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音 不忘乡愁 传承随州方言 探秘旅游景点 关注社会热点

——惟我独俊原创图文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尖子山,位于随县淮河镇高庄村以西约3.5公里的地方,是一座高不足百米、山脚直径约300米、独立的圆形小山。这座山虽小,但却比周边比这座山大得多的山要出名得多,这主要源于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相传当朝时期,有姐弟三人(有说是兄妹三人)在黄朝岭(即现在的尖子山,因尖子山形同一只倒立的锥子尖,所以后来人们便称之为尖子山)一带占山为王,姐弟三人各占一山,弟弟在尖子山修寨为王,两个姐姐分别在相距不远的女王寨和马鞍桥寨(整座寨长约一公里,宽200米左右,寨墙依山势而建,内高约2米左右,宽约1米,寨内建有20余间石头房子,现在已经全部坍塌殆尽)拥兵自保,姐弟三人所剧山寨相隔不远,并形成掎角之势,便于相互照应。同时,姐弟三人互相约定,不管那座山寨被围攻,姐姐一方以鸣锣为号,弟弟这里以敲钟报警,双方听到锣鸣钟响后,便聚集本寨人马到对方山寨进行支援。

因为过去重男轻女的缘故,弟弟从小就娇生惯养,而且玩世不恭,尤其喜欢在两个姐姐面前调皮捣蛋,虽然后来占山为王,但弟弟仍然改不了他顽皮习性。

有一次,闲来无聊的弟弟突发奇想:如此闲来无事,不如试试敲一下钟,看两位姐姐是否真的回来救援,这样一来是检验钟声是否能够传到姐姐的寨上,二来是检验姐姐会不会真的来救他。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弟弟便命令手下将那口两人合抱,一人多高的大钟急促地敲响。

那边厢两位姐姐听到弟弟那边传来急促的敲钟声后,以为弟弟那边遭到围攻,于是就带领手下兵马赶到尖子山来“救援”,等她们来到尖子山的时候,发现并没有异常,而弟弟却坐在山顶的大石上见两位姐姐果然被他的钟声吸引而来,觉得非常地好玩,不由乐得在山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两位姐姐见此情形,才得知被弟弟欺骗了,生气地带领手下各自回寨。

时隔不久,弟弟又故伎重演,两位姐姐循着钟声再次来到尖子山,发现弟弟又在闹着玩,如此反复多次,最后两个姐姐听到钟声后,知道这是弟弟在拿他们开玩笑,便不再去尖子山“救援”。

话说他们姐弟三人占山为王,虽然并没有危害当地百姓,但这是朝廷绝对不允许的,于是皇上就下令着薛刚(一说是薛仁贵)前去尖子山“剿匪”(另一个版本是另一股土匪前来攻打尖子山)。薛刚到达尖子山后,发现这座山虽然不高,但陡峭异常,他先是派兵攻打,但因为山太陡,加上山上石头多,弟弟只用山上的大石滚落下去,就不知打退了薛刚多少次进攻。

眼看山上的石头已经不多,这个时候,弟弟突然想起那口大钟来,于是命令手下拼命敲钟,其目的是让两个姐姐听到钟声后前来救援,没想到两个姐姐听到钟声之后一直按兵不动,因为她们怀疑弟弟又在调戏大家。

薛刚急切间对尖子山久攻不下,于是就和手下谋士商量,最后根据谋士的建议,在山下百姓家里征集数百只山羊,他们把这些山羊运到山脚后,在山羊角绑上火把,然后那些士兵在后面将山羊驱赶上山。

山上的弟弟哪曾见过如此阵仗,忙命手下喽啰将剩余的石头不管三七二十一砸向山下,不一会儿,山上的石头全部消耗殆尽,那些冲锋陷阵的山羊非死即伤,而山下的薛刚士兵无一人损伤。眼见得山上已无武器可用,薛刚命令手下士兵一鼓作气攻上山顶,将弟弟活捉后当场斩首,然后带着弟弟的人头回朝廷复旨。

山上侥幸逃命的喽啰到女子寨和马鞍山寨向两位姐姐报信,两位姐姐这个时候才如梦初醒,迅速聚集本寨人马赶到尖子山救援,等她们赶到尖子山时,朝廷官兵已经打扫完战场带着弟弟的首级走远了,两个姐姐在山顶只见到弟弟的无头尸身,姐姐抚着弟弟的无头尸痛哭一场后,将弟弟安葬在山下一个山冲里。

关于这个故事是否属实,现在已经无证可考,但尖子山、女王寨和马鞍桥寨依然保留有残缺不全的寨墙,据说这些寨墙都是当年他们姐弟三人所建,他们姐弟三人没落之后,这些山寨便极少有人居住,只是当地人在躲避战乱的时候在山寨上面临时躲一阵子。

据当地84岁的钟大点老人介绍,尖子山上过去曾经建有一座庙,后来不知怎么被毁了,而且老人亲眼见过姐姐的锣和弟弟的钟:“姐姐的锣直径有七八十公分,我小的时候见过的。弟弟的钟两人合抱粗,一人多高,钟的上面有六个翅膀”。

老人告诉《发现》栏目组,那只大锣后来到了哪里他不清楚,那只大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时候还在尖子山顶,当时生产队社员出工收工都是敲这口大钟,到六十年代初的时候,一群放牛娃爬到山顶,将钟的六个翅膀敲断一根,然后将这口大钟滚落到山北边一口堰塘里去了。后来,有人将这口大钟从堰塘里捞起运走,从那以后就不知了去向。

原创图文 未经允许 严禁转载

欢迎来稿

微信联系:wwdj169898

QQ联系:1093247960

喜欢“独独散咵”的人直接搜素ddsk169898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