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官渡古人是怎么造水泥的呢?

“有时候抬头看金刚塔,

它在早晨的光线中神奇地闪闪发光。”

70多岁的李老倌说。

他从小在金刚塔边长大,仰望这座塔已经成了习惯。

500多年了,这座塔仍端然而坐。

真不知道官渡古人付出了怎样的智慧与努力。

“知道古官渡人是怎么做水泥的吗?”

李老倌喜欢问游客一个问题,

再免费作为导游回答:

官渡古人先是用糯米稀饭将无数根沙松桩糊严,

人工打入螺壳,地基得到固定之后,

用螺蛳壳拌黑胶泥夯实,

再用糯米稀饭拌红土作为垫层,

在垫层的基础上,把一块块的塔石往上垒。

站在干净的金刚塔前仰望,

谁会想到黑胶泥拌糯米,就是古官渡人的水泥。

螺蛳壳相当于现代建筑中的工分石,除了沙松桩,

我们怀疑这个建塔的地基中还有类似竹条的东西,

那个作用就像现在的混泥土中的钢筋。

对此,李老倌的脸由阴转晴,

“竹条咋个可能,

类似钢筋的东西,肯定是有的嘛。”

李老倌的祖上人也常常说起金刚塔,

说建塔的时候,用尽了各家各户的糯米。

民以食为天嘛,

当时估计有不少人家勒紧了裤带生活。

在官渡古镇的宗教建筑中,金刚塔的名气最大。

不仅仅因为它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仅仅因为它是我国现存最早、

保存最完好的金刚宝座式石塔。

这座塔看着一代又一代官渡人出生、长大、离开。

在官渡人心中,如果没有了金刚塔,

生活就没有了中心坐标。

大约二十年前,古镇上有很多讲评书的老人,

5毛钱买碗茶就可以听。

李老倌听过很多古镇和金刚塔的故事,

现在讲起来,他都可以讲几天,

这座塔在他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仿佛有了生命。

他说,每次看到金刚塔发光,

他就会交上好运,这样的例子有八九个。

看到我们笑而不语,

他又急了“我说的是真的嘛,你们笑什么?”

搞得我们都很羡慕他,可以那么多次获得加持。

总之,相信总是好的。

官渡是藏传佛教进入昆明地区的登陆地,

官渡金刚塔建筑留下了藏式密宗佛塔的深深烙印,

鲜明地体现在喇嘛塔式的塔身建筑上,

并且,像这样喇嘛塔式塔身的金刚塔全国仅此一例。

由于螺蛳材质不是很坚硬,石塔本身又很重,

随着光阴的冲刷,

几十年前,金刚塔沉陷一米多,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坑,

李老倌那个忧心啊,每天都要来看一次

生怕哪天就不见了。

2001年4月,官渡古镇文化古迹抢救工程启动,

花了两年多时间,

把135吨的金刚塔整体抬升了2米6,

起用了大量的千金顶,每天只能往上抬升1厘米多。

幸好抢救及时,

要不先民们创造的建塔奇迹无法再与世人见面,

也看不到金刚塔在晨曦中神奇地

闪闪发光的瑞象了。

一个螺蛳壳,一块石头,一只圣兽,

就是一片乾坤,

在光阴面前,你能想象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