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机器人总动员”继续在北京上演。炫酷的机器人不仅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还在康复领域大显身手。

8月15日至8月19日,由北京市政府、工信部、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北京市经信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以“共创智慧新动能,共享开放新时代”为主题,由论坛、博览会、大赛、地面无人系统活动四大板块组成。

除了展览,机器人大会的赛事也是亮点纷呈。意念操控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景,如今脑—机接口技术正在把科学幻想带进现实。在BCI脑控类赛事中,参赛者戴上脑电帽,就能凭借专注的“意念”操控、选择屏幕上的小球、光标和汉字移动。机器通过对神经系统活动的识别读取人的“意念”,以完成大脑发出的相应指令。

目前,脑-机接口(BCI)技术在人与机器人的交流沟通领域有重大使用价值,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应用、助残康复、灾害救援、娱乐体验等多个领域,同时能改善脑瘫患者、渐冻人等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在大会上,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医工交叉研究院就展示了正在研究中的“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由AR眼镜、无线脑电采集设备、外骨骼机器人和终端组成。“原理是模仿夏虫类生物的外骨骼结构,通过穿戴方式的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失能残疾人恢复和增强运动、行动技能。AR眼镜是脑刺激的方式,将诱发和强化脑意念的信息叠加在真实场景中。”学院教授徐光华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这也意味着,未来通过人机协同,当机器识别患者的脑电信号为“行走”时,外骨骼将开始运动,可以帮助中风或者截瘫患者康复和运动

大会还展示了多种医疗机器人,其中,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国际上唯一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骨盆及四肢骨折手术的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填补了上颈椎机器人手术的国际空白。其螺钉置入精度高达0.8毫米,术中辐射减少70%以上,手术效率提高20%以上。目前,已在全国4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常规临床手术,完成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4200余例。

来源:北京晨报

编辑:广东省残疾人新闻宣传促进会

【新朋友】点击上方蓝色字“广东残联”加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好友

【助残咨询热线】12385

【今日头条】打开APP关注\搜索“广东残联”

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手语新闻”

播出时间:每日17:00——17:30

1.电视收看: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实时收看;

2.网络收看:登录“荔枝网”,选择“直播”栏目的“新闻频道”,再点击“正点报道”栏目即可;

3.手机等移动终端收看:下载“荔枝台”App,选择“直播”一栏、“广东新闻”频道即可实时观看。

广东新闻广播《自强之声》播出频率:FM91.4

播出时间:每周二上午11:00-11:30

我们向您征稿啦!

亲们:

欢迎您关注“广东残联”公众微信号!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为广大朋友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广东残联特向您征集稿件,欢迎您将相关内容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