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程医生透露,自己曾接诊过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在天文方面很有天赋,后来作为特长生进入学校,老师都很看好他,认为他未来完全有望胜任这方面的研究,“一部分孩子有希望成为某些领域的顶尖人才。家长尤其要调整认知,要知道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或有独特天赋,但八成是无法做到家长期待的那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

许多父母以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孩子学习好,因而掠夺式的开发孩子的智力,两三岁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六七岁请请家教、上辅导班。期盼孩子成绩名列前茅,将来要上名牌大学。是不是成绩好就会有好的命运呢?诸多家庭教育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稍有人生的阅历的人知道,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性格而非学习成绩。

8岁男孩性格开朗成绩好,不料竟被11所学校退学?原因是他和梵高一样

乍一看,8岁的亮亮是个讨人喜欢的小正太。他活泼爱笑,学习成绩也不错。然而,才上小学二年级的他已经被3所幼儿园、8所小学勒令退学,而且每次都是同学家长联名要求,原因是他和梵高一样??

8岁的孩子为什么和梵高一样?近日,在宁波市康宁医院儿少科,亮亮的父母向医生倒出了心中的苦水。

8岁男孩几年间换了11所学校

亮亮的父母都是老师,提到自己的儿子他们是欲哭无泪。亮亮五官端正,身体发育良好,人也很活泼,脸上常挂着笑容,数学经常考满分,语文也都在90分以上。谁能想到,这样看起来完美的孩子实际上问题多多。

亮亮的小问题包括:

从小不喜欢看人的眼睛,有时在妈妈再三要求下会瞟对方一眼;

从小不会撒娇,不会求助,讲话晚,行动比一般孩子略笨拙一些;

大一些了喜欢谈论青蛙,动不动扯到青蛙,不管人家爱不爱听,他都能侃侃而谈讲个半天。

上幼儿园后,亮亮的问题更多更大了。导致他屡被学校拒绝的就是他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方式。明明是想跟人家玩但不懂开口,反而是通过拍打的方式与他人搭讪,结果发展成两个孩子打起来了。后来,亮亮干脆威胁其他同学跟自己玩,同学若不听话他就揍人家。

几次下来引发众怒,孩子们排挤他,家长们也联名抗议。父母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可能是有病,而不是大家口中的“熊孩子”。

妈妈告诉医生,前不久,为了带孩子看病,也为了方便看管孩子,自己辞去了工作。母子俩单独相处的时间很多,但当妈妈的总觉得,儿子跟自己不亲,对他好他似乎也不在乎,更别提一些亲密互动了。

“如果不是他日常沟通正常,学习能力也不错,我都怀疑他是自闭症了。”妈妈如是说。

医生的诊断结果:罕见“天才病”

“人们熟悉的自闭症多是低功能自闭症,患儿交流困难,智力低下,整个人可能木木的。这个孩子的情况属于高功能自闭症的一个特型——阿斯伯格综合征。”

程医生表示,有研究认为,很多世界名家也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因此,这种病还有另一个名字,天才病。

“天才病”孩子的未来前途无量,或将影响世界

“与其勉强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不如鼓励他发展自己的爱好,为他量身定制培养计划,让他们的兴趣和天赋得以更好地呈现。”程医生透露,一部分孩子有希望成为某些领域的顶尖人才。”

天才病的名字虽然好听,但无法掩盖疾病本身的残酷。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会有如下表现:

人际交往困难。患者有与人交往的强烈意愿,却缺乏相应的技巧,所采取的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更无法理解表情、眼色、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表达的信息。

所以患者往往不受欢迎,也不能灵活地应对场景变化,难以融入群体,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反过来还会让患者更加努力地以自己的方式去与人交往,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语言交流困难。患者会说话,而且表达通常很流畅,但不能与人进行有效沟通。他不知道什么是察言观色,不会根据他人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表达。

他还会坚持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而不管对方是否有兴趣,以亮亮为例,他就是一个劲地说青蛙长青蛙短。

此外,患者自己会大量使用书面语言,给人咬文嚼字、古板生硬的感觉,同时对对方接地气的话,幽默的隐喻的有双关意义的词句,也一概理解不了。

行为模式刻板。这一点与低功能自闭症患者相似。有的患者每天要吃一样的饭菜,走一样的路线,用一样的物品,如果稍有改变就可能烦躁不安。

或有一些奇怪爱好。如记火车时刻表、彩票获奖者名字、高山或大厦的高度等。

此外,运动也往往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短板。他们可能比同龄人更晚学会骑自行车、打球等。而且他们的行动总给人笨笨的、怪怪的感觉,在视觉运动协调能力方式有显著缺陷。

“天才病”只能改善不能治愈

医学界普遍认为,阿斯伯格综合征与遗传相关,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环境因素,如母亲在孕期的情绪等。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数倍,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发病与雄性激素相关。

目前,这一疾病只能改善不能治愈,而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需要接受的训练内容包括人际关系促进、行为矫正、认知训练、情绪调控等等。

专家建议,针对这类孩子人们要做的就是理解、包容和接纳。要知道他们的问题不是调皮捣蛋,也不是智力障碍,更不是师长教育失误,而是他们有一个特别的大脑。

家长尤其要调整认知,要知道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或有独特天赋,但八成是无法做到家长期待的那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

尤其是社交方面,家长可以引导,可以告诉他某个肢体动作所代表的意思,但不能指望孩子在人际中能如鱼得水,八面玲珑。

“与其勉强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不如鼓励他发展自己的爱好,为他量身定制培养计划,让他们的兴趣和天赋得以更好地呈现。”

程医生透露,自己曾接诊过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在天文方面很有天赋,后来作为特长生进入学校,老师都很看好他,认为他未来完全有望胜任这方面的研究,“一部分孩子有希望成为某些领域的顶尖人才。

这一疾病只能改善不能治愈,点个大拇指,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包容和接纳这些“天才们”!

了解情绪、表达情绪、解决情绪才是培养高情商的基础,不过,6岁之前的孩子是听不进去道理的,年纪轻轻的他们获取知识的捷径就是故事,优秀的孩子必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一定站着有眼界有见识的父母。所以李玟谨教授给大家推荐以下的书籍,一共10册里包含了如何合理科学的去教育孩子。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说:注重孩子早期教育与陪伴,是父母这一生最划算的投资!

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

3-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我在小的时候总听母亲给我讲故事,这也驱使我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