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郭文杰 实习生邱楚阳(楹联由湖北省楹联协会曹克定、阙东明、皮治洪撰写)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首《无题》,恰如其分地赞美了无私奉献的春蚕精神。今日让我们走近三位不计得失、不辞辛劳,坚守数十年,帮助他人、造福一方的荆楚楷模,感受他们的大爱无私。

不让一个孩子成文盲残疾教师资助贫困学生38年

“不能让一个孩子成为文盲,不要让一个孩子失去希望。”这是汉川市开发区联心小学教师胡金才一直坚守的信念。从教38年来,他先后资助过30多名贫困学生,其中不少考入大学。

不计得失、不辞辛劳……他们无私奉献数十年造福一方

“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荣誉是过去的,我只想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把爱心传递下去。”胡金才告诉记者。

今年54岁的胡金才,不满1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弯曲变形。7岁时,原本无法上学的他,在教师高桂英的帮助下上学。1979年,胡金才成为柘树小学民办教师,立志把高桂英老师的爱心传递下去。“以前农村穷,很多家长不让孩子上学,因此每年开学后,我都会走访贫困家庭,告诉家长我会尽量争取帮他们减免费用。”胡金才说。

2001年秋,他听说贫家女孩高义千10岁还没上学,便带着新买的书包和一个月工资上门,承诺负担她的上学费用。2011年,高义千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目前正在读研究生。

上联:不负恩师愿 光闪残身 照明失学儿童路

下联:尽倾薪俸钱 露滋小草 染绿少春蓬户门

横批:滋露扶苗

(推荐单位:孝感市委宣传部)

悉心照看土司城遗址八旬老农倒在文物守护岗位

位于咸丰县尖山乡的唐崖土司城遗址,是湘、鄂、黔、渝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遗址之一。遗址的守护工作长期由一位农民承担——他就是已故的咸丰县唐崖镇唐崖司村农民陈照南。

不计得失、不辞辛劳……他们无私奉献数十年造福一方

“听老一辈人说,明朝时,陈家先祖被土司王招为驸马,在这里住了下来。”陈照南生前曾说,他家世代对土司城有着特殊的感情。1987年,陈照南与当地文管部门签订合同,以微薄薪水,承担起了文物管理、卫生清洁、解说等工作。

从此,他2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看文物。“父亲有时饭吃到一半,遇到有游客来,他放下碗就去讲解。”陈照南的小儿子陈忠有介绍,父亲常说,他守护的是不可复制的民族财产,这比什么都珍贵。

2014年3月26日,85岁的陈照南老人最后一次打扫完土司城,突发脑溢血去世。

上联:三旬风雨 身影依稀 最难忘石板路旁土司城下

下联:八五春秋 人生精彩 当无愧践行之道守护者功

横批:精神永驻

(推荐单位:恩施州委宣传部)

年高九旬仍坚持坐诊中医大师为十万患者减病痛

在湖北省肿瘤医院退休职工、主任医师陈延昌的诊室外,总是候满患者,不少外地患者甚至凌晨一两点钟就来排队挂号。

不计得失、不辞辛劳……他们无私奉献数十年造福一方

今年1月2日清晨,陈延昌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诊室。慕名而来的众多患者不知道,这一天是他90岁寿诞。当院方事先问他当天是否继续排班出诊时,他淡淡地说:“患者需要我,一切照旧!”

把患者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是陈延昌从医65年的铁律。他是我省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肿瘤的先驱,独创了肺癌、胃癌、肠癌、肝癌等15个常见肿瘤的单病种中草药方。他注重中医的传承和发扬,对药方从不保密。退休30年来,他一直坚持坐诊,用相对廉价的中草药帮助十余万名肿瘤患者减轻了病痛、延续了生命。

目前,陈延昌依然坚持每周出诊五天。“我个人精力有限,希望年轻人能不断完善药方,把中华传统医学发扬光大,帮助更多肿瘤患者。”陈延昌说。

上联:草药克癌 廿首医方藏奥妙

下联:倾情患者 九旬学力贯中西

横批:治癌之星

(推荐单位:省卫生计生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