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首20余字的小诗《苔》,一夜之间迅速传播,人人都在吟诵,一方面通俗易懂、适应大众,一方面积极向上、内含哲理,人们很容易地接受了她。

  “苔”本是生长在阴暗潮湿之处,不为人注意,也不被人欣赏,与其他花草植物比较,更显不出苔的皎洁,相反则是衬托了花儿的艳丽。作为“苔”,自己不自卑、不放弃,只要“白日不到处”,她就努力地开放、尽情地绽放,以此来展示自己。

  面对“苔”的不卑不亢,对处在平平常常环境中的人们来说,是一种启发,那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努力付出、积极作为,总有一天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在千千万万的诗词中,《苔》诗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小小的尘埃,静静的躺在距今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名没有利。同时,也是通过一群默默无闻的孩子和没有名气的老师的咏唱,让《苔》诗脱