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小娱
1998年,湖南卫视来了一个新主持人。
这位年近三十的小伙子,既不高也不帅,进台时体重高达200斤,和大家心目中传统主持人俊男靓女的形象差得比较远。
其他主持人忍不住私下嘀咕,现在台里选人已经如此没底线了吗?
不光是他人质疑,连新人马东本人都不明白自己何德何能,得以进入湖南卫视。
马东更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半生喜悲也将从此处展开。而多年后,他回头望去,竟只能以无言作为自己半生的总结词。
1968年,马东在哈尔滨出生。
三年后,马东回到北京,第一次见到爸爸马季。年幼的小马东开口一声清脆的“叔叔”,喊的他老爹一行老泪。
那时的马东还意识不到,父亲的眼泪里包含了多少的无奈与心酸。
对于当时的马东而言,比起久未相见的父亲,可能幼儿园的吸引力更大些。在幼儿园,马东释放天性,回归自然,怎么闹腾怎么来,玩得很嗨。
但幼儿园的老师们,害怕马东这种本真的快乐会传染给一整院的孩子。为防止大家一起释放天性,幼儿园把马东退回给“原厂制造商”,结束了他为期半年的幼儿园生涯。
虽然被劝退,马东依旧乐颠颠地过着日子,混进小学。那时候,马季儿子的身份让他自带光环,大家把对马季先生的喜爱,爱屋及乌也给了他,这让马东有些小开心。
不过福祸相依孰知其极,高年级同学们觉得,老子英雄儿好汉,他们听不到马季先生的相声,就退而求其次,听他儿子说。
于是每每放学,便有马季先生的狂热粉丝把马东围到墙角,把书包往他脸上一怼,让他“说一段”。
弱小无助且无语的马东只能以柔克刚,张嘴就哭,一直哭到小伙伴们心软,此事才算作罢。
过后马东跟老师反应情况:“老师,今天有人截我”。老师拍案而起:“真的吗,来来来,过来,说一段!”。
略感绝望的马东,很早就体会到了星二代的悲哀。但更让他难受的是,他不会说相声,就是因为自己有一个做相声演员的父亲。
其实马东小时候挺喜欢相声,嘴皮子也挺溜,算得上有些天赋。
但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深知这条路不好走的马季先生,对马东直言:“你不适合相声,你根本就不是这块料”,就此断了马东的念想。
马季先生没想到,46岁的马东会在《奇葩说》上说起“群口相声”。
可见世事无常,亦是马东也料不到,自己日后的悲喜如他喜欢的《红楼梦》一样,早被命运安排好了,躲不掉,避不开,绕不过。
待到马东中学毕业,为了儿子有个好出路,马季拿出了自己的毕生积蓄把儿子送到澳大利亚学计算机。
但马东留学时的待遇,却完全不符合他星二代的人设。
在澳洲,马东和其他穷学生一样,要靠打工糊口。刷盘子,打零工,清洗袋鼠的睾丸袋,他把能吃的苦都吃了一遍。
苦熬了几年后,马东按原计划进入IT行业,告别了自己惨兮兮的打工仔生涯,实现了财务自由这个小目标。
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物质充实的马东也未能幸免。工作了几年的马东逐渐膨胀,居然开始当起了“作精”。
就因为看了一档节目,马东突然“发神经”要换职业。本来这个想法就挺“作”了,没想到马东吃了秤砣铁了心。他不顾家人反对辞了职,以二十七岁的高龄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再读学位。
其实从澳洲回来的马东也挺惆怅,毕竟他也摸不准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心里没底。无处排遣的马东只能在首都的各色美食里寻到些许慰藉。
三年后,体重与知识齐飞的马东进入湖南卫视,当起了主持人。
观众们对湖南台忽然多了这样一个体重颇为敦实的主持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很快,马东就用实力证明,他不光身材敦实,才华也很丰满。
多年后,汪涵回忆过去,还感叹:“马东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冲击”。
其实当时初入湖南卫视,马东也是一脑门子问号。他不明白同为主持人,为何隔壁李湘能坐商务舱,而他只能挤经济舱。
想来想去,马东给出的结论是:他主持不了综艺。
30岁时的马东像个毛头小伙子,他觉得无限风光在险峰,综艺自然不在他的视线范围内。
节目第一期,马东采访了民工与弃婴,探讨的话题相当勇猛,由“弃婴”问题,扯到民政局,又扯出社会学家李银河,探讨起少数人的爱情。
那两年,马东恣意挥洒,一路奔驰,感觉挺爽。但在马东的速度与激情里,台领导们却体验了一把过山车嗖嗖驶过,后背全是汗的滋味。
为了防止车速过猛,不少领导都致力于教马东“安全行驶”。但一身是胆的马东像极了学校里的中二愣头青,轮番和总导演,制片人,副台长吵架,努力坚持自我。
直到两年后节目叫停,被现实好好上了一课的马东才知道,成人的世界不能任性。
节目停播那天,马东在众人面前哭的像个200斤的孩子。那年,他学会了悲凉一词,他说:悲凉就是无从反抗。
离开湖南卫视后,马东变得沉默。
他去央视做起了《文化访谈录》的主持人。这次,马东收起了锋芒,变得十分柔软。
但是温柔刀,也可以刀刀毙命。
采访郭敬明时,马东温言细语,像个拉家常的知心大哥哥。可聊着聊着,郭敬明就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一步步被问到怀疑人生的郭敬明,情绪崩溃,以内急暂停了访问。不知那天一向脆弱的小四是不是哭晕在厕所。
虽然那时候《文化访谈录》的收视率老是垫底,但马东在央视却混得不错,他像游戏里吃了金币的超级玛丽,越蹦越高。
从主持人,升级成制片人,又从制片人一跃而上,成了春晚导演。
与此同时,马东体内“作精”的洪荒之力又一次爆发。日渐沮丧的他,觉着自己在央视把能做的都做了,是时候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了。
就这样,45岁的马东眼一闭心一横,扔掉了自己的黑西装,也扔掉了所有的条条框框,毅然从央视离职,开始自己创业。
谁都没想到,60年代的马东居然身穿苏格兰小裙子和一群90后嘻嘻哈哈搞起了《奇葩说》。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他还搞得挺好。
《奇葩说》第二季开录前,为了身体力行奇葩宗旨,马东特意去割了眼袋。
回来后合伙人骂他有病,马东回:这多大点儿事儿呀,赵忠祥老师20年前就割了。
在《奇葩说》里,马东仿佛找到了自己理想国。
面对摄像机,他可以拿着木鱼,和一帮90后插科打诨,也可以舌枪唇剑,火星四射,总结出“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这样一阵见血的话。
郭德纲评价马东,说他“早早就活明白了”。
当别人给《奇葩说》高度评价,赞其拓宽知识边界时,马东的回答却显得很是谦卑,他说“我们只是想做个娱乐节目”。
用了十几年时间活通透的马东和许知远对话,说自己底色悲凉。这时候人们才发现一辈子靠“嘴”吃饭的马东,不知何时起开始,喜沉默,寡言语。
有人说这是马东变聪明了,也有人说和十几年前比马东变味儿了,他不再是他。
对于马东而言,过去的十几年所经历的悲喜,不过是一句“历史就是遗忘”。至于他想忘掉的是什么,无人知晓,一如大家看不懂他在”作“中挣扎前行,图的是什么。
毕竟出走半生,归来时能仍是少年的,有几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