解和支持,赋予了终端变革的决心与勇气。我们坚信,这几个大的转变后如果还能活下来,未来华为消费者业务(2014年,华为终端公司对外传播名称变更为“华为消费者业务”。——作者注)必定越来越强大,我们志在做长跑者。

充分利用华为在通信领域多年积累的工业化体系能力,我们在软硬件研发、通信性能、供应链、制造、芯片等领域实现从落后到领先,逐渐打造出差异化优势。华为自研的 Kirin 麒麟芯片自 2012年投入商用不被看好,到现在成为华为产品独特竞争力;华为全球品牌知名度从转型初期在中国不足 3%,提升到 2017 年全球 86%,这意味着全世界每 10 人中近9个知道华为品牌。2014年,华为成为Interbrand Top100 首家中国大陆上榜品牌(Interbrand 是全球领先的品牌咨询公司,创始于 1974 年,自 2000 年发布全球 TOP100 品牌榜至今,从品牌业绩表现、影响力及品牌保障公司持续收入的能力三个方面对品牌进行衡量。——作者注),排名第 94 位,随后几年提升至 70 位。2017年,“荣耀”品牌以中国销量和销售额双冠纪录,登顶中国互联网手机第一品牌。2015年至今,华为坐稳全球 Top3智能手机厂商阵营,预计 2018 年智能手机出货将超过 2 亿部,市场份额接近全球第二,中国及海外部分国家市场份额达到第一。其中,中国市场份额超过 30%,目前 4000 元以上高端档位仅剩华为和苹果两家公司在竞争角逐。

我们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我们更体会到,越是往上走的时候,越要保持对消费者体验与满意度的敬畏。是一代代华为人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薪火相传,让我们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也将支撑我们走得更远。

眼界决定境界,定位决定地位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

多年来,我们团队内心深处始终笃信要有远大追求与胸怀。我理解的胸怀,不仅为心怀抱负,更代表气度包容,涵盖意志品质,也意指视野格局。胸怀王者之气,王者自在心中,永远追求做到最好才能所向披靡,要做业界各领域真正的王者。同时,我们强调各级主管对业务要有深刻的战略理解力和洞察力,要比对手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回想十多年前我做无线产品线总裁时,整个团队怀着“超越所有对手”的决心,大胆创新突破,打造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首款分布式基站和 SingleRAN 产品,把产品竞争力做到了业界全球第一。十几年过去了,仍然保持无人超越的地位。这些年我们做消费者业务,在智能手机电池续航、通信性能、拍照效果、安卓操作系统软件优化等方面,一步步构筑起自己的核心能力,部分领域实现全球领先。更重要的是,我们逐渐培养出一支勇于追求、敢于挑战、简单务实的华为消费者业务作战队伍。“三分战略七分风貌”,一个团队从指挥官到基层的作战风格以及团队气质的塑造和改变,是未来能走多远的关键。

从智能手机到平板、PC、智能穿戴与运动健康、智能家居、车联网等,我们坚持围绕消费者衣食住行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的战略。源于持续多年研发投入,华为平板从无人知晓到如今全球市场份额第三;PC 领域初进入即凭借多项创新而受到消费者好评,Matebook 系列在高端 PC 市场树立起品牌;智能穿戴业务 2018 年一季度以同比近 150% 的增长速度领跑行业,智能手表连续几年引领多项行业创新。同时华为在车载连接领域静水潜流,出货量现已过千万,服务于全球 15 个知名汽车品牌,实现业内领先。今年 HiLink生态将会引入 70 多个品类 400 多款智能家电产品,HiLink 协议正在成为国际主流标准。

围绕智能家庭和智慧城市,我们完成了终端芯片从新手到局部领先的跨越,成为全球视频监控、家庭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终端的主力芯片供应商。而在移动宽带领域,华为必定在 5G 上延续 3G、4G十几年来保持的绝对领先势头,带动行业发展。在即将到来的智慧互联时代,华为将围绕芯、端、云协同,在AI人工智能、云服务、屏、存储、拍照、芯片上进一步创新突破,并继续高度重视、构筑智能终端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力,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安全极致的、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

我们清醒地看到,以全行业NO.1为目标,在零售、渠道、品牌营销、流程IT等领域仍存在差距,大家必须盯着最高的标杆去看自己的不足,不断创新超越。如果每个领域都能做到业界最高水平,加起来我们一定是NO.1。

华为必须做消费者心中世界第一的产品,世界第二没人能记住。

胸怀世界,开放合作 ,不拘一格广纳天下英才

人才始终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长期坚持精兵战略,希望利用世界上一切优势的资源、一切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和一切优秀的人,成为领导者。

消费者业务这几年的高速发展,正得益于集团公司输送大量管理者和专家予以支持的结果。是十几万华为人“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团结拼搏,把我们带到了今天。公司在工业体系上积累的能力,也为消费者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更要特别感谢华为集团的开放授权,让我们按子公司相对独立运营模式、遵循 B2C 行业规律开展业务,实现研发、销售、营销、服务、供应链、财经等全流程端到端管理,打造 2C 业务的完整流程与 IT 支撑体系,实现高效精细化运营,明显提升经营运作效率。作为华为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始终怀抱共同的理想与价值理念,“以消费者为中心”成就客户,用诚信经营品牌。

坚持精兵战略,通过从全球顶尖人才聚集的战略高地持续引进优秀人才,未来华为消费者业务将形成更开放包容、混凝土式精英人才结构。我们对人才始终求贤若渴,期待每位勇敢、智慧、热血的你加入我们,并肩作战。我们这支队伍将成为世界上最有战斗力的团队!

我们始终坚信,未来 3 到 5 年,华为不仅是全球市场洗牌期能存活下来的 2 到 3 家手机厂商之一,也是未来中国手机市场洗牌期能活下来的极少数主流手机厂商之一,而且会活得越来越好。2014年至 2015 年为生存而战,我们活了下来;2016 年至 2017 年为崛起而战,我们已基本实现预定目标! 2018 年,新发布的华为 P20 Pro三摄技术带来革命性拍照体验,同时在续航、通信性能、充电速度等领域优势明显。伴随华为 P20 旗舰系列产品的全球热卖,我们将有更多颠覆式产品和创新技术引领全球市场。2018 年将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走向崛起之路的元年。

我们因共同的事业连接在一起,在这里共同建设并感受“有温度的品牌,有温度的团队”,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究竟是什么比物质回报更吸引我们留在这里?除了事业的机会,我更珍惜与大家这份兄弟姐妹般的情谊,能让我们心纯粹、脚踏实地一起享受奋斗的旅程。

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人,往往是心怀伟大梦想、矢志不渝、为此不断拼搏努力的人。而一个有卓越追求的团队,凝聚一群充满奋斗精神的人,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基础。心里始终装着消费者,始终把提升消费者体验、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放在第一位,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领先,为此不懈奋斗,已成为我们团队的 DNA。而更美好的未来,一定属于拥有这种 DNA 的团队!(本文部分内容摘自《迈向新赛道:华为终端背后的故事》一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