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选】

《包钢八月份起变为盈利企业》

包钢自今年六月实现扭亏增盈,甩掉连续十一年的“亏损大户”落后帽子后,七、八两月更上一层楼,又获盈利。到八月底,除补上头五个月八百万元亏损外,已盈利一百二十万元上交国家,从而变为盈利企业。

包钢实现扭亏增盈,这是包钢历史上一个革命性的转折,是包钢各级党组织率领职工抓纲治钢、拨乱反正,大打扭亏增盈人民战争的胜利成果。

工人们正在查看钢轨

在大打扭亏增盈攻坚战中,包钢广大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责任制,挖掘设备潜力,狠抓降低消耗,猛攻技术关,大搞修旧利废,加强设备管理、物资管理、经济核算,努力增产,厉行节约。有色一厂克服原料不足的困难,主动“找米下锅”。他们在料场专用线两侧挖出希土渣三百吨、砂铁五十吨、焦炭和焦粉三百吨,修复报废的电极八十吨,为国家节约二十多万元。

英明领袖华主席和党中央对包钢实现扭亏为盈非常高兴的消息传来后,各族职工豪情满怀,斗志更旺。广大职工响应华主席关于“要努力把生产搞得更好,三季度要超过二季度”的指示,战高温,斗雨季,破常规,夺高产,八月份又取得了可喜成绩。当月不仅盈利四百二十二万元,钢、铁、钢坯、钢材、焦炭、稀土合金、低级铌铁、氯化希土等二十四种主要产品都完成了月计划。炼铁、炼钢、初轧、轨梁、无缝、选矿、烧结等七个厂的二十二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都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包钢轨梁厂内,工作人员正在操作设备。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钢铁企业,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包钢在激越的洪流中,一次次挣扎,一次次奇迹重生,在荆棘丛生的路上,扇动神马的双翼,创造了奇迹与荣光。

1979年,当沿海的渔村开始筹建特区的时候,包钢刚刚走过一段艰难岁月,终于实现了生铁和钢产量突破100万吨大关。

时光荏苒,2017年年末,包钢实现全年营业收入680亿元,上缴税金21亿元。

由计划经济下的钢铁工厂,到排位全球钢铁企业前50的特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包钢,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业长子,用40年的改革发展,见证了草原钢城的历史巨变。

“春风”度阴山

变化,有时就在一瞬间。

1978年3月的包头异常寒冷,但在火红的高炉旁,在轰鸣的轧机旁,一切却是那样炙热。比高炉飞溅的铁花和轧机中奔涌的钢坯更加炙热的,是包钢职工的心。

这一年的第一季度,包钢的工业总产值比历史最高年的季平均提高47.8%。28个厂矿的51种产品全部完成首季生产计划,钢、铁、钢材等主要产品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铁精矿、稀土精矿等七种产品突破历史季产最高水平……

这样的变化,包钢人已经等了太久。

包钢自1958年投产以来,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除1964年收支平衡,1965年、1966年盈利外,年年亏损,是全国的亏损大户。

包钢期待变革,更期待吐出心头的压抑之气。

春风轻拂,万象更新。1978年6月,喜讯传来,包钢6月份盈利181万元,甩掉了长期以来的亏损帽子。

7月的祝捷大会,贺电从国务院、国家经济委员会、自治区党委、冶金工业部纷纷传来,高兴之余,包钢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包钢人在心底坚定了打响扭亏增盈翻身仗的信心。

1978年8月,包钢在甩掉连续11年的“亏损大户”落后帽子后,除补上前5个月800万元亏损外,还盈利120万上交国家,变为盈利企业。

包钢实现扭亏增盈,这是包钢历史上革命性的转折。

唯奋楫者,方能破浪前行。

1979年,包钢首次突破产钢100万吨大关。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改革的洪流涌动,包钢开始了从高度计划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艰难过渡。从放权让利的工厂制时代,到由工厂制向现代公司制的迈进,包钢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耕耘在田野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

嘹亮的《草原晨曲》响起,搭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包钢开始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疾蹄驰骋。

从1980年自治区批准包钢为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企业,到1984年包钢建厂30周年,提前两个月实现全年利润破亿元大关。1988年自治区批准包钢实行经理负责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制度的实行,为包钢向更深层次的企业制度改革迈进夯实了基础。

1998年,包头钢铁公司改制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工厂制转变为公司制,包钢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初步建成。

如果说,从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变,让包钢整体迈入现代企业,那么借助资本市场推动钢铁、稀土主业上市,则是包钢通过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企业中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途径。

改革,让包钢这块试验田焕发出勃勃生机。

1997年,我国稀土行业首家发行股票的企业——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上市。中华稀土第一股在包钢诞生的20年后,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当初一家工厂制的小厂是怎样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科研、生产、贸易企业和全球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基地的。如今,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磁性、储氢、抛光、发光、催化五大功能材料,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体化永磁磁共振生产研发基地,成为世界第二大圆形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生产线。

