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世界》第二部第一集中,女主德洛丽丝带领其他接待员发起了反击,西部世界女高管夏洛特和乐园规划师伯纳德逃过了接待员的追捕,躲进了封闭的研究室。但想要脱险必须找到一名重要的废弃接待员,这是派出救援的条件。

接待员是《西部世界》给拥有真人的外观和情感的人工智能生化人的称呼。他们被制造出来,生活在以西部世界为主题的乐园中,存在的意义就是供游客发泄。但是当角色转换,这些“皮糙肉厚”的生化人脱离系统控制成为游戏的操纵者时,夏洛特和伯纳德如何在这样一群虎视眈眈的接待员身边寻找目标?

图来自涨知识《HBO重磅新剧《西部世界》第一集》

这种设定在一般的都市科幻剧中,大抵就是运用联网的摄像头,通过准确的面部识别,定位到目标。《西部世界》场景面积大、乐园设定的时间背景两个因素限制了这一常规操作,因此伯纳德采用了一种更加硬核的方式——潜意识网络。

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接待员是拟人化程度非常高的人工智能,接待员与身边的接待员之间有着潜意识的连接。伯纳德利用某一个接待员的意识,与该接待员身边的形成网络,最终在网络中定位目标接待员。

而菜鸟,就在自己的物流园中建了一个《西部世界》。

一、为什么说“未来园区”是一个“西部世界”?

建了一个“西部世界”,难道菜鸟培养了一批“智能生化人”?你想多了,无论是禁忌也好,是技术限制也罢。目前还无法实现让人工智能拥有自己的感情,但是“未来园区”与“西部世界”确实应用了相似的技术。

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发布了一套物流仓储解决方案“未来园区”。园区利用IoT、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无人车、摄像头甚至是井盖赋能,实现园区各元素联动,打造出一个物流行业的“西部世界”。

接待员是一个个高度智能化的生化人,核心技术就是人工智能。在《西部世界》的设定中,这些接待员有自己的思维,并与其他接待员保持着“人际交往”。在必要时,管理员可以通过这种“人际交往”,即前文提到的接待员之间的潜意识,进行快速的信息检索、分析并传达。

菜鸟CTO谷雪梅

“未来园区”中的监控系统就实现了这一原理。据菜鸟CTO谷雪梅介绍,未来园区有三个关键词: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这三个关键词,与《西部世界》的设定刚好吻合。

菜鸟未来园区利用了复杂的传感器系统,就像《西部世界》中每一位接待员都是一个全功能的传感器,把自身接受的数据统统上传到中控系统。菜鸟运用物联网技术,给关键设备配置多种传感器,利用多种传感器的配合来代替复杂的人工巡检。这些监测数据会统一上传到中控室进行处理,当反馈到异常数据时再由人工进行判别,这大大压缩了人工成本。此次峰会上马云强调,要将中国占GDP15%的社会化物流成本降到5%以内。

《西部世界》中接待员的设定还运用到了边缘计算的一个概念。由于每个接待员都是一个人工智能,操作者发出的指令在边缘侧——也就是人工智能身上发起时,数据会在在每一个人工智能身上处理后再反馈给中控,以实现更快地响应。未来园区中,有几百个摄像头,几百个摄像头的数据统一由后台进行处理对计算加要求很高。菜鸟利用算法,在监控系统中上传多个模型,每一个摄像头在拍摄到视频画面后会对信息进行评估,如果判定异常再反馈给中控,大大降低了后台的信息处理压力。

建立这样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未来园区,技术投入是必须的,但马云在峰会中也提到“我们将投入上千亿元,如果一千亿不够,那我们就再投资几千亿。”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真的会成为人类的好帮手。

二、为什么要建一个“西部世界”?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压缩全行业成本,既然放言要将社会化物流总费用从GDP的15%压缩到5%。与万亿级的GDP相比,千亿的投入是完全值得的。

马云的考量更多的是社会层面,而谷雪梅的想法更切合菜鸟和物流行业的需求。物流峰会上,谷雪梅举了河北某仓库失火和上海保税仓失窃的两个例子来论证目前的监控系统极不完备。烟头在以纸制包装为主的物流园中是高风险的着火源。利用人工和传统监控很难及时发现这些潜在的风险,往往发现时火灾已经形成规模。但是在菜鸟的未来园区中,智能摄像头会第一时间发现地上的烟头,结合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周围的可燃物进行评估,甚至在火灾发生前就能排解隐患。

除了控制风险,未来园区的建设还匹配了菜鸟同时发布的G plus无人车。传统的无人车的使用场景多为路况复杂的城市公路,采用的技术是激光雷达。但是菜鸟利用覆盖全园的摄像头可以预测园内行人和机动车的行动,提前规划好无人车的路线。从源头避免了事故风险。

比起财产损失,员工的人身安全更为重要。只要上传相应的模型数据,智能摄像头可以识别员工在园区发生的任何意外,如中暑、晕厥甚至是心梗。在利用技术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重视公司成员的关怀,这是阿里更看重的技术价值。

三、为什么是菜鸟?

阿里在数字化和云计算上深耕多年,仅2017年双十一,菜鸟平台的单日物流订单数就超过了8亿。同时,阿里在支付、健康、美妆甚至母婴上都推出自己的产品,整合到的信息量非常之大。数字化对于阿里的意义,绝对不是年终推出个人消费报告这样的小打小闹。

虽然菜鸟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智慧物流网络平台,更多的是为了与达成合作的物流公司服务。经过数字化赋能,菜鸟输出的东西确实对目前的物流公司意义非凡。

国内物流公司虽然在一些细分领域有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在满足消费者同质化的需求中起最大决定因素的仍然是服务质量。菜鸟把交易平台和物流公司、商家、消费者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协同闭环。

利用这个连接,菜鸟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帮助物流公司分析线路优势。比如,商家的订单下到了菜鸟的平台上,菜鸟通过算法,发现是从上海派送到广州的订单,就会运算各家快递公司在同一线路上的效率。

如果其中一家的派件压力比较大,菜鸟可以帮助其优化调节。有没有发现这两年双十一的配送速度明显提高了?这就是菜鸟智能算法的作用。

因此

无论是对现状的把控还是对前景的理解,菜鸟都有着足够透彻。从本质上说,菜鸟是一家第四方物流平台,是物流服务标准的制定者和技术的提供者。菜鸟在技术上的革新,会共享给达成合作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准和效率。

背靠阿里这棵大树,菜鸟在资本和技术上的优势自不必说。阿里既然要拿出千亿来投资物流技术,那直接受益的首先就是菜鸟平台上的各方。菜鸟解决了建设“未来园区”的技术问题,在千亿投资赋能后又会给物流行业带来什么?或许很快就可见分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