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为了照顾儿子,王惠如无法正常工作,平日里仅靠低保收入生活,在面对灾难发生之时,王惠如还会主动去捐款。”每天下午,王惠如还会带着儿子一起来参与“义务劳动”,“他跟在车后面,看到垃圾就停下来,我们捡一捡,对他来说也算是‘锻炼’,又能参与城市的文明创建,一举两得。

来源:淮安新闻网

5月10日是母亲节,对于江苏淮安的单亲妈妈王惠如来说,她虽然没有接到儿子递来的一束康乃馨,也没有听到儿子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但是,陪着重度脑瘫的儿子一路走到现在,王惠如的心里很知足。

今年63岁的王惠如已经悉心照顾患有脑瘫的儿子26载,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令人敬佩的是,她没有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在自己生活很拮据的情况下,十几年来坚持参与公益。“大家对我们家帮助很多,我也应该做些有用的事情回馈社会!”王惠如朴素的话语让人动容。

独自抚养患病儿子,练就一身“硬本领”

儿子3个月大的时候,王惠如发现他跟其他小孩不太一样,不会笑、不会互动,带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脑瘫”。“当时不敢相信,去了好几个医院检查,医生们都建议我放弃,还说孩子活不过3岁。”回想起当年儿子被确诊,王惠如直言“太痛苦”了,但是“毕竟是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不想放弃”。

多处求医、找偏方,王惠如逐渐摸索出让儿子“舒服点”的一套办法,但闹腾、生病还是儿子的常态。“小时候每个月都会在医院待20多天,后来我就自己学会了输液。”看着如今已26周岁身高已超一米七的儿子,王惠如感慨,一路走来,自己独自照顾这个无法直立、没有咀嚼能力、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很是不易,不过自己也练就了一身“本领”,她成了儿子的厨师、理发师、康复训练师……

“夜里经常哼哼,闹腾的时候咬自己、咬我。”王惠如直言,26年来她没睡过一个踏实觉。白天走到哪背到哪,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把儿子带在身边。每天吃饭时也都是先把儿子喂好,自己再吃。但看着儿子不断战胜医生的“预言”,王惠如也觉得是个奇迹,“只要我在,就不会放弃抚养他!”

贴心照顾邻居老人多年,拥有一副“热心肠”

在社区居民眼里,王惠如不仅是一位坚强的母亲,更是一位热心、善良的好邻居。

“隔壁老奶现在一个人住,我能帮就帮一把。”在王惠如家隔壁,原本住着对老两口,身体都不是很好,王惠如便当起了他们的邻家“闺女”。“老头子现在走了,之前夜里生病都是她帮忙送医院。”说起王惠如,杨奶奶满口称赞,“真是帮了我们不少!”

如今,王惠如还是所在小区十排房花苑的“自管委”主任。“小区居民家里有个家长里短的,都会请她来调解!别说是人了,小区里的流浪猫、流浪狗她都帮!”面对邻居们的称赞,王惠如说,由于自家的特殊情况,平日里也收获着邻居们的帮助,“热心”回报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也是应该的。

当起文明创建志愿者,走上一条“公益路”

心怀感恩之心,王惠如还当起了文明创建志愿者。每天早上,趁着儿子睡觉的时间,王惠如会来到社区广场“转悠”,“看到有车没停到线内,我就搬搬整齐;遇到菜贩随意摆摊,我就劝导他们离开……”每天下午,王惠如还会带着儿子一起来参与“义务劳动”,“他跟在车后面,看到垃圾就停下来,我们捡一捡,对他来说也算是‘锻炼’,又能参与城市的文明创建,一举两得!”

尽管为了照顾儿子,王惠如无法正常工作,平日里仅靠低保收入生活,在面对灾难发生之时,王惠如还会主动去捐款。“汶川地震、这次疫情,我都捐了些,真的不算多,就是想着尽自己的一些微薄之力吧。”王惠如说,生活上可以再节省点,“还有比我们更困难的人!”

融媒体记者 李昱 钱润宇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