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然喜欢饮酒赋词,那么楚顷襄王不可能没读过鼎鼎大名的屈原的作品,如果说读过屈原的作品之后却能够无动于衷,那绝对是个无肝无肺之人,至少熊横不是一个无肝无肺之人,他只是被声色犬马的优裕奢靡生活所废掉了,以致欲振无力罢了。由于楚顷襄王熊横为这次反攻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在行动前派人远赴滇池联络庄蹻将军,要他从南部攻秦,以牵制对方的兵力,因此,楚军得以再度收复了巫郡和黔中郡。

大家好,我们的飞哥采风另一种意境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楚顷襄王十九年(前279年),秦昭王派大良造白起等人率军大举攻楚,抢占了楚国大量的国土。次年,秦军又乘胜进军,白起率领的秦军主力沿江东下,先是烧毁了楚国先王的陵墓夷陵,继而又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今荆州西北),楚顷襄王与皇室贵族不得不落荒而逃。看着身边满是仓皇逃难的楚人,楚顷襄王熊横恐怕想死的心情都有了,他现在终于痛彻心扉地体会到什么叫做虎狼之师,什么叫做不堪一击。
楚王一行在残兵败将簇拥下,仓惶奔逃,不觉来到大别山南麓,这里幸亏有驻守黾塞三关(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的楚军前来接应,熊横等遂决定翻越大别山,暂奔城阳再说。
信阳城北二十五里之城阳城,初建在楚武王克申设县(早于秦朝县制)之后,为楚国屯兵城。在楚文王吞并申国周边的诸侯小国后,大量的蔡国人涌到这里来,楚国在屯兵城基础上规划扩建城廓,驻扎重兵,取名负函。此城居淮水北岸,东、北低,西、南高,背负淮水与黾塞三关(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进可攻取中原,退可据守三关,成为楚国进军中原的军事要塞。
经历了一路的狼奔豕突后,狼狈不堪的楚顷襄王熊横才得在城阳以把他那份怦怦乱跳的小心脏安顿下来。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分,象三闾大夫自杀殉国这种非常具有爆炸性的新闻必然很快就会以病毒式的速度流传开来。那么,熊横在听到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后,又会是怎样一番的滋味呢?
尽管熊横有点熊,也有点横,但他身上还有另一重特殊的身份,那就是文艺青年,这也是熊横在遭遇到人生当中的最大一次的挫败后能够深刻反思的凭借。既然喜欢饮酒赋词,那么楚顷襄王不可能没读过鼎鼎大名的屈原的作品,如果说读过屈原的作品之后却能够无动于衷,那绝对是个无肝无肺之人,至少熊横不是一个无肝无肺之人,他只是被声色犬马的优裕奢靡生活所废掉了,以致欲振无力罢了。
大彻大悟来自大丧大废,对于熊横这种级别的变态极品废人,不经过一番极其深刻的痛苦又怎么能够清醒过来呢?
山河破碎的局面已经够熊横痛苦的了,而得之屈原自杀殉国的消息,恐怕在楚顷襄王的心理创口上又撒了一把盐——大文豪屈原先生在忧国忧民的时候,自己这个卑微的文学爱好者都干了些什么正事呢?而当初忠贞无二的屈大夫被放逐到偏远的荒野之地,而且一放就将近二十年,造成了他报国无门,以致以自尽表心,自己难道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以后自己再敢舞文弄墨,难道不怕被别人直接打脸吗?且看看屈原的绝笔《惜往日》里面是怎么说的: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澄其然否。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这段话的白话就是说:
君主满含忿怒地对待下臣,不去澄清辨别内中的是非。
蒙蔽晦塞了君王的聪明啊,蛊惑使他错误又被欺骗。
不通过验证来查清事实,远贬臣子又不经过大脑。
听信谗言谀词这些污浊的东西,一冲动起来就将人责难。
为何忠贞无罪的臣子,却因遭受诽谤而受到斥贬?
惭愧呀!像日月光影那样的忠诚,却只在身处幽隐时才得以备显。
醉过方知酒浓,废过方知心痛。经过一番触及灵魂深处的反思,哪怕这个曾经长年累月地浑浑噩噩的废人熊横也终于觉醒了。从此以后,楚襄王一改旧日的慵懒作风,变得非常的勤政,他还专门派信使拿着他的亲笔信,前往赵国迎庄辛回来。难得的是,庄辛竟然不象屈原那样的绝望。
待庄辛到了城阳以后,楚襄王对他说:“寡人当初不听先生的话,如今事情发展到这地步,该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到兔子再放猎犬并不算迟,亡羊补牢也不为晚。’臣听说过去商汤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纣王,虽然拥有天下,到头来终不免身死亡国。现楚国土地虽然狭小,然而如果截长补短,还能有数千里,岂止百里而已?
