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三连,进入新千年的皇家马德里和上个世纪一样,再度创造了欧冠的历史。齐内丁·齐达内,一个一上任便得此殊荣的主教练,从资历来看他或许还是“菜鸟”,但是从荣誉来看,齐祖已经能与穆里尼奥、瓜迪奥拉等人共同跻身足坛最顶尖的主帅殿堂了。

有人说齐祖的成功,靠的是玄学,靠的是逆天改命的C罗。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没有错,因为在皇马欧冠三连冠的路上,每当遇到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总会是“那个男人”,C罗的确算得上齐祖当时麾下的核武器。

不过,C罗之所以能成为这样一个救世主,离不开齐达内对总裁的锻造,欧冠三连时期C罗在皇马角色、风格的转变,可以被归为一次足坛的经典转型,它成就了C罗,成就了齐达内,成就了皇马。

修正主义中锋,支援中场

在齐达内惯用的442阵型中,C罗通常会和本泽马搭档出任双前锋,而在站位上,C罗往往是突前的那一个。早在2016年欧洲杯,C罗就在葡萄牙国家队担任过单箭头并取得过不错的效果,但是齐达内却不止一次的说过,C罗并不是单箭头的最佳人选,不少人觉得齐达内的话和他所做出的安排前后矛盾。事实上,的确如齐达内所说,不擅长背身、肉搏的C罗显然无法拥有单箭头的支点作用,也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C罗在齐祖手下的确不是一名典型中锋,而是某种修正主义的中锋。

齐达内在皇马向来强调的是反击中的中场推进速度和冲击力,这一点倒和贝尼特斯相近,但他不像贝尼特斯那样想依靠边锋的持球推进速度来达到这个目的,这就是为什么贝大师立贝尔为核心,而齐祖重新重用了C罗。C罗的优势就体现在球感上,虽然丧失了速度,但是独一无二的卸球技巧让他能仅用一脚传递就达到让进攻豁然开朗的局面。

更多时候,我们会看到C罗不是前插进禁区的那一个,而是回撤中场接应的那一个,这一点和许多人的印象都不吻合。在这次皇马的反击中,C罗写意的用脚后跟一脚做球给了左边路的马塞洛,做球加转身反跑丝毫没有耽误一刻功夫,而与此同时本泽马已经在高速插上,在对手的两名中后卫之间,拜仁的两名后卫系数被吸引,高速回撤,后卫线和中场线之间暴露出大片无人区域。

或许你可能会说,回撤回接的角色同样可以由本泽马承担,如果是C罗插入禁区,那进球的胜算不是更大吗?其实不然,我们不否认本泽马同样拥有一流的一脚回做能力,但是C罗作为接应点的另一个关键作用在于,当对手的后卫和中场出现脱节时,位置较后的C罗是正处于那一片无人区的,而这才能让葡萄牙人施展出色的射门能力,这才是皇马进攻的真正意图,更靠近球门的本泽马实际上是个肉搏角色,这也体现了齐达内战术的高明之处。人人都知道C罗擅长射门,但是如何让C罗在防守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射门?齐达内给出了完美的解答。

另外,C罗作为超级巨星,他的威慑能力是旁人无法比拟的,有些情况下,C罗会为球队中场的快速出球做出“战术牺牲”。

我们看到,这次C罗在中场侧翼的回撤接球,对手有三名防守队员被他吸引,阿隆索甚至贴身干扰,限制了C罗的转身。而在侧翼集中了过多兵力的代价就是中路的空虚,卡塞米罗的身前已经形成空档,能在三名防守者的干扰下准确察觉到这个空间,并将球送达,估计也只有C罗这个级别的球员才能做到。

不得不说,齐达内对C罗的特点做了充足的利用,球感、射门能力,每一项都利用到了极致,皇马的战术可以说都是为了放大C罗这两项技能而展开的,因此与其说C罗是那支皇马的救世主,更应该说是齐达内选择了C罗来做那支皇马的救世主。

麻雀战术,前后游离

我们都知道,在C罗的巅峰期曾经担任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前场自由人,他的速度,射门,盘带是所有防守队员的噩梦。而在齐达内入主时,C罗俨然已经过了生理上的巅峰,速度和盘带技能退化严重,但是他的终结能力和把握机会能力依旧是世界顶级。因此让C罗摆脱肉搏,创造空间是重中之重。

此前说的让C罗更多的参与回撤,是在反击中利用纵向撕扯为他拉开空间,而当皇马在阵地战中将对手的阵型压得扁平的时候,C罗就需要通过横向的“麻雀战”来摆脱对手的贴身,同时利用高爆发的前插和弹跳能力完成致命一击。

从上图的两个镜头我们不难发现,C罗在阵地战中的移动范围同样巨大,左中右来回穿插,而相较于以往的持球范围不同的是,C罗在前场的跑动大多是无球状态下的,或者说,在边路参与一脚传球之后立刻转移阵地,所谓的“打了就跑”,不给防守球员任何贴身的机会。

这种战术的好处在于,C罗几乎能参与皇马的每一次进攻,但是仅仅是作为衔接的零件,而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角色或者是终结者,这就让对手对他的布防很难开展,除非采取盯人防守,如果是区域防守,C罗这种移动的炮台在各个防区之间来回穿插,让各个防区之间的联动产生了巨大压力,这也就无形中造就了失球的风险。

我们在看齐达内三连冠时期的皇马比赛时,非常容易产生C罗“隐身”的错觉,其实只是我们没有发现C罗从曾经的主导者变成了愿意成为“零件”的参与者,只有在需要他站出来的时刻他才会挺身而出,因此我们会觉得,除了C罗进球或助攻,几乎看不到他有什么决定性的帮助。能够放下自己“唯我独尊”的踢法,恐怕也只有齐达内能让C罗接受这种设定了吧!

不过,也正是C罗意识到了比赛真正重要的是参与度而非出镜率,才使得他有了更多的空间完成得分,从而一次次成为球队的救世主,毕竟救世主就是不需要时时刻刻存在的。

放弃防守,积攒体能

但是纵向横向的四处跑动和回接支援中场,并不意味着C罗的移动范围更广,反而在齐达内账下,C罗的跑动范围相较以往更局限了。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防守中的表现。

为了节省体能给无球状态下的跑动,C罗不得不向大多数迈进30岁的锋线球员那样放弃回防,因此我们几乎不会看到C罗回到本方的防守三区进行接球,这对持球能力下滑的他来说同样是件好事,一方面减少了皇马在后场的失去球权率,另一方面为C罗省去了推进的体能。

包括在对手的防守三区,除非是绝佳的逼抢机会,不然几乎是无法看到C罗在前场实施高压逼抢,还记得当年总裁只身逼抢巴萨梦三的镜头吗?在那支皇马身上是不会看到这一幕的。

齐达内对C罗的改造不可谓不成功,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种削减个人英雄主义,发展集体主义的改造,C罗对团队的贡献被放大,球队的成绩也一切向好,如今的萨里确实应该好好借鉴下齐祖的经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