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学者为梅州柚业发展建言献策

11月9日,梅州市柚果产业发展专家问策会在梅县区雁洋镇举行。一批来自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学者齐聚梅州,围绕品种引进、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市场营销、链条延伸、机械化与信息化配套等方面,积极为梅州柚果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邓秀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

注重在柚果品牌品质上做文章

四川、广西等地大面积种植白柚,根据市场价格的走势,目前是供过于求的。再加上柚子的生产成本在上升、销售价格却在下降,整体效益接近临界点。白柚的种植不应该把“扩大规模”当成关键点,而是要注重提升品质,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将一部分白柚改种为其他品种。梅州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可以引进试验种植泰国水晶青柚。这种柚果在武汉种植9月份才成熟,如果在梅州种植,6月份能成熟,就可以提前上市。此外,在保证不受霜冻的前提下,可往海拔500米以上的地方试验种植红柚,延后一两个月采收,实现错峰上市,保证利益最大化。稳定现有种植规模后,要注重在品牌和品质上做文章,不断改良土壤、兴修水利,让更多的产品销售企业参与其中,将最优品质的柚子推向市场。

在农产品的开发上,要避免“大众产品小众化、小众产品大众化”的趋势。如果大众农产品一个劲地追求包装高端,最后会脱离大众消费者。一些需求量小的产品如果过度强调做大,产品价格也会被压低。所以,产品做大,要综合考虑市场定位、竞争对手等。

(林丽妙 严伟涛)

汪懋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以“八项工程”引领农业现代化

梅州市作为广东省的农业大市,柚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以“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八项重大工程为引领,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是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梅州地区目前还没有规划建设现代意义上的果园,种植相对散乱。要通过示范园区建设,高标准打造柚园。二是发展现代种业。梅州的柚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我们要建立柚业乃至柑橘业的种质资源库,做好种质资源的管理,推动柚业发展。三是发展节水农业。柚果的种植要注重提高用水有效性。四是农业机械化。要多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引进适合在梅州丘陵山区作业的农业运输机械。五是发展智慧农业。要更好地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柚业这一传统产业中。六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性和保健价值,我们要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七是大力培育柚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八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主动适应市场,开拓市场,体现柚果的市场价值。(陈思杰)

吴清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

搭建创新平台 服务全产业链

梅州由于地理位置远离中心地区,受限交通短板,想要立即解决人才与平台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梅州坐拥“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得天独厚条件,绿色发展基础较好,如果能积极转换思维,发挥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优势,便可扬长避短,将山区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要注重搭建好创新平台。一是构建全产业链创新体系,推动有效的顶层设计与基础研究持续进行,将集结化、工程化与产业链条相结合。二是高起点打造创新平台,通过建立相关的工程中心、推广中心、加工数据库等,服务全产业链。在降低人力物力成本的同时,实现柚果全程安全质量监控及追踪,保证高质量,进而保证好价格。三是注重系统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打造品牌提供支撑。可考虑把梅州的柚果品种引入国家的种业重大工程创新,成为主流品种,培育出梅州专用品种,形成知识产权。四是做精做细,挖掘功能性微生物资源。针对梅州地区生态群落,将微生物技术与柚果精深加工、绿色有机农业相结合,进而发展大健康产业,形成高附加值产品,全面做大做强梅州农业。(刘润涛)

赵春江(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信息工程技术专家):

研究市场容量 加强分级销售

首先,要注重产前总体规划。现阶段,全国农产品基本“过剩”,这一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价格下降,“丰产不丰收”。因此,梅州柚果产业发展首先要从市场的需求容量着手,若不能有效扩大市场,柚果产能就要维持现有规模甚至缩小规模,绝不能一味扩大。将市场方向定下来后,再定品种、定产量,才能保证柚果的销售市场。

其次,要注重产中提升质量。只有高品质的柚果,才能卖出好价钱。在柚果产业发展中,除了要注重提高适口品质和营养品质,还要迎合“大健康”趋势,保证梅州柚的安全品质,以信息化技术的严格管控实现柚果品质的有效提升。同时加强分级销售,分级销售不是简单的大小和重量分级,而是通过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式对柚果的营养和甜度进行分级。

此外,要注重产后分析市场。要培养好梅州柚的宣传员、推介员,充分发挥梅州乡贤作用,通过“熟人”将梅州柚果产业的信息广而告之,推动梅州柚走得更远。要利用电商平台研究市场需求,将梅州柚果电商的数据全部集中起来,打造一个数据分析平台系统,加快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要注重以“柚”为媒,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延伸打造创意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拉动消费、助农增收。(刘巧)

白先进(中国柑橘学会副理事长):

建立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梅州的柚果产业、柑橘产业发展得非常好,但要继续加强黄龙病的防控。要结合广西治理黄龙病的经验,在梅州建立科学、高效、实用的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广西治理黄龙病的关键,在于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是制定了相关文件,出台了省一级的文件,如果产区因黄龙病造成重大损失,地方领导要追究责任。当地出台了广西种苗管理办法,明确职责,让执法人员管理种苗有了依据。二是大力扶持无病毒苗的培育,扶持资金总共超过一亿元。三是加强黄龙病防控知识宣传,组织百万农民开展大培训,“让每个果农都懂得黄龙病防控知识”。四是加强联防联控,将黄龙病防控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村民互相监督。(吴丽伶)

李莉(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经作处处长):

打造精品柚果 培养销售队伍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扩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不仅要吃饱吃好,更要吃出健康、吃出个性。在这种趋势下,梅州柚果要打造精品果,打响“梅州柚”品牌。

梅州柚果产业发展要多举措并重,注重打造品牌并宣传品牌,在同类柚果品牌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梅州柚果产业发展要注重市场销售队伍的培养。比如“陕西苹果”在当地政府主导和培育下,形成了一支成熟且庞大的市场销售队伍,在全国很多城市都设有专卖店或柜台。此外,“陕西苹果”每年在全国各地进行宣传推介并多次亮相国际展会,从而提高了“陕西苹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这些做法都是梅州柚果产业发展可学习借鉴的。

(叶子通)

彭良志(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主任):

改善土壤环境 提升柚果品质

每种水果都存在品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提升柚果品质,除了产后处理“助力”外,要把更多功力放在柚果的产前管理上。农产品的“第一车间”是农田,栽培技术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柚果品质的好坏。其中,土壤改良是优质水果生产最重要的工作,很多产区因为考虑到土壤改良成本的高昂,而不加重视。

要生产高品质的柑橘,首先要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因此,在种植的时候可以选择沙性一点的土壤,想办法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考虑到梅州果园大部分在山坡上,大量施加有机肥的难度大,可以采用果园生草栽培沤肥的模式。通过走访,我发现很多柚果产区的果树都存在缺镁的现象,叶脉肿胀、叶片黄化老化现象突出。冬季在柚树下施加两至三斤含量为30%至60%的氧化镁,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保证柚果品质的另一关键举措是要及时修剪,避免树枝交叉遮挡阳光而导致影响柚果品质。其次要适度结果,优质与高产是很难兼得的,要把果形不佳、晒不到阳光的柚果及时疏掉。水果种植,省力化栽培是趋势,所以在建园之初,就要按照适应机械化的标准来打造果园。(赖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