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在故宫养心殿开启百年大修之际,故宫博物院现任院长单霁翔与老院长郑欣淼相携攀上养心殿屋顶,小心翼翼地从正脊中央取出一只彩绘宝匣,这只宝匣里面究竟藏着什么“宝贝”?为什么要将“宝贝”放进宝匣之中?在仪式感极强的古代中国放置宝匣又需要怎样的流程?近日,谜题揭晓了。

   养心殿宝匣里放了什么?

  五种元宝、五色宝石和24枚“天下太平”汉、满文款金币等

  养心殿宝匣形状为扁方形,边长27厘米,高6.5厘米,外部可见青龙彩绘,标注年款显示“嘉庆六年七月二廿”字样,“廿”字较为模糊,是否为“廿”,后面是否还有“日”字,有待考证。

  开口处有类似金属锡的物质将匣口边缘封住无法打开,经过分析检测,确定为铅锡焊料。

  经研究人员开封检查甄别,匣内放有经卷,金钱,金、银、铜、铁、锡五种元宝,五色宝石,五色缎,五色丝线,五香,五药和五谷。

  其中有24枚“天下太平”汉、满文款金币,经检测分析,材质为16K金。5颗小宝石都有钻孔,黄色、棕色、蓝色和绿色宝石材质均为玻璃,紫色宝石为水晶,颜色代表了五行属性。

  据介绍,经卷、五色缎和五色丝线均已糟朽,依稀可见;五香、五药和五谷都已腐烂,难以分辨。

  通过对宝匣基体进行元素定量分析,发现宝匣基底的主要元素为铅和锡,即铅锡合金。宝匣彩绘图案为一条青龙正龙图形,龙头下面有宝珠一颗,正龙以蓝色即青色为主色,配有其他颜色。

  宫殿宝匣有何用途?

  系古建筑的镇宅之物,也是驱除邪魔,祈求入住平安的象征

  据专家介绍,宝匣作为古建筑的镇宅之物,放置在建筑正脊正中的脊筒内,脊筒正中位置也叫“龙门”或“龙口”。

  龙口中放置宝匣,不仅是古人天人合一、顺从天道、祈求上天护佑的心态折射,也是驱除邪魔,祈求入住平安,保佑建筑屹立不倒,避免火灾的象征。

  宝匣有等级之分,根据殿宇等级不同,其材质、尺寸及纹饰亦不尽相同。故宫古建部副研究馆员徐超英介绍,宝匣多呈长方扁匣形,有铜、锡、木质三种材质。

  铜质宝匣制作较为精致,多半表面鎏金,镌刻精美的花纹,纹饰有龙纹、双喜龙凤纹等。锡质宝匣多为素面,个别修饰朱色、彩色龙纹。

  木质宝匣有原木色、红色。慈宁宫的原木质宝匣上绘有金龙纹,宁寿宫宝匣为朱色底绘有金龙纹,纹饰最为精致的当数此次取出的养心殿宝匣,为彩色绘龙纹,颜色极其艳丽。

  古时放置宝匣需要什么流程?

  要由钦天监择吉日,举行祭祀仪式,请旨恭办

  在清代,宝匣的放置与取出属朝廷重大事项。需要由钦天监择吉日,举行祭祀仪式,请旨恭办,并由工部官员行三跪九叩礼后进行。

  安放宝匣的过程即为“合龙门”,也称“合龙口”或“合龙”。古建筑挑大脊时,工匠由大脊两端向中间垒砌脊筒,并预留出正中一块脊筒暂不封瓦,合龙期间将宝匣放入正脊筒,盖上脊瓦密封起来。

  “合龙门”标志工程接近尾声,这座建筑即将落成。宫殿进行修缮工程时,首先要拆龙口取出宝匣,妥为保存,俗称“请龙口”或“迎龙口”。

  取出的宝匣被请至工部供奉起来,修复工程结束后宝匣会被迎回,并举行祭祀仪式。

  故宫博物院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修缮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取出的宝匣及清宫遗留宝匣的共计五十余件。

  大到太和殿,小至门楼等都有。目前发现有宝匣的殿宇有几十处:太和门、太和殿、保和殿、坤宁宫、体仁阁、武英殿、储秀宫、长春宫、玄穹宝殿、奉先殿、漱芳斋、体和殿、皇极殿等。

  不过不是所有殿宇都可以请出宝匣,2017年5月体元殿修缮时,工作人员打开正脊筒瓦就没有见到宝匣的身影。

  微信号aimeili5917

  拉你入藏友交流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