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珍云|我们的锦瑟年华

2018|7|12|总第612期

我们的锦瑟年华

文|陈珍云 图|网络

“幸而识卿桃花面,从此陌路多暖春。”看到这两句诗,不由得想起了你们,想起了三十年前我们的锦瑟年华。

1988年的夏天,东至县城的一个简陋旅舍里,第一次见到你,就有了宝玉初见黛玉的感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那种女孩间的一见如故,不亚于异性间的一见钟情。你脸上是甜甜的笑,声音轻柔,头上扎着的那个冲天发髻,透出一股活泼灵气。“这样会显得高些,对吧。”你微微踮着脚尖,笑着说。虽是初见,显然你也当我是多年好友了。那时我们正准备参加师范招生的面试,体检。

两个月后的桐城师范校园里,我独自一人站在高高的台阶之上,目送父亲的背影一步步走下台阶,越来越小,渐渐不见。眼睛湿润,缓缓转身,脚步沉重的朝宿舍走去,一抬头,你笑盈盈的看着我,珍云,你来了艳娟,是你!他乡遇故知,我大喜过望,愁绪渐渐淡去。两张小脸凑到了一起。你比我早到一天,对报到,住宿有了经验,一一教我。你我都是早年丧母,厚道善良的你从不抱怨家人的不是,但你内心的孤独愁苦,我感同身受,虽然你总是甜甜的笑着。

你聪明,特佩服你那么快就学会了吹口琴,慢慢的越来越流畅,节凑和谐,声调动听。体育课上,老师要求做前弓翻,我无论如何翻不过去,你陪着我拿着竹席跑上天台,夜晚寂静,凉风习习,我一遍遍练习,你一遍遍鼓励,当我成功翻过去时,你和我一样高兴。虽然我们不在一个班,但空闲时总是黏在一起。

艳娟给我的感觉,如妹妹般的温婉,黄则是如姐姐般的关照。第一次洗被子就是她全程指导,浸泡,揉搓,清洗,缝合,耐心细致,有条不紊。黄在家中是老大,在我们这班女生中,也是大姐大的风范,她的热情能干,乐于助人,善解人意,使我迅速成为她的粉丝,就连课间上厕所都要黏着。遗憾的是,她的魅力实在太强。身边的好姐妹实在太多,尤其是姚,田,胡,一起组成了四人帮,我甚至有了吃醋的感觉。好在我和老安,叶青,很快也打得火热,自由组合成了一个小团体。

老安美丽大方,不少男同学都争着献殷勤,可惜三年来她的同桌都是我,想必这一点会令那些男同学羡慕我艳福不浅吧。我俩上课时常常悄悄话不断,而且是用乡音,惹得身边那些桐城同学颇为好奇。老安常常调皮的说:我俩就是用家乡话骂人,他们也不知道说啥,放心大胆的说。因此我俩上课说话常常是毫无顾忌,即便是考试作弊,声音小了点,她也会说,你大点声,我听不见。我回她,小姐,这是考试。她朝我吐下舌头,一笑,眼睛一眯。她家人都称她眯子,我们也跟着叫她眯子。

眯子聪明漂亮,家境也好,那时我们都是一身粗糙布衣,平底球鞋,她已是高跟皮鞋,衣裳亮丽,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的羽绒服,就是她穿的那件紫红色的,无论她往哪儿一站,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又大方,好吃的常常是大家共享。因此她身边常常是一大群仰慕者,和她这只白天鹅在一起,初始我颇有些丑小鸭的自卑感,但时间一长,我越来越感受到她的聪明善良,路上看到了乞丐,不给钱她是过意不去的,虽然我没她那么爱心泛滥,但却甘当她身边的那瓣绿叶。我们不仅同桌三年,而且同睡一张窄窄的小床,那份抵足之情今天想来,依然温馨。

师范三年,老安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唯独音乐课除外。她怕唱歌,尤其是在音乐课上,其实我曾听见她小声哼唱,蛮悦耳的。但万事乐观自信的她,在这方面却自卑的不行,以致音乐补考,为此她常常感叹。有个夜晚我们在宿舍聊天很晚,有位室友爱说梦话,梦中唱歌,十分亢奋,她在旁边感慨:我要有她一半积极就好了。我们哑然失笑。

在我们三人小家中,叶青是最勤快自律的那一个。初入校时,身材稍显丰满的她,师范毕业时已是纤纤细腰,不盈一握,犹如风吹弱柳,袅袅婷婷的。那时我们三人一餐才打五两米饭,青儿是为了美,吃得少之又少,安子总是头痛,鼻子不通,吃不下去,她俩常常是把碗中少的可怜的一点饭还要扒拉一点出来给我。可怜生性节约的我总不能糟蹋粮食吧,吃呗,以致毕业时我是最敦实健壮的那位了。这也怪自己管不住嘴,上午课间,还会溜到黄的寝室,偷吃她们四位早上没吃完的馒头,黄和姚倒是大方,田是刀子嘴,咱脸皮厚也不怕,倒是胡虽是不大说话,一脸的漠然,心里虽有点犯怵,却架不住馋虫,每每厚着脸皮上门,犹如做贼不打空手,吃完了就溜。

青儿这方面自制力比我强多了。宿舍里因为有了她,得以保持洁净整齐。在脏乱的环境里她是无论如何坐不住的。她字也写得漂亮,这点我和老安都是望尘莫及,作文常常被老师当成范文来读,是典型的才女。在勤劳能干,吃苦耐劳这一点上,她和黄好有一比。有一次我们一起去校外池塘洗衣,塘边山坡地上有农人中了红薯,估计是我馋虫又犯了,我们刨出红薯,清洗干净,坐在坡地上,吹着凉风,啃着红薯,聊着未来,青山静谧,池水澄澈,好友畅谈,兴之所至。现在想想,所谓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就是那样的往日时光吧。

时光做桥,岁月如刀,眨眼间红颜已添皱纹,青丝渐染华发。虽说是世间好物不牢坚,彩云易散琉璃碎,但是那份三十年的情谊并未因时空的变迁而褪色,反而在岁月中发酵,历久弥醇。每次见面,可以没心没肺谈笑风生,即便是默默静坐,亦如知根知底的两棵老树,亦觉亲切自然。三十年前看白蛇传,惊叹的是那份惊天动地的爱情,今天回想白蛇,感觉青儿的那份甘苦与共,顺逆相随,为陌陌红尘更添一份慰藉与温暖。回望人生最美好的季节,遇见了最美丽的你们,留下来最温馨的记忆,唯有珍惜!

作者简介:陈珍云,登上讲坛已近三十载,教书育人的同时,收获了许多亲情,友情,师生情,铭记于心,诉之于笔,愿得知音一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