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替代了南北朝期间的察举制,变成了朝廷选择官员最基本的依据,所以民间当中的中低层读书人才有能力前往社会上流,取得能够施展自身才能的机会。而我们所知的秀才,在科举考试当中同样是一个等级,那么秀才相当于如今何种学历呢?本科生能考上吗?别再被电视剧骗了。在《武林外传》之中有位角色名叫吕秀才,他作为秀才,却在同福客栈当中做着算账的活,导致人们认为秀才等级十分低下。

在《儒林外史》之中,范进最开始考上秀才,屠夫也仅仅用一些猪大肠进行庆祝,但在范进中举以后,态度却与之前恰恰相反,范进也今次陷入发狂,而鲜有人知的是,秀才也并不是轻易可以考上的。古时候的人文盲众多,在众多名著之中都有这种桥段,官府将一张告示贴在城门口,围着的人很多,却几乎都不识字,这是就要有一个读书人大声读出来,这才可以解决所有人的困惑,而这能够证明古代读书人少之又少。

而秀才更是稀少,在古代,读书人想考取功名,先要在自己所在的县郡州府参加初试,名为“府试”,而这些读书人被称之为“文童”,只有通过初试后,才被叫做“童生”。初试就会筛掉众多人,而通过的人需要继续考,通过“院试”之后,才被叫做秀才,而大多数人都被考到了童生考试当中,没有办法更上一层楼,五六十岁的人还在考取秀才也是极多的。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是为老童生,这些人无法得到政府的扶持,也无法当官,只能够在私塾做老师,地位极低。但中了秀才后就大不一样了,他们的地位可以有极大提高,政府当中的官员就是从秀才当中选出的,所以他们可以受到政府扶持进行念书,虽说没有去那里,但地位却并不低下。

清朝当时有相关规定,秀才见到县官可以不跪拜,并且犯了罪过不允许被刑罚处置,必须要县令上报上级,将其秀才资格拿去,才可以实行刑罚。更重要的是,古人一般都要缴税徭役,而秀才这两个都可以不用,并且还能够带两个家中男丁取消徭役资格。所以古时候的众多秀才都是大富人家争着巴结的人,以前的秀才多数都是白衣飘飘的形象,而这都是经过政府许可的。

而在清末时期,全国所有地方加起来的秀才大致50万人,而每一年中秀才的人大约占据国家人口比重的万分之一。而现在我国每一年所招录的博士生人数在5万,每一年仅万分之三的人可以考上博士,换而言之,秀才的地位与现在的博士大差不差,但秀才的权益要高于博士。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