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暴风雨》探班照,濮存昕在剧中饰演濮思洛

国家大剧院版话剧《暴风雨》

即将上演——

“为什么四百年之后,

我们还在演莎士比亚?”

文|中国艺术报记者  吴华

实习记者 邓立峰

图|肖一

拿今天的话来说,莎士比亚是位“高产”的作家,他为世人留下了38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2首叙事长诗和部分杂诗。1611年,在莎士比亚47岁的时候,他留下了自己独立完成的最后一部剧作《暴风雨》,而这部剧作被认为是“集莎氏文学造诣之大成的作品”,被称为“诗的遗嘱”。在继《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李尔王》《威尼斯商人》等莎士比亚戏剧之后,国家大剧院终于把《暴风雨》搬上了舞台,8月9日至15日,国家大剧院版话剧《暴风雨》将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亮相。

话剧《暴风雨》导演提姆·修普

“排这部作品,我首先要思考的是,《暴风雨》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国家大剧院邀请了英国著名戏剧导演提姆·修普来指导这部话剧,提姆·修普认为,“《暴风雨》是一个不寻常的作品,它把一些容易辨识的元素摆在人们面前,又将它们混合成一个稀奇的故事”。在《暴风雨》的故事中,被篡位的公爵、被流放的公主、有灵性的精灵及背叛、复仇、爱情等欧洲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元素应有尽有。安东尼为篡夺爵位联手那不勒斯国王陷害了自己的哥哥、米兰公爵濮思洛和三岁的美兰德公主,使他们流亡到一座荒岛。濮思洛征服了岛上的精灵。十二年后,安东尼、那不勒斯国王和王子等一众人乘船途经这个荒岛,濮思洛用法术唤起了一场剧烈的狂风暴雨,掀翻了他们的船。安东尼和那不勒斯国王在面临暴风雨所带来的灾难时,发现了生命中有远比金钱和权力更重要的东西,他们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感到羞愧和悔恨。濮思洛宽恕了他们的罪过,并把女儿美兰德嫁给了王子……

“这个故事混合了爱、恐惧、危险、复仇、愚蠢、醉态,这些莎士比亚作品中常见的元素都可以在《暴风雨》中找到。而所有人性的侧面在《暴风雨》中也都有体现,这也是莎士比亚戏剧迷人的地方。”提姆·修普表示,他排《暴风雨》,必须去考虑公爵是怎么想的、公主是怎么想的、政客们又是怎么想的,甚至要考虑精灵是怎么想的,“只有让观众感受到作品中人性的真实,这场跨文化的戏剧表演才是成功的。”

话剧《暴风雨》探班照,濮存昕在剧中饰濮思洛,李小萌饰美兰德

在《暴风雨》中饰演濮思洛的是著名演员濮存昕,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试着跟濮思洛进行了一次“对接”。“刚接触这个剧本时,我想起小时候的一段经历,那时我被同学欺负,打不过人家,就一直幻想着怎么去报复他,我想着偷袭他一下,或让班上的同学替我揍他。而这个心理的经历,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濮存昕觉得,这不是跟濮思洛的经历很像吗?濮思洛含冤受辱12年,一定是心中存在着报复的想法,才会唤起那场暴风雨。“我演这个角色,必须要找到跟这个角色相关的经历,来产生心理上的体验。”濮存昕说。

话剧《暴风雨》探班照。在剧中,大量的纸张被用来作为道具拉扯、撕碎,象征着肆虐的暴风雨

同样,作为一位“32岁的妈妈”,为了演好15岁的公主,饰演美兰德的演员李小萌也对“怎样展现出公主心中最强大的爆发力和冲动,及公主对人类和世界的渴望”进行了一番思索,这是一个“不断对自己打破重组的过程”。

“为什么四百年之后,我们还在演莎士比亚?为什么今天大家会在北京看一个英国人写的故事?我想是因为在莎士比亚创造出来的这令人兴奋的故事、这充满音乐性的戏剧中,充满了人性的真实,而这种人性的真实是跨文化、跨地域的。话剧演员有责任去展示这样的真实。”提姆·修普说。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艺术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