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八年三月,朱翊钧因长期酒色无节,加上辽东惨败,国事困扰,终于病重不起。七月二十一日,在弘德殿去世,终年五十八岁。二十二日发丧,二十三日颁布遗诏,命皇太子朱常洛嗣位。九月初十日尊谥号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神宗。十月初三日,安葬于定陵。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考古人员对明定陵进行了发掘。
关于这次考古活动,民间流传着颇多流言:
一是参与发掘的考古人员在后来的几十年里相继离世,均遭遇不测;
二是一些当地村民盗走了万历皇帝的棺材板,后七名村民离奇死亡。
由于,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考古人员首次对帝王陵进行的发掘,所以,缺乏文物保护的经验,再加上,当时正值一段敏感时期,以至于,许多文物遗失,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至于那些子虚乌有的流言,笔者认为完全是有心人凭空杜撰的,类似的骇人听闻的传说,在世界各国考古界均有发生,却从未有人拿出佐证。当然,发掘定陵的过程中,考古人员的确发现了一些反常现象,比如: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遗体的摆放十分诡异。
考古人员开棺后,发现朱翊钧的遗骨躺在一条缎被上,被子的两边向上折起,将遗骨包裹起来。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朱翊钧的头骨右偏,右臂则向上弯曲,放在头骨旁,左臂放在腹部,手骨中攥着一串念珠。朱翊钧的左腿骨向上弯曲,右腿则下垂。
这一发现堪称惊世骇俗,从古至今从未出现过这样离谱的葬式。或许,类似的葬式,只出现在帝王墓中,但在任何史料之中,我们都无法找到有关皇帝入殓的细节。通常来说,皇帝的入殓仪式是秘不示人的,在入殓之时,除了少数皇亲国戚之外,其他人是要避讳的。
朱翊钧葬式的发现,在考古界掀起轩然大波。
那么,朱翊钧的葬式能否代表所有古代帝王呢?考古人员所看见的又是不是他入殓时的葬式呢?
有学者猜测,朱翊钧的葬式极有可能与古代天文学有关。我们知道,北斗七星在古代天文学中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而其中的紫微垣又代表着人间帝王。从朱翊钧遗骨的葬式来看,像极了北斗七星。正所谓“天子之居,谓之紫宸”,古代皇帝都觉得自己是上天派到民间治理天下的主宰,而死亡只是象征着天子使命结束,返回“天位”罢了。
根据古代风水学说来看,北斗七星还有辟邪的功效。从形状上来看,北斗七星的样式有点像是“S”形,七颗星星代表了七种“气场”,也就是风水学说中的“气”。帝王陵寝不论从选址到建造,都是围绕着风水学说中“聚气藏风”的理论来进行的。《水龙经》记载:“水见三弯,福寿安闲,屈曲宋朝,荣华富饶。”一条河流,至少要出现三道“S”形,才能称得上是吉地。葬着皇帝的陵寝,从金刚墙到地宫,这段隧道也有数道“S”形,正是这个道理。
按照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惯例,这样的布置是为了聚集的“气”,只有让龙穴之中“聚气”,才能庇佑江山千秋万代,为子孙谋福。
由此可见,万历皇帝的古怪葬式,正应了古代的风水术。
对此,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称:万历皇帝的葬式实际上是源于佛教。根据史料的记载可知,朱翊钧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因此,他的葬式亦有可能是参考了释迦牟尼涅槃的动作。根据《大乘起信论》中的记载,释迦牟尼八十岁那年,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便在弟子的随从下,来到一座小村庄,在一棵娑罗树下,以头北脚南,面相西方,右手支头,左手放在小腹上,双足并拢的姿势涅槃。
从明神宗入殓的姿势来看,他的葬式可能借鉴了佛祖的涅槃姿势。除此之外,在出土的陪葬品中,我们也能看出朱翊钧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他所穿的服侍上,绣有佛经及佛教内容的纹样。此外,明神宗棺中还有一件“红八宝纹暗花缎缂丝盘龙佛字方补交领夹龙袍”,这件龙袍的龙首纹样上绣有一个“佛”字。此外,前文我们也提到,明神宗的左手上还握着一串佛珠,显然这种说法比前一种更具说服力。
除了以上两种猜测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
根据《泰昌实录》的记载,明神宗在下葬时,共有八千六百人为其抬杠,由于路途遥远,在发丧的路上棺上的绳索断了几次。在棺椁运送到巩华城时,有几根抬棺的木杠断裂,以至于棺椁坠地。有可能在棺椁坠地时,棺内的遗体经过磕碰,其姿势才发生了变化。
当然,这些也都是猜测而已。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后人认为明朝的灭亡万历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史学家也认为正是由于万历帝的怠政才导致明朝灭亡的。当然,明神宗的身体很差是他懒惰原因,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埋葬万历的墓穴时发现,“无论是棺内万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状,还是尸骨复原后,右腿明显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说明这位皇帝生前确实患有严重的足疾。”而他对大臣的指责他也解释说自己身体不好。
可见,明神宗的后期,可能根本就走不了路了。
参考资料:
【《明史·卷二十·本纪第二十》、 《明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 、《明实录·神宗卷》、《定陵挖掘之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