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蝗虫入药学说,唐朝中医学家陈藏器将蝗虫和蚱蜢作为两种药物列入中药材,而明代著名的中医药专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蝗虫有下述记录:“此有数种,东呼之为蚱猛,谓其瘦长善跳窄而猛也”,同时,李时珍将其蝗虫和蚱蜢合二为一,作为同一种药物,列于《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一卷。04并非所有蝗虫都可入药。

昆虫是自然界的重要构成部分,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看,昆虫界也是一个物种丰富、药用价值极大的中药材大宝库。

01“经世致用”为蝗虫入药提供临床支撑

众所周知,我国的传统中医药学是一种非常注重经验积累的“经世致用”学科,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学和中药学。

自古以来,我国勤劳聪明的人民就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积极向大自然学习,根据昆虫的不同医药功效,将昆虫作为药材治病救人。

因此,在我国传统中医药中,具有许多疗效非常好的昆虫药物。

02“药食同源”为蝗虫入药提供理论依据

而蝗虫作为一种常见的昆虫,也是我国中医药材的一大资源。

药食同源

根据中医药学关于药用昆虫“药食同源”的理论传统,昆虫药物不仅可以起到医疗功效,还能起到滋补的功效。因此,蝗虫除了在餐桌上可作为人们的食材,在药用上,也有中药的价值。

蝗虫是生物学中的昆虫类名词,从中医药学角度而言,蝗虫的药名叫做是蚱蜢。蝗虫的又名除了蚱蜢,还有很多,根据《诗经》的相关记载,蝗虫还有阜螽等称法。

03中医药典籍对蝗虫入药的记录汗牛充栋

药用蝗虫的种类非常多,药用历史也比较悠久,自古以来就有蝗虫入药的大量记录。

陈藏器

唐朝著名的本草学家陈藏器的中医药经典《本草拾遗》,是第一部将蝗虫(蚱蜢)列入中药材的中国古代中医药经典著作,陈藏器作为两药列入。

清朝中医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蝗虫(蚱蜢)“治咳嗽、惊风、破伤风、疗折损、冻疮、斑症不出”的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拾遗》

关于蝗虫入药学说,唐朝中医学家陈藏器将蝗虫和蚱蜢作为两种药物列入中药材,而明代著名的中医药专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蝗虫有下述记录:“此有数种,东呼之为蚱猛,谓其瘦长善跳窄而猛也”,同时,李时珍将其蝗虫和蚱蜢合二为一,作为同一种药物,列于《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一卷。

李时珍

04并非所有蝗虫都可入药

然而,我国蝗虫的种类非常多,并不是所有种类的蝗虫都可以入药。根据相关医药研究结果证明,可用于中医药用的蝗虫种类主要有:东亚飞蝗、中华蚱蜢、中华稻蝗、长翅禾苗螅、小稻螅等。

05蝗虫的药用价值究竟有哪些?

那么,蝗虫作为中药材,它的药效究竟有哪些呢?

1.主要疗效:蝗虫作为中药材,其性味辛、甘温,具有止咳平喘,定惊止抽,解毒透渗,消肿止痛,滋补强壮等功效。

2.小儿药用治疗方面:在治疗小儿急慢惊、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疳积 、咽喉肿痛 、疹出不畅等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3.服用方式:药用时可内服,具体方法为:煎汤,5—10只为一剂,或煅存性研末。也可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06蝗虫入药的医药学理论机理是什么?

蝗虫的药用化学成分十分丰富, 根据相关权威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如下:

1.蝗虫鲜品。新鲜的蝗虫水分含量约为65.9%, 蛋白质约为25.5%, 脂肪约为 2%, 碳水化合物约为1.4%,灰分约为2.3 %,同时,还有维生素等。

2.蝗虫干品。蝗虫干品水分含有量约为20%,蛋白质约为64%,脂肪约为2.3%及少量维生素和约3.3%灰分等。

07如何看待“蝗虫入药”?

对于“蝗虫入药”领域,虽然由于中医学的历史性局限性,会导致里面会掺杂有糟粕的方面,但是中医药学也有很强大的合理内核。在当前崇尚科学理论素养和理性思维能力的今天,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的潮流下,我们要严格按照现代医学理论框架,重视对“蝗虫入药”的研究,充分利用蝗虫这个天然的资源,发挥中医药治疗的巨大潜力和功效,实现蝗虫自然资源医用化最大化开发利用。

但是,我们也知道,在现实中,其实对蝗虫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利用远远不够,蝗虫资源的医药市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对于蝗虫的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利用,我们要加强现代药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蝗虫体内丰富的药物成分,利用更加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提取技巧,从蝗虫体内提取有用的药用成分,让最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中医药再出闪耀出闪亮的光芒!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欢迎关注百家号:绕梁笛声说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