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阳市委党校隔离观察点护士长张岩说,这里的医护人员并不愿意称这些隔离人员为密切接触者,而是称他们“同学”,护士就是他们的“班主任”。为了缓解隔离人员的紧张情绪,医护人员把彼此的称呼改为“班主任”和“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已经有一批又一批的“同学”接触隔离,顺利“毕业”。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市委党校开启学习之旅,接下来的14天,希望大家能够和谐愉快地一起坚守,一起等待胜利,加油!”2月7日开始,每当沈阳市委党校隔离观察点接收隔离人员。沈阳四院驻守隔离点的护士都要为“新同学”举办“开学仪式”。为了缓解隔离人员的紧张情绪,医护人员把彼此的称呼改为“班主任”和“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已经有一批又一批的“同学”接触隔离,顺利“毕业”。

“来到这里的隔离人员,第一个反应就是恐慌。尤其是境外回国的隔离人员,一下飞机就到隔离点,有的就会出现情绪,这是考验我们细心耐心的时候。我们医护人员商量后,为此特别设置了‘隔离不隔爱’的微信群,大家在其中互相沟通交流,能够缓解很多心理上的压力。”沈阳市委党校隔离观察点护士长张岩说,这里的医护人员并不愿意称这些隔离人员为密切接触者,而是称他们“同学”,护士就是他们的“班主任”。这样会让隔离人员更快地去掉心理包袱。

据了解,三月以来,入境的隔离人员逐渐增多,这些人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仅有两岁半,而他们的医疗保障和心理疏导都要靠医护人员来完成。19岁的大伟(化名)从境外到沈阳转机后被送到观察点。“这孩子压力很大,对海鲜过敏还挑食。”到达隔离点后,大伟就问护士们:“你们能记住我吃什么,不吃什么吗?”“我们细心地为他进行了特殊备注,为他安全提供食物。有一天我正在上夜班,他突然问我:‘班主任,我有点饿了,能给我弄点吃的吗?’这时候已经后半夜了,我身边也只有医院给配的方便面,就送给他。结果,他说那是最好吃的方便面,给我们点了大大的赞,从此,他也成为‘班级里’的‘优秀生’。”医学观察点医疗组护士沈明霞说。

不仅19岁的留学生变成“优秀生”,一些已经解除隔离的“老生”还经常在微信群里帮助刚刚进入隔离期的“新生”适应隔离生活,给出各种攻略。“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一起面对疫情,一起战胜疫情。”张岩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