在钢铁板块,上演着同样的资本传奇。1999年6月,包钢股份上市,充分利用上市公司搭建的融资平台,以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企业债券、增资扩股等方式,为钢铁主业壮大融到大量的宝贵资金。如今,包钢股份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高速钢轨生产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企业以及我国西部品种最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

包钢股份、北方稀土,让包钢这匹驰骋北疆的双翼神马插上了资本的翅膀,推动两大主业迅速壮大。20多年资本市场的历练,包钢不仅尝到资本的甜头,更坚定了利用资本发展的信心和勇气。

逆风扬巨浪

从1954年建厂,1980年产能不足300万吨到现在1650万吨产能;从建厂投入20亿元到拥有资产1700多亿元,改革让包钢从工厂制企业发展成为现代化股份制企业。

但向前奔跑的路,一定有坎坷。

从2014年起包钢连续3年亏损,其中2015年亏损高达83亿元。

新时期,更进一步的改革成为包钢自救的唯一出路。

2016年4月,包钢新班子上任后,首推“瘦身健体”改革,集团公司总部和所属的包钢股份机关管理层干部,由700人减少到350人左右。

2016年、2017年,对于包钢这艘巨浪中航行的航母来讲,艰难、艰险始终环绕在行进的道路上。依靠改革的坚定意志,依靠勇于实践的科学支撑,包钢坚强地走出了雷电交集的风暴区。

2017年,面对依旧严峻的生存考验,包钢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在前三年巨额亏损的基础上,一举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680亿元,上缴税金21亿元。

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稀土,是包钢赢得新发展的一大利器,包钢要让它释放出最强大的能量。

包钢结合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稀土+”战略,以稀土为重心转型升级,推进“一钢独大”的传统钢企向稀土新材料企业转型。包钢组建了中国北方稀土集团,跨地区兼并重组甘肃稀土等企业,所属企业数量增至37家,形成以稀土资源为基础、冶炼为核心、新材料领域为重点、终端应用为拓展方向的产业结构。稀土选矿、冶炼产能产量保持全球第一,功能材料和应用产品收入比重由14%上升至44%。

经过几十年发展,包钢成功依托“稀土+”成为全球最大的集稀土生产、科研、贸易、新材料于一体的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我国稀土产业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

轻装再出发

高炉林立,铁水沸腾,每一天,在包钢厂区都能感受到大工业生产的壮观场面。

40多年的发展,从开始只有钢坯,到十几年前的线、棒、材,发展到如今的板、管、型、线四条精品线,包钢在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厂区外,91岁高龄的原包钢经理张国忠每天还是习惯性地来到离退管中心取最新的《包钢日报》。看到登载包钢钢材出口增量居全国第一的消息时,老人感慨地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们还在为企业能上300万吨产能奋斗着,当时我们就想只有这个规模才能发挥包钢在全国的作用。”

多出钢、上规模是包钢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追求的目标,年产400万吨、500万吨、700万吨……包钢的产能实现了一次次跨越。

新的历史时期,市场对钢材的要求越发苛刻。

如何在数量和质量间找到最佳出路,包钢下决心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引进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轨梁厂中型万能轧钢生产线、大型万能轧钢生产线陆续上马,重轨产品从25米做到100米,之后159热轧无缝管生产线也相继投产,无缝钢管产品开始发力。

发展的脚步没有终点。包钢首席技术专家智建国介绍:“包钢持续进行结构调整。2012年,投资370亿元开始建设建厂历史上最大的结构调整项目——产能550万吨的稀土钢板材生产项目。‘十二五’期间,包钢投资约一百个亿在环保改造上。到目前,所有包钢运转的设备、所有的工艺环境问题基本得到控制。”

最近,包钢稀土钢板材厂热轧生产线正在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生产X80高钢级管线钢,这只是该厂14大类品种钢的一种。这两年,借助国际一流的装备水平和产品优势,包钢钢材在高附加值产品上不断赢得更广泛的市场。

纵观包钢发展历程,改革始终贯穿其中。包钢深深地知道,新的时代唯有持续改革才能释放出企业强大的内生动力。

【短评】

唯破旧立新 才脱胎换骨

忆往昔,沧桑巨变铸就辉煌;看今朝,宏图伟略再谱华章。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包钢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留下解放思想的深刻烙印,每一次都是在破旧立新的脱胎换骨中重获新生。

改革开放40年,包钢这个地处西北的老国企,不断从改革中获取无穷的发展动力,从计划经济下的钢铁工厂,发展成为特大型现代化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展理念、思想观念、管理体制机制、产业规模、装备水平、产品结构、厂容厂貌、职工收入等方面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与发展,演绎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求生存,改革求发展的钢铁传奇。

改革,使包钢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写满了光荣与梦想;只有改革,方可让包钢在新时代续写更为恢宏壮丽的传奇。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包钢将继续以改革创新的姿态,奋勇拼搏、砥砺前行,朝着现代化新包钢的目标不断迈进。

伴随着《草原晨曲》,包钢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乘着《草原晨曲》,包钢将张开双臂,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包头晚报 记者 赵永峰 摄影 李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