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功近利的今天,让我们重温“镭”的发现,感受应有的科研精神

大写的尴尬——中国近代无大师

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传播,离不开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学科的支持,正是这些科研成果的累积才有了今天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然而现在的学术界存在着众多急功近利的所谓学者、科学家。他们要的是短期就拿出科研成果,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这也直接造成中国多年无大师的尴尬。

在急功近利的今天,让我们重温“镭”的发现,感受应有的科研精神

居里夫人

现在就让我们回顾居里夫人1998年12月发现镭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的执着精神。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两项诺贝尔奖得主。因为长期研究放射性物质,患恶性白血病逝世。

在急功近利的今天,让我们重温“镭”的发现,感受应有的科研精神

工作中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实验室条件极差,夏天,因为顶棚是玻璃的,里面被太阳晒的像一个大烤箱。冬天,冻得人都快僵了,居里夫妇克服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废矿放入冶炼锅熔化,连续几小时不停的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材料,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这一干就是五年。最终从几十吨的矿物残渣,历经几万次的提炼,终于得到了0.1克的镭。

在急功近利的今天,让我们重温“镭”的发现,感受应有的科研精神

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奖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功成名就的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这种精神令人钦佩。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

在急功近利的今天,让我们重温“镭”的发现,感受应有的科研精神

我想发财

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朋友们,你们知道么?当初镭的身价,每克曾高达七十五万金法郎!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么?

在急功近利的今天,让我们重温“镭”的发现,感受应有的科研精神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科学院院长晓发尔:“玛丽·居里,您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竭诚献身工作和为科学牺牲的伟大妇女,一个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中始终为分外的责任而工作的爱国者,我们向您致敬。您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您那儿得到精神上的益处,我们感谢您;有您在我们中间,我们感到自豪。您是第一个进入科学院的法国妇女,也是当之无愧!”

在急功近利的今天,居里夫人发现镭的历程是永不言弃的典范,是淡泊名利方成始终的科研精神的完美诠释,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真正学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