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新华社发布《发力数字经济“危”中见“机”》主题视频,对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智能制造生产线在疫情期间释放产能,支持疫情防控与科研攻坚,提速复工复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报道。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制造物流中心总经理王东振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疫情的分布状况,跟踪疫情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据计算,曙光在计算领域的优势,在期间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日前,新华社发布《发力数字经济“危”中见“机”》主题视频,对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智能制造生产线在疫情期间释放产能,支持疫情防控与科研攻坚,提速复工复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报道。

曙光智能化生产线以一抵十,产量相当于手工产线10个人工同时作业。今年二月,在自动化流水线、机器人、智慧立体仓库等智能化生产线的“加持”下,天津工厂24小时不停歇,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短短几天,近千台服务器等IT设备迅速运抵河南、安徽、江西等疫情防控一线。

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制造物流中心总经理王东振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疫情的分布状况,跟踪疫情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据计算,曙光在计算领域的优势,在期间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智能制造部负责人曹瑞谈到:“一个基板要焊上两千多个元器件,如果人来操作,这个数字将是非常庞大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曙光智能制造生产线则能有效规避这个问题。”

得益于智能制造生产线,曙光天津产业基地的产能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智能制造所形成的智能化、数据化、少人化甚至无人化优势在疫情期间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人数不多,但足以让生产线释放产能,这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尽快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是制造业未来发展大势所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