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心学”开山祖——陆九渊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他讲学于江西象山,后人又称他为陆象山。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

本心:“本心”是陆九渊哲学的重要概念,陆九渊的学问就很强调“发明本心”,这一概念主要来自孟子。陆九渊说:“孟子曰‘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此天之所与我者,我固有之,非由外烁我也,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此吾之本心也。”“仁义者,人之本心也。孟子曰‘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又曰‘我固有之,非由外烁我也’,愚不肖者不及焉,则蔽于物欲而失其本心。贤者智者过之,则蔽于意见而失其本心。”

陆九渊认为,任何人都有先验的道德理性,他称之为本心,这个本心提供道德法则、发动道德情感,故又称仁义之心。这本心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是人本来就内在固有的,而不是从外面得来的。一切不道德行为的产生,最终是由于“失其本心”。本心丧失,对于愚、不肖者来说是来自于物欲,而对于贤、智者来说来自意见。道德修养的功夫,就是要去掉这些物欲和意见,而恢复本心。

陆九渊还认为,孟子所说的四端之心,其实就是他说的本心:“四端者,即此心也。”这本心也是天赋的,原来具足的。“天之所与我”,即此心也。总之,孟子的一些重要概念都被陆九渊用本心统摄了起来,也可见他的学问的确是来源于孟子。

心即理:陆九渊认为,本心就包含道德法则,具有可以普遍化的理。他说:“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也。”这个心就是孟子所说的“仁义之心”、“所同然”、“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的“几希”、“四端”。这个心是人人所同有的,而且每个人对此理都有相同的感受,是具有普遍性、公共性的,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陆九渊进一步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而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理乃是天下之公理,心乃天下之公心,圣贤所以为圣贤,不容私而已。”

从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意义来看,陆九渊所说的心实际上是一种宇宙的实体,而个体的心则是其具体的表现。所以他才会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陆九渊并不因此就认为理完全存在于心内,而不承认有外在客观的理。他说:“此理乃宇宙所固有。”“此理在宇宙间,固不因为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这表明他承认理的客观性。人们的活动不能违反理的客观规律,必须顺应这种规律才能趋吉避凶:“此理在宇宙间,谁能逃之?顺之则吉,逆之则凶。”

以上表明,不管“理”是道德法则还是普遍规律,陆九渊都不认为天地之理来自于人心。这个理既存在于人心中,同时也存在于宇宙中。“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强调内心的道德准则与宇宙普遍之理的同一性,而不是指宇宙之理是人心的产物。理的客观性、必然性、普遍性、可知性是陆九渊所不否认的,陆九渊所说的“心即理”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