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职场就是当代的江湖。在职场中,难免会遇到同事找你帮忙,比如“今天有个重要的约会,你替我值班吧”,还有“我PPT做得不如你好,你帮我做一个吧”,在职场这个江湖里,你一定也挨过这样的软刀子吧。乐于助人本来是个优点,但在职场上长此以往,却有可能成为你的致命缺陷。

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我有个电视台的同事,是记者,崇尚急公好义。本来当个记者全国各地跑新闻已经很忙了,但只要有同事请她帮忙,她来者不拒,哪怕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也要把别人的忙先帮好,因为这个,获得了好人缘。但是却总也得不到提拔,后来,一次私下的饭局上她发起了牢骚,同桌的老领导一句话点醒了她:“你平时最爱给人帮忙,同事都会说你是好人,但是领导却会担心两点,一则你如此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请求,可能会在管理岗位上疲于应付,不能坚守原则。二则你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因为帮忙而耽误自己本职工作,那更是当领导的大忌讳。

我当时在旁边听到这番话,也是一头冷汗呀,肯定很多朋友都有跟这位记者一样的经历,还有更惨的是,给别人帮了半天忙,还没讨着好,帮忙的次数越多,对方把帮忙变成应该的,否则你就不够意思。内心的那份郁闷啊,都不知道跟谁说去!遇到大事小事都爱找你帮忙的同事,你到底该如何相处、如何拒绝呢?

让我们去《资治通鉴》里找找答案吧。

大家都知道,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就有了严重的藩镇割据现象,当时的藩镇领袖叫作节度使,政治军事财务几项大权都是一把手,相当于一个地方的土皇帝。他们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都是想尽办法,拉拢文人。可能有人就要问了,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拉拢文人有啥用呢?打仗呢确实不用,但是搞政治,可是有大用的,且不说文人本身就是很好的谋士,更重要的是舆论掌握在文人的笔杆子里。搞定了文人也就是搞定了舆论,忽悠一下,就能把自己包装成人心所向,天命所归。张籍(jí),就是当时唐朝文坛里的著名诗人,他提倡的“新乐府运动”就是用诗歌来关怀民间疾苦,在人民群众中口碑不错,他自然而然就成了各个节度使争相拉拢的对象。

张籍这个名字有的朋友不熟,张籍是韩愈的大弟子、是白居易的好哥们,是诗圣杜甫的脑残粉。脑残到啥程度呢,因为迷恋杜甫诗歌,他把杜甫的名诗抄下来,然后一首一首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每天吃早饭的时候吃上三勺这种纸灰蜂蜜。他朋友好奇问他:“你为什么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他一样的好诗了!”不管吃灰有用没有,他还真的写出了不少好诗,“还(huán)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就是他的诗句。这个“恨不相逢未嫁时”至今人们谈恋爱还常常引用,而张籍这句最出名的诗就和今天这个故事有关。

当时在山东割据的是平卢淄(zī)青节度使李师道,从济南到临沂(yí)都是他的地盘。他既有权势又心狠手辣,曾经因为政见不合,派人跑到首都长安将当朝宰相武元衡暗杀在去早朝的路上,可以想见,李师道是个一言不合就开车的主。他就非常想拉拢张籍,张籍心里是拒绝的,他从小受到的是忠义教育,藩镇割据拥兵自重甚至隐隐要对抗中央政权,在张籍心里是不忠不义的行为。而且李师道暗杀武元衡一事,还牵连了自己的好朋友白居易被贬官发配到边远地区。张籍不愿与李师道为伍,但张籍也明白,这李师道也绝不是能够轻易得罪的,他和颜悦色来请你你不给面子,等到他撕破脸了,那可能是要送命的。张籍于是呢,就写了一首诗来拒绝李师道,这首诗现在的名字就是《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听名字节妇吟,这是赞美贞洁妇女的。大概的意思是一个有“有位有夫之妇,受到多情男子的追求,还送她一对大珍珠。但她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拒绝了这个男子。也就是最后那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的意思很明显了,自己就是那个有丈夫的妇女,他是忠于大唐朝廷的,所以你的请求虽然很诚恳,但是我有我的立场,只能说我们相见恨晚啊。

这样一首诗,既向李师道表示了拒绝,又没有摆出那种清高不可一世的样子,也没有莽撞地说一些刚烈忠义的话。在职场中,拒绝别人也需要张籍这种艺术精神,拒绝的意思明确,但又不伤害对方。我们再讲一个反面例子。如果不把自己拒绝的意思表示清楚,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咱们的孔圣人就干过这样一件事。孔夫子特别讲究礼制,就连拒绝别人也拘泥于礼制,说白了呢,就是不会拒绝别人。阳货是春秋时期鲁国大(dà)夫季平子的家臣,这个人呢,专横霸道,干涉国家政事,阳货听说了孔子的名气和声望,就希望拉拢孔子做官,帮助自己增加政治资本,孔子从心里是特别不待见阳货这种权臣,所以阳货每次要去拜访他,他都巧妙地回避了,算是一种无声的拒绝。但是阳货没看出来,他也不死心,就趁着孔子不在家的时候给孔子送礼,这下可算是抓住孔子的软肋了,执着于礼制的孔子没办法,只能回礼,结果被阳货逼得不得不答应。

