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护士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为护理工作在抗击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2020年5月12日下午2:00,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晓静、华东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陈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普外科护师陈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冯升,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原标题:上海护士共9.71万人,男护士占2%

2020年5月12日下午2:00,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晓静、华东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陈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普外科护师陈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冯升,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郑锦表示,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第109个国际护士节。今年的护士节主题是“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健康委向全市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节日快乐!

随着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上海护士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本市拥有护士9.71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45.5%,近5年来护士人数增加28.8%。

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37.76%;男护士约占2.1%;35岁以下人员占59.64%。 当前,护理服务理念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模式进一步向“围绕患者身心健康需求”转变,努力向患者提供全面护理服务。上海护理事业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护士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护士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上海已形成“新护士岗位培训-专业护士适任培训-专科护士提升培训”三级培训体系。自2005年开始,市护理学会先后培训重症监护、造口伤口失禁、血液净化等领域护士1.5万余人次,极大提高了护士的专科护理技能。

形成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PICC护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乳腺疾病护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糖尿病护理管理、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疑难伤口护理门诊等一批深受患者称赞的专科护理项目。

二是优质护理不断深入推进,护理服务延续至社区和家庭。

早在2010年,上海就启动“优质护理活动”,持续推进优质护理资源向基层辐射。目前,全市所有二、三级医院已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创建有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借助“互联网+护理服务”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

近年来,涌现一大批提供延续性上门护理的品牌,如长宁区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美小护”品牌,每年提供上门护理服务2000余人次。

三是护理专业人才不断发展,学术水平持续提升。

上海注重护理专业学历教育和综合能力提升,有3家医学院开设护理博士点、5家医学院招收护理硕士。积极开展临床护理研究、护理器具创新展评、临床护理成果奖励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学科还积极融入国际学术研究,复旦护理学科连续两度进入全球护理学科百强,护理学院胡雁院长等3人担任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全市近50位护士加入国际护理或其他学术组织并担任委员等职务。 上海护士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为护理工作在抗击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面对新冠疫情,上海广大护理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舍小家顾大家,英勇无畏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