大王难道没有见过蜻蜓吗?它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间飞翔,低下头来啄食蚊虫,抬头起来喝甘美的露水,自以为无忧无患,又和人没有争执。岂不知那几岁的孩子,正在调糖稀涂在丝网上,将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场将是被蚂蚁吃掉。
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黄雀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仰起身来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鼓动着它的翅膀奋力高翔,自己满以为没有祸患,和人没有争执,却不知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将要向七十尺高空以黄雀的脖子为射击目标。黄雀白天还在茂密的树丛中游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肴,转眼之间落入王孙公子之口。
黄雀的事情可能是小事情,其实黄鹄也是如此:黄鹄在江海上遨游,停留在大沼泽旁边,低下头吞食黄鳝和鲤鱼,抬起头来吃菱角和水草,振动它的翅膀而凌驾清风,飘飘摇摇在高空飞翔,自认为不会有祸患,又与人无争。然而他们却不知那射箭的人,已准备好箭和弓,将向七百尺尺的高空射击它。它将带着箭,拖着细微的箭绳,从清风中坠落下来,掉在地上。黄鹄白天还在湖里游泳,晚上就成了锅中的清炖美味。
那黄鹄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蔡灵侯的事也是如此:他曾南到高陂游玩,北到巫山之顶,饮茹溪里的水,吃湘江里的鱼,左手抱着年轻貌美的侍妾,右手搂着如花似玉的宠妃,和这些人同车驰骋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国家大事。却不知道那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进攻命令,他将要成为阶下之囚。
蔡灵侯的事只是当中的小事,其实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随着君王的车辆,驰骋在云梦地区,根本不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却没料到,穰侯魏冉已经奉秦王命令,在黾塞之南布满军队,州侯等却把君王抛弃在黾塞以北。”
熊横听了庄辛的这番话之后感到背脊发凉,全身战栗。——怎么自己过去完全没感觉到丝毫的危险呢?
庄辛接着又帮熊横仔细分析了当时各国的形势,最后还鼓励他说:“虽然秦国占领了楚国都城,但楚国还有纵横几千里的土地,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错误做法,秦国是灭亡不了楚国的。”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楚顷襄王于是得以重拾信心,他从此罢淫乐,勤理政,喜纳谏,重用正直善谋之人,据说还为自己立下了一条楚国不兴则不食肉的戒律,颇有一点卧薪尝胆的意思。
熊横在城阳期间主要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以申息之师为主力,并陆续收罗东部的残军,以及收编逃难楚人中的青壮男丁,共得到十几万人,他对这支部队进行了严格的整编训练。第二,封庄辛为阳陵君,授予执珪,并赐予他淮北大片土地,以表彰他直谏之功。第三,派人迎取庄邑女庄侄为襄夫人。
在失郢的次年,也就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7年),重新编练的楚军初试锋芒,收复了巫郡、黔中郡失地。不过,还没等熊横的巫山旧梦重温,秦国就再次派蜀守张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史记·秦本纪》)。虽然巫郡、黔中郡虽然得而复失,巫山云雨又再一次被截断,但初战的胜利还是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扭转了鄢郢之战后楚军萎靡不振的士气,重温旧梦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楚顷襄王二十三年 (前276年),熊横趁秦将白起伐魏的良机,再次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反攻。由于楚顷襄王熊横为这次反攻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在行动前派人远赴滇池联络庄蹻将军,要他从南部攻秦,以牵制对方的兵力,因此,楚军得以再度收复了巫郡和黔中郡。不久后,楚军又抓住秦主力北移攻打三晋的机会再次出击,一举收复了秦国在鄢郢之战中所掠的江旁(鄂东、赣北)十五邑。
楚顷襄王熊横临都城郢(城阳)大约三年光景,他在这里励精图治,力求挽楚国于即倒,其后还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包括对他来说别具生命意义的巫山,虽然在总体上功不抵过,但也算得上是难能可贵的。
待形势稳定后,楚国君臣考虑到陈(今淮阳)传为“太昊之墟”,自从楚悼王灭陈后,楚国已经在这里苦心经营了多年,同时,陈地西北有韩、魏两个秦国的敌国为屏障,西南有楚之昭陵、上蔡等军事要地为依托,又有汝水迂回,构成天然防线,故在收复江旁十五邑不久,楚顷襄王熊横就率领文武大臣正式北徙,移都于陈,史称“陈郢”。
楚顷襄王共执政了三十六年:前二十一年,除了辞赋之外一无是处;后十五年,知耻而后醒,奋发图强,让楚国得以续命几十年。
虽然楚顷襄王最终还是完全醒悟了,可是这醒悟毕竟来得有点晚了。正如下围棋一样,要是在中盘阶段落后太多的话,在后面再怎么努力也是扳不回来的,除非对手突然脑筋短路。楚顷襄王在现实当中失去了极其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就让楚国如同在棋盘上失去了一举决定决定胜负的天王山,他在之后所做的种种努力,不过就是楚国在落日前的一抹余晖罢了。
所以,从楚顷襄王的故事里面,所能够贡献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教训就是,在我们短短的一生当中,最让我们消费不起的,就是我们自己的青春。
脑洞爆裂:
假如屈原没有投江,他能够在楚顷襄王完全醒悟后起到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呢?
脑洞大开五千年(89)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