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金醉。

上次有人留言,说我是魔宙唯一看得懂日历的人。

这是极高的赞赏,捧杀我了。

今晚,我拖更了。

原因简单:这几天陪助手桃十三去医院,时间太仓促。

桃十三写的故事,你们应该看过,比如《盲贼》、《偷拐抢骗》。

不过,你们还不了解他。

借着这次拖更,把今晚我俩在医院聊的话题分享一下。

桃十三是个总担心自己生病的年轻人——过多的熬夜、疲劳或突变的天气,都让他觉得不安。

我说,你是潜意识里想生病吧,生病不用写故事。

借用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中的说法,生病有时候是种心理体验,会让人变得很有趣,或显得很忧伤。

比如,十九世纪,结核病的人,看起来就有一种优雅的风度。

当时一位得结核病的瑞士作家写过这么一段话——

灰云低垂,边缘处是稀薄的皱褶,远山上轻霭如缕;大自然失去了希望,落叶飘零四处,像是年轻一代在无法治愈的悲伤中潸然而下的失落的泪影……

……只有冷杉才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在这充满全宇宙的结核气氛中茕茕孑立。

虽然桃十三只是普通发烧,但他说,他也有类似「优雅」的体验。

于是,我俩聊到一个话题——

某个时代的人,会流行什么病,吃什么药,就是这个时代的一种侧写。

比如,几年前到处都是无痛人流的广告。

过了几年,这种广告可能变得越来越少。

因为时代潮水的方向变了,需求也变了。

二十年前,没人提过劳死。二十年后,就出了各种预防猝死的保健药和健康理疗服务。

一个时期的广告是老人药多,还是婴幼儿药多,统计学分析一下,说不定能推测社会年龄结构。

一个时期流行吃进口药,还是国产药,能说明当时的社会状况,乃至国际关系。

五四运动前后,日本仁丹在中国流行,但当时兴起抵制日货运动。

媒体上就出现了大量国货广告——人丹。

仁丹本是日本货。民国初年,上海的黄楚九创制了国产"人丹"。非常快销,引得日本"仁丹"商人的忌恨。不久,日商就以"冒牌"的罪名将其告上法院。双方在这场诉讼中各不相让,官司一直打到了北洋政府大理院,持续了近十年。随着五四爱国运动的到来,"使用国货、抵制日货"的呼声渐高,官司最终以人丹胜诉结束。

往大了讲,药品广告里能看到某个时期的社会开放程度、人们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

尤其能体现,当时的人希望什么,害怕什么——药品广告是种社会的隐喻。

于是,我俩就翻开电脑里存的民国广告图,专挑卖药的广告看——说不定,能发现太爷爷那个时代的隐喻。

这是个专卖儿童药的大药房。看了一晚上,我俩也没弄明白,六根清净的和尚意味着什么。

当时的拜尔牌阿司匹林是救命药,专用美女做广告。

不叫药丸,也不叫药片,叫药饼。

六神油,看起来是风油精之类的,防中暑。

美容是各时代的刚需,估计也是每晚睡觉前喷一喷洒一洒?

这个是从内往外美容,看底下地址,北京前门有售。

这个是天津的,看起来治的病很多——但还不算多,往下看就知道,民国最流行的是包治百病的神药。

这是药房自创无极丹药,光主治症状达到十六项,神药。

天下第一,善治百病——口气挺大。

很明显,肺结核当时还没法很好治疗。鲁迅、萧红、郁达夫都是这病死的。

那时候补血药挺流行。

看了这个广告,真的会有病人敢去治牙吗?

虎标牌的药,是二战期间前线战士最需要的。

家用虎标,原来也是美女广告的路子。

虎标永安堂,因为老板叫胡文虎,特喜欢虎,所以起了这么个品牌名儿。

品牌形象也坐实了,美女与野兽,驰誉寰球。

这个算是明星广告,秀兰邓波儿加卓别林。不过,不理解为啥药起了个菜名。

这个是保健鱼油,现在仍在流行,各个年龄段适用。

触目惊心的广告词:保命!看起来是男人的药——画上的男人有点像涛涛。

最佳淋病特效药广告词——

男:妹妹我怪你。

女:勿要怪妹妹,只要怪自己。

今宵离别后,下次勿敢来——因为一夜温存销魂,真个身染淋病,害子害孙。

民国时的性病广告文学性很强,文案写得兼具故事性和韵律感——

安乐特淋世界驰名,药力最强,治淋最快,早服早断根,迟服迟断根,不服永不断根。

活地狱——好像也是淋病。

还有名人代言广告。

金华公安局长杨永熙说,如意膏真奇效。绘声绘色讲了一件事儿,左边还挂着手绘的“玉照”。

最后再来一张——本来想哪天留着给徐浪用,没想到今天我用上了。

差不多先这样,下周六见。

晚安。

文中未图片均来自网络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