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官员因打掉奴仆的牙而丢官,那么,如果处于九五至尊的皇帝打落了别人的牙齿,又会怎么样呢。所以,当恼怒的宋太祖蛮横地打掉奏事官员的两颗牙齿之后,听那个官员说自有史官书之。

原标题:大词人晏殊打掉下人牙齿后果很严重,牙岂是说打就打?

电视剧《清平乐》中大词人晏殊打掉了下人的门牙,在御史的弹劾下,被免去枢密副使一职。那么,如果处于九五至尊的皇帝打落了别人的牙齿,又会怎么样呢?

《清平乐》剧照

《“臧获虽贱,其如性命非轻”》一文,讲述了北宋宰相陈执中因纵容家人虐待奴婢致死而被罢免之事。由此,可以窥见士大夫政治下奴婢地位之一斑。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虐待致死,是闹出了人命,在任何时代都要承担责任的。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不过,从陈执中家虐奴案所引起的强烈反弹,还是可以看出,在士大夫政治下,由于士大夫认识的进步,奴婢的地位与权利的确发生了变化。

近日读史,又遇到了奴婢问题。不过,这次没有闹出人命。《隆平集》卷五《晏殊传》载:

初,为枢密副使,从幸玉清昭应宫。怒从者持笏后至,击折其齿,缘是遂出。

《宋史》卷三一一《晏殊传》亦载此事:

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从者”就是随从的奴仆。《文忠集》卷二收录有欧阳修所撰《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就明确记为“坐以笏击其仆,误折其齿罢”。

看来,把诗词写得婉约缠绵的著名文人晏殊,性格还颇为猛烈。宋代的高级官僚上朝或是在其他公开的正式场合,都手持一个象牙或是其他材料制成的笏板。这个笏板既有装饰作用,也有实用价值。有的官员把奏疏要点写在上面,免得一时之间想不起来。晏殊跟随临朝听政的皇太后参拜玉清昭应宫,忘记带笏板,本来就很丢面子,吩咐仆人去取,又姗姗来迟。晏殊自然十分恼火,失态之下,居然举起迟迟送来的笏板,将仆人的一颗门牙打掉了。正赶上当时皇太后对晏殊有些意见,于是,在御史的弹劾之下,晏殊竟被免去枢密副使一职。

《清平乐》剧照

普通官员因打掉奴仆的牙而丢官,那么,如果处于九五至尊的皇帝打落了别人的牙齿,又会怎么样呢?按一般推想,应当是无所谓的芝麻大的小事吧。其实,并非如此。笔者曾讲过下述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太祖正在后苑用弹弓打雀鸟。一个官员声称有紧急事情求见。玩到兴头上的太祖只好停下来接见这个官员。结果听了报告,不过是些寻常并不紧急的事情。太祖便质问那个官员。官员说,再不急也急于您弹雀。太祖恼羞成怒,拿起随身携带的柱斧,用斧柄打掉了那个官员的两颗牙齿。那个官员从容地拾起地上的牙齿,装到衣袋里。太祖见状更为恼怒,说难道你还要告我不成?那个官员回答说,臣不敢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这句话让太祖清醒起来,怒气顿消,和颜悦色地抚慰了那个官员。

《清平乐》剧照

故事见于宋人罗从彦《豫章文集》卷二《尊尧录》。笔者在论述史书对皇权构成的无形限制时,也评论了这件事:

孔子删削《春秋》,并不仅仅让乱臣贼子惧,也让皇帝畏惧。无论是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都取决于史书的记录。而史书的记录又取决于入史人的行为。古代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很早便建立有完备的修史制度。左史记言,右史记动,君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处于史官的视线之内。担任史官的士人多数保持着独立精神,彪炳史册的就有秉笔直书的春秋时期的董狐和齐太史。降至后世,史官的这种独立精神不仅没有因后来专制皇权的竖立而消失,并且逐渐形成了制度,当朝皇帝不能阅读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所以,当恼怒的宋太祖蛮横地打掉奏事官员的两颗牙齿之后,听那个官员说自有史官书之。便立马压下怒气,堆上笑脸,进行抚慰。皇帝如有名垂青史之心,同时也就会有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恐惧,因而也就容易朝着士大夫所规定的规范去努力做个好皇帝,也就容易接受来自士大夫的劝谏。

由此可见,无论是普通官员,还是皇帝,别人的牙是不能随便打的。小小的牙齿,牵连甚广。

◎本文摘自《立心立命: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随笔》(作者王瑞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