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考研复试环节压分现象是有可能存在的,一个本科就是211或985学校的学生和一个来自于二本院校的学生同时,站在导师面前,导师自然会对前者的印象更好一些。那些从二本院校成功逆袭到985院校的学生,他们能身上原本就有着一股韧劲,有可能会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前段时间小编在网上浏览信息的时候,看到了一位网友发的帖子。这位网友是今年参加考研的学生,初试成绩还不错,能够顺利进入复试。但是他却很担心,因为自己是一个毕业于二本院校的学生,他所报考的研究生院校是一所非常出名的985学校。他担心这所学校会因为自己是二本院校的学生而在复试环节中被压低分数。

在考研复试环节压分现象是有可能存在的,一个本科就是211或985学校的学生和一个来自于二本院校的学生同时,站在导师面前,导师自然会对前者的印象更好一些。这也并不是老师偏心或者是怎样,这就是名校效应。在老师的潜意识当中,就会觉得名校的学生会更优秀。但是在复试环节中打分相对是比较公平的,如果我们真的非常出色的话,很少有导师会注重我们的出身。导师也会秉承着公平的意见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

这位网友又问了一个自己非常关心的问题:本科原本就是985院校的学生和考研考上985院校的学生到底有没有区别呢?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朋友都比较关注,到了大学之后,当我们面临找工作还是继续求学的选择的时候,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后者。尤其是一些毕业于二本院校的学生,他们在学历方面并不占优势,因为种种原因,高考的时候并没有考上一所好大学,所以有一些学生决定继续读研。但是到985院校读研之后,是否能够弥补我们本科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的这一缺陷呢?

浙江大学的一位教授曾经说过,在我国的985高校中,排名靠前的研究生可能往往是毕业于普通大学的学生。这些学生通过努力考上研究生之后,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那些通过高考考上清华或北大的学生,并不能够证明他们的真实水平,也只能说这些学生更适合高考罢了。但这位教授也道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今很多企业过分注重员工的学历。只要是毕业于名校的学生,企业就愿意给这些人机会,无论这些人的工作水平如何。

的确,高中三年我们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习。很多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了考试技巧,这些学生特别会考试。在本科阶段也是一样,大多数同学到了大学之后,比较认真的同学可能会保持着高中的学习状态,更多的同学则是平日里度过轻松自在的大学生活,临到期末前一个月开始整理重点,为考试做准备。大多数学校的期末考试考察的只是课本上的死知识,因此只要背得足够熟练,很容易就能拿一个高分。在本科阶段,如果我们抱着功利的目的去学习一门课程的话,只是为了期末拿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那么我们可能在这门课程中并不能学到什么真知识。

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之后就不一样了,在读研期间,我们除了学习任务之外,还需要做科研或者找实习。这不仅仅考察一个学生的背书能力,更需要学生们在掌握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后,学会如何应用。所以原本的那套学习方法可能在研究生阶段就并不适用了,这种突如其来的改变,也会让一些“学霸”觉得非常不适应。那些从二本院校成功逆袭到985院校的学生,他们能身上原本就有着一股韧劲,有可能会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毕竟大学的学习完全靠自觉,若非自己的自律性足够强,很难考研成功。那么原本自己的大学本普通,而依靠自己的努力考研考上985的学生,他们的自律性要远远高于身边的同龄人,所以说更值得挖掘他们的潜力。

这也提醒了那些通过高考考上985和211高校的学生们,到了大学之后千万不要过度放松自己,我们的对手不仅仅是周围的同学,有可能还是那些曾经比不过我们的普通大学的学生。他们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努力着,而我们就不能够满足于当下。只要我们不停止自己的脚步,每天努力一点点,我们就会比之前的自己更优秀。

能够考上985院校的研究生,无论我们的本科出身是什么,都说明我们有一定的实力。你觉得通过高考或者考研考上985院校会有很大的区别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