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5月3日晚上8时33分,著名理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张乾二先生悄然辞世,他是今年我国逝世的第15位两院院士,他致力于人工晶体的研究,被誉为我国人工晶体研究领域的“祖师爷”。后来张乾二和张炳楷带着学生在漳州设立“晶体生长实验室”,进行培养晶体的研究。

2020年5月3日晚上8时33分,著名理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张乾二先生悄然辞世,他是今年我国逝世的第15位两院院士,他致力于人工晶体的研究,被誉为我国人工晶体研究领域的“祖师爷”。

对于这位科学巨匠,很多人并不了解他,只知道他参与过人工晶体的研究,也在配位场理论研究方面获得突破。作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张乾二院士有两个特质非常吸引人也让许多人津津乐道,一个是他传奇经历,一个是他孜孜不倦的教书育人。

张乾二院士出生于1928年,也就是上世纪30年代。和许多科学巨匠都是家传不同,张乾二的父亲是当地知名的老中医。为了让他能接自己的班,张乾二在6岁就开始进私塾念书了。12岁那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身处福建的张乾二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他就读的集美中学因为日寇飞机轰炸不得不迁往安溪的安庙。不过即便如此,依旧挡不住张乾二学习的心,当时他每天步行十几公里去上学。

在中学里,张乾二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实验,据他自己回忆,当时化学老师就像变戏法一样,用各种药品混合就能改变溶液颜色。神奇的化学反应让张乾二着迷,也坚定了他从事化学研究的决心。

1947年,张乾二中学毕业,因为对化学的喜爱,张乾二背着父亲选择到厦门大学化学系念书。起初张乾二父亲也很不理解,但看张乾二对化学如此痴迷也就作罢。本科毕业后的张乾二考上了研究生,并且他的导师是我国著名结构化学家卢嘉锡,他也成了卢老最得力的助手。

1958年,卢嘉锡开始研究人工培养晶体,他找到了张乾二和张炳楷,希望可以从水溶液中培养晶体。后来张乾二和张炳楷带着学生在漳州设立“晶体生长实验室”,进行培养晶体的研究。培养晶体需要24小时连续恒温条件,当时不但没有恒温炉,而且供电条件很差,经常断电。张乾二便把人员分成两班,轮流值班。

经过他们的不断研究,水溶液中培养出晶体成功了。后来,他们又研究出激光性能极好的偏硼酸钡,不仅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大量出口到国外。

张乾二的人生比较坎坷,中年丧妻亡子,1998年因为家中进小偷,张乾二与之搏斗身中18刀险些丧命,2006年80岁高龄的张乾二又出车祸,因为岁数太大的缘故,这一次很多人都觉得张乾二挺不过来了,但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张乾二再度脱险。熟悉他的人都说,张乾二之所以能再度脱险,都是得益于他乐观的性格。

而就在张乾二出车祸那一年,也是他教书育人的第60个年头,虽然他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他依旧没有放弃教书育人。就像张乾二自己说的,我有个心愿:给我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能重新走上讲台,为学生讲课。为此足以。

如今虽然张乾二院士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心境值得我们学习,他也是科学家中非常接地气的一位,他一生成就卓著,但他似乎从不在乎,他一生随心而动,却受人尊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