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装甲钢仍然是陆地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基本防弹层。而不再采用一战和二战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内部完全是钢材的硬穹甲。

虽然当代以陶瓷、贫铀丝和纤维材料混合制造的复合装甲因为有更好的综合防弹性能,而成为新型装甲的主流。包括广泛应用在从单兵防弹衣、坦克装甲车辆以至航母的巨大装甲层中,但是装甲钢本身仍然是装甲车辆的防弹主力,也就是防弹的基甲。毕竟复合材料还无法代替钢铁制造装甲车辆的外壳。因此装甲钢仍然是陆地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基本防弹层。这一点和军舰都不同。当代的水面军舰已经采用延展性更好的专用造船钢板。即使内部仍然有装甲层。也多采用比重更轻的凯夫拉复合装甲。而不再采用一战和二战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内部完全是钢材的硬穹甲。因此现代装甲钢的应用主要还是在陆地的坦克和装甲车上面。装甲钢的大面积应用,从十九世纪的下半段开始。此时的冶炼技术和钢材热处理技术的进步。
已经可以把大批量宽幅的熟铁钢板加工成真正的钢材材质的铁板。这也是工业革G中大规模运用蒸汽动力和蒸汽锻造机的必然结果。在此之前,虽然2000年前人类就已经知道利用钢材打造高强度的刀剑。不过只能小批量的手工锻打,无法批量生产大面积的钢板和钢线材。1884年北洋订购的定远和镇远等7400吨级的铁甲舰,其内部就首次安装了完整的钢制装甲带。甲午海战中镇远和定远面对各种炮击基本纹丝不动。立即引发了英法德美等当时的工业强国同时也是海军强国的极大注意。各国都开始往自家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上堆砌大量的装甲带。也造成全球主力舰迅速超过1万吨级的门槛,向2到3万吨的大吨位快速迈进。一战中的日德兰大海战,是巨型穿甲弹和巨型穹甲的第一次大规模硬碰硬!

而一战的索姆河战役中坦克首次登上了历史舞台。装甲和反装甲的较量开始在陆地上继续。那么装甲钢和普通的钢板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其实军事强国也是一直在摸索中进步。钢板作为一种金属材料,其防弹原理也必须符合金属的防弹规律。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在以前的推文中也提到过。金属主要是靠其本身的塑性来抵抗动能穿甲体和高速穿甲射流。也就是说,虽然钢材等金属平时看似很硬而且纹丝不动。但是在被打击的高能环境下,金属其实是和液体一样会产生流动。另外,穿甲体和防弹体的相对硬度,是穿甲和防穿甲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这就是为何都知道鸡蛋碰不过石头,首先是因为鸡蛋的硬度远远不如石头。陶瓷能防弹,也是因为陶瓷的表面硬度要大于绝大多数金属材料。因此装甲钢的首要防弹要求是表面特别硬。一般的钢材可以直接用高温淬火的方式,让其内部形成马氏体结构,这样就能大大增强抗穿透性。

不过淬火钢材几乎难以加工和焊接,而且一碰就碎裂,还必须进行回火。但是回火又降低了整体硬度。能不能和古代的宝刀一样,实现刀刃很硬,而中间的钢材又比较柔韧,不容易断裂的情况?于是二战中有的国家给装甲钢采用表面渗碳的工艺。这样的钢材外硬内柔。但是仅仅工艺处理还不够。如果在碳钢里面增加坞锰铬等元素,再加特殊工艺才能生产最好的装甲钢。而钨锰等元素最大的天然生产国就是谁谁家。二战以来,要确保装甲钢的质量,就一定要和谁谁家长期搞好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