孔子本来是要拒绝阳货的,却不知道如何直接说“不“,最后还是只能从了人家。在职场中,孔夫子拒绝别人的办法不可取,先是避而不见、见了又装糊涂,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还不如直接了当得说个明白呢,孔夫子呢,虽然是至圣先师,在教育家这个领域,值得我们敬仰。但他并不是个优秀的职场人,所以才周游列国都得不到重用,终其一生也没有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职场里,对同事的不合理请求来者不拒,哪怕“牺牲”自己的工作也在所不辞的人,说白了内心都是比较脆弱的“老好人”,看看咱们孔夫子,就颇有一些“老好人”的味道在,这样的人在拒绝别人方面存在心理障碍。他们一般都拘泥于面子,不能明确地对别人不合理的请求表示拒绝,所以只好硬着头皮伤害自己。但是我要严肃地告诉《铭知故问》的所有听众朋友:千万别以为无原则帮助人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其实呢恰恰相反,在职场中,真正能够体现自己价值的,就是尽全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我们一定还要明白一件事情:拒绝才是常态,同意反而是例外。

如果平时应该你做得工作你做到位了,那么同事提出的要求,往往就是你分外之事,此时拒绝是常态,在你有拒绝意愿的前提下,对方才能意识到这次要求的价值。这样你再经过考量,同意帮忙,这样的帮助在对方眼里才是真正的一次帮助。说通俗点,就是不那么轻易答应,人家才会觉得欠你人情。

当我们觉得对方提出的要求自己完成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坚定拒绝的立场。张籍拒绝了李师道,李师道这样专横的人也没有难为张籍啊,所以咱们下面讲讲拒绝的方法论。

第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清楚职责界限。大家同事一场,免不了互相帮忙,但是在帮忙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职责界线,更要清楚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心理底线,你看人家张籍,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坚决不干超越自己底线的事情。对于职责界限模糊的工作,需要先跟同事或领导明确好责任归属,这样避免了你的帮忙犯下错误,承担不该你承担的责任。

第二点,帮忙得有一个原则,这个和借钱是一样的,那就是“救急不救穷”。一定要先搞清同事请求帮忙的状况,看看同事让帮忙的是什么类型的事情,如果是关乎集体利益的急事,那就要以大局为重,尽自己的能力帮忙。如果是对方很偶尔的要求,而且确实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帮一帮有助于和谐同事关系。但如果是对方的能力不足,这个时候就应该婉拒,或者向对方提供提升能力的解决方案,不然这样的忙你是永远帮不完的。

第三点,拒绝对方千万不要通过第三方。别因为不好意思或者说不敢等等这些原因,就通过第三个人来传达,通过第三方拒绝别人,只能显示自己懦弱的心理,而且缺乏诚意。张籍就是这样,直接写诗送给李师道,写诗的方式算是比较温和的,但是拒绝得却是干干脆脆。在拒绝别人的时候,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明确,不要语意暧昧地回答对方,不然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也会少很多后续的麻烦。

第四点,拒绝别人的时候,态度一定要好。因为你的态度是对人的,你的话是对事情的。虽然嘴里说的话是在委婉地拒绝,可能会让对方有点不爽,但友善的态度和温和的语气,却也在“告诉”他,你不是因为他这个人不帮忙,实在是因为这个事儿帮不了,希望这件事情不要影响到你们的关系。这样他就算被拒绝了,心里也能舒服很多。具体怎么个操作办法儿呢,下面就给大家说说“拒绝三部曲”:

拒绝第一步:态度友善,面带微笑,语气要轻松。可以说:“嗯,我知道的,你这项工作蛮重要的,要花不少时间,真是够辛苦的!”别说的严肃兮兮的,记得放轻松。

拒绝第二步:解释不能帮忙的原因。比如说:“不好意思,我今天手头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待会儿下班后我还要陪老妈去做理疗,她最近风湿的老毛病又犯了。”理由说的情真意切点就好了,让人家感受到你真的是忙,没法儿帮。

拒绝第三步:表达鼓励和体谅。比如说:“这是你的长项哦,上次你做的方案把我们大家都给震了!这次你又要辛苦了,等忙完这一阵儿,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吧。”夸夸人家,鼓励一下,说不定人家还觉得你人好呢。

如果再有同事找到你帮忙,希望你能想起我的那位记者朋友,想起张籍和孔子的故事,想起我今天讲的这些技巧。这样你无论是同意帮忙也好,或是拒绝对方也好,都有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吧。

下期节目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