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天下之大事也”。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重要标志。道德,如同一盏明灯,拨亮人们的心灵,传递给予人们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乡风民风正是体现美丽乡村建设生命力的重要途径。

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村道小路宽敞便利、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古朴大树蔽日参天,这是无为县昆山镇三公村美丽乡村建设点。“爹娘生咱生,拉扯咱成人”三德歌的余音还未散去,刚刚在这个全县最偏远的美丽乡村点,全村300多口男女老少刚参加了一场道德讲堂总堂走进美丽乡村活动,村民季红霞拉着爱人马军秀饶有兴致地讨论着刚刚学模范环节中听到的好人故事:“那个叫刘晓艳泉塘媳妇真有孝心,一个人服侍公婆这么多年,咱村那几个小媳妇真该好好学学,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这个牌咱们还少打,刚刚隔壁村子的那个‘无为好人’老张带领村里人还修了一条路解决大问题,咱也有空组织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几个村民组长议论道。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从2015年以来,无为县文明办在全市率先推动省级文明单位承办道德讲堂进美丽乡村工作,并以道德讲堂为重要载体,将其作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每年常态化安排全县12家省级文明单位分别联系两个以上美丽乡村建设点举办不少于一场道德讲堂。活动由各文明单位组织宣讲员、携带设备备采取户外搭台表演的形式,将宣讲好人故事带到村民的家门口。讲堂中选取宣讲的好人故事,也非常有讲究,主要侧重挑选本村或本镇的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故事进行宣讲,往往宣讲员一开口介绍,底下听众就开始讨论:“这不是隔壁村的某某”群众的代入感强,宣教效果显著。 流程中还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加入了听戏曲版《三德歌》、讲家风——宣讲当地人物以身践行家风家训故事;展风采——表彰“门前三包”模范户和好婆婆、好媳妇、好妻子等农村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节目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省级文明单位走进昆山三公村美丽乡村

截止目前,全县共组织省级文明单位开展道德讲堂进美丽乡村活动80余场次,听众达30000多人。通过道德讲堂进美丽乡村活动的开展,将身边的好人故事带乡间田野进行巡演巡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育身边人,使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成为群众身边鲜活的学习榜样。让道德之风在美丽乡村浸润,让文明之风成文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

投稿平台:“智慧无为”手机台/ "无为发布"“无为广电”微信公众号/“无为周刊”(0553-2538071)

© 无为广电融媒体中心

有温度 有态度 有深度

图 文 | 潘浩

编 辑 | 潘浩

审 核 | 王荣

监 制 | 陶玉云 孙立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