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有些皇帝能够闻名于世,不是他雄才大略,也不是他功勋卓著,而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原因,干一些不是皇帝本分的事情,其中有好的一面被称赞,也有坏的一面被后世唾骂。比如以瘦金体书法闻名天下的宋徽宗赵佶、以哀怨诗词流传千年的南唐后主李煜,以及本文要说的这位治国无方却喜欢养龙的夏朝第十四任皇帝孔甲。
孔甲的继位,有点曲折。他的父亲姒不降,在位五十九年,将后位禅让给弟弟姒扃。姒扃在位十八年后,没有将后位还给大哥的儿子,而是传给自己的亲儿子姒廑。姒廑是孔甲的堂兄,在位八年后去世,孔甲才坐上了后位。
按年代算,孔甲即位时年纪应该不小了。《竹书纪年》记载:孔甲在位九年去世,葬地待考,其子姒皋继位。临老才管理国家的孔甲,自然会惹出一些是非来。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都城从老丘迁到了西河。
据史书记载,孔甲自小便性情乖僻,长大后又无事可做,便成天搞些歪门邪道的事情,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喜好信奉鬼神,仗着自己的身份,到处欺行霸市,胡作非为。即位后,这些毛病一点也没改,依然我行我素,在历史上恶名远播。关于孔甲养龙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而且传说他养的龙,还是天帝送给他的。
在上古时期,龙是神一般的存在,虽然现实中可能找不到这种生物,但也决不许普通人拿龙来开玩笑。因此,孔甲的龙来自何处很重要,一定要与更高级别的神仙挂钩,因此才有天帝送龙给他的说法。
但是,孔甲明明是一个无道君王,天帝为什么还送几条龙给他呢?于是,又有了新的说法。传说孔甲一直喜欢信奉鬼神,这一点虽不受百姓喜爱,但掌管天上地下一切包括鬼神在内的天帝,却很受用,觉得孔甲是一个虔诚的人。
孔甲闲暇无事的时候,经常上天去拜访天帝,时间久了,天帝也觉得厌烦。为了让他有些事情做,免得滋扰自己,便将自己乘坐的两条龙送给他养。孔甲从未见过龙,也不知道如何饲养龙。于是便在天下寻找养龙的专家。
据记载,上古时期的豢龙氏董父善于养龙,可惜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董父的后人。后来又听说尧帝部落的陶唐氏后人中,有一个叫刘累的人,曾经跟着豢龙氏学过养龙,于是便把他找来,给自己养龙。
其实,刘累根本不会养龙,没多久那条雌龙就死了。他怕孔甲责怪,干脆将死掉的龙煮熟,送给孔甲食用。孔甲不知道是龙肉,吃完后还大加赞赏。后来一看,龙只剩一条了,便生气了,要处死刘累,吓得刘累连夜逃跑了。再后来,孔甲又找到一个养龙高手师门,将剩下的那条龙养得精神抖擞,神采焕发,孔甲十分高兴。
不过,师门是个直性子的人,经常批评主人孔甲不懂装懂,搞得孔甲恼羞成怒,找了个机会,将师门杀了。剩下的那条龙,自然也活不了多久。
孔甲养龙虽然是传说,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他几十年里无缘做皇帝,为了树立权威,便借助神话来表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孔甲在位时间很短,只有几年,而且自身又毛病多,治理国家是不合格的。他唯一的政绩,就是首次推行兵农合一制度。
在夏朝时期,由于没有固定的军队,一旦有战事发生,夏后就得在诸侯、贵族和奴隶主那里征集人马粮草。时间一久,难免有怨言,而且耗时误事。于是,他发明了一种制度,将士兵与农民结合起来,平时大家都下地干活,有战争时都拿起武器上阵杀敌。
传说孔甲养的两条龙死后,天降大雨,又刮起大风,雨一停,王都西河城外的山林又突发山火,烧了几天几夜。孔甲本来就迷信,认为天帝生了气,连忙赶到郊外去祈祷,在回城的半路上突然暴病而亡。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