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满楼
《红楼梦》一向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而这部伟大作品的产生,与其背后的家族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虽然身世潦倒,但其祖父曹寅的来历却非同寻常。
在其年少时,曹寅不仅是康熙皇帝的奶兄弟加少年伴读,后来还出任江宁织造,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住在曹寅所在——江宁织造署。
然而,康熙五十一年时,曹寅因病去世,而其子曹颙同样身体欠佳,其继任江宁织造三年后即告离世。
随着曹颙的突然去世,曹家所受的恩宠也日渐衰落,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即便是曹家三代,康熙的关注也有明显的程度之别,如对奶母及曹玺这辈,康熙更多的是敬;曹寅是早年伴读,关系最亲;
之后,曹颙被康熙看成子侄辈,这已经是靠着祖荫吃老本了,可惜还享年不永。
由此,眷宠渐衰也是在所难免。
至于曹家第三四曹的继嗣与继任,那纯粹是为曹家两世遗孀着想,还曹寅父子的感情债,其他还真谈不上太多。
对此,曹也是心里有数,不敢乱说乱动,以致康熙后来还责问他,说“你家中大小事,为何不奏闻?”
其话语中,即有责备曹不如曹寅等人亲近之意。
曹挨批后,慌忙请罪并把自己的家产情况也事无巨细的报告上去,还说自己未能启奏的原因是“事属猥屑,不敢轻率”,这也折射出到他这里与康熙的关系早已疏多于密了。
不过,康熙的态度还算可以,其批示说:
你虽是个无知小孩,不过职责却不小,念在你父辈效力时间长才给你特殊恩典,派到任上;
虽说织造监督不管地方上的事,但也可以像你父辈那样将所见所闻统统密奏给我,不要怕说错,我自会洞察,“就是笑话也罢,叫老主子笑笑也好。”
从这一批示看,康熙还是想恢复此前与曹家的亲密关系,但曹在血缘乃至资历能力上都与曹寅、曹颙差了一大截。
到他这里,其家势衰微的征兆已很明显。
不过话说回来,像曹寅和康熙那样的密切关系在传统王朝中并不多见,曹颙、曹兄弟辈望尘莫及、无法恢复父辈的盛况,实属正常。
按此趋势,曹家越往后即与皇帝越疏远,几乎是一无可逆转的现实。
雍正继位前,应该与曹家有过交往,不过其在康熙四十二年随父南巡时是否见过曹则不好说。
原因很简单,一则曹其年纪太小,即使见过也未必有印象;二则曹系过继而来,当时也未必在曹寅家。
从脉络上说,曹得以继任江南织造主要是康熙的恩典,与雍正关系不大,后者也不可能像父辈那般对曹家格外关照。
年羹尧青海大捷时,曹也上了个贺表,其中赞扬雍正皇帝“智勇兼备”,知人善任,完成了康熙帝的末竞事业,可谓仁孝;
接着,曹又说,这次大胜是皇上善政爱民,布德施恩,深合天心。
这次的马屁拍得很好,雍正颇为开心地在表上批示说:“此篇奏表,文拟甚有趣,简而备,诚而切,是个大通家作的。”
曹的表态并非没有原因,就在前一年,与曹家同气连枝、任苏州织造达30年之久的李煦被革职抄家,其家产被抵偿亏欠,房屋赏给年羹尧,奴仆在苏州变卖。
当然,雍正的这一举动并非专门针对江南三织造而是元年清查亏空大热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这足以预告康熙年代的曹、李、孙三家即将到来的不妙命运。
不过总的来说,雍正对曹还是抱有期望的,这从李煦被治罪而曹家宽限三年还清亏空的做法可以看出。
但是,曹实在不成器,雍正的忍耐也是有限的,这也为之后曹家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