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景说史
辽国萧太后是辽景宗的皇后,是辽圣宗的生母,聪慧有才干,圣宗当皇帝的时候才12岁,萧太后临朝称制二十七年,萧太后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辽国在她的统治下,步入了全盛时期。
《契丹国志》卷七:尊母萧氏为承天太后,临朝称制凡二十七年,乃归政于帝。
萧太后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墓葬被破坏
萧太后是不折不扣的女中豪杰,女强人,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不仅管理国家有方,而且还亲自带领三军和宋朝打仗,是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女军事家。
萧太后对辽国的贡献很大,以至于她死后,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她的美好的一些传说。萧太后死后,和辽景宗合葬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富屯乡龙岗子村,因为大多数辽代皇家陵墓都无人管理无人保护。
当时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非常痛恨辽人,在连宋灭辽后,将辽国皇室的陵墓通通破坏,导致墓穴里的很多陪葬品被抢夺和破坏,萧太后所葬的乾陵也没能幸免。
第一次,辽天庆九年,金兵毁乾陵,显陵凝神殿,安元殿并皇妃子弟影堂,地面建筑焚烧殆尽,两陵均被挖开,内中金银珠宝被盗掠一空。
第二次,金迁都汴京后,辽地荒芜,南方盗墓盗贼大规模趁虚而入,将辽陵又洗劫一遍。
第三次,民国初年,乾显二陵被当地饥民挖掘
第四次,1931-1939年,日本打着调研之名又将辽陵挖掘一遍。
第五次,1994-1999年,东子为首的盗墓集团拉网似挖掘一遍。
第六次,2003年,乾陵再次被盗。
萧太后的名气很大,因此萧太后的陵墓被盗墓贼光顾过数次,陵墓内宝物早被洗劫一空。1995年,在考古工作者进行抢救性的发掘时,有了意外的收获,就是发现了萧太后的一件寿衣。后来按照考古学家的估值这件寿衣价值就高达34亿。
价值34亿元的寿衣为何被有人问津,难道是盗墓贼不敢碰吗?
萧太后的这件寿衣,全名叫“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它是由一片长约60厘米、宽约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还有两片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的。
而且此衣服图案众多,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对于现代人来说,绝对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那为何萧太后陵墓被盗多次后,这件寿衣没有被盗墓贼拿走呢?
第一个原因是盗墓贼进入到陵墓后,都会拿走值钱的金银财宝,他们根本认识不到这个寿衣的价值,再加上一般盗墓贼进入陵墓都是胆战心惊的,拿到其他宝物就会早点收拾好了出去。
还有一个原因是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寿衣这类东西不吉利,更何况还是被尸水浸泡过的寿衣。如果沾染了寿衣就会沾染晦气,不利于自己的财运,自然不会花费心思去盗取寿衣。
即便辽国萧太后寿衣价值34亿,但是因为盗墓贼的不识货以及意识里对寿衣的偏见导致了一直无人敢碰。
结束语:
萧太后的黄金寿衣一出现,就立刻引起了轰动,它的出现使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考古队在河北省满城县,发现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陵墓里的“金缕玉衣”也黯然失色。
中山靖王里的“金缕玉衣”估价24亿,而萧太后的“金丝寿衣”做工更加精细,它是由10730克黄金和上百枚大小不一的宝石制作而成。著名的文物专家裴元博先生估价至少34亿,比金缕玉衣贵了足足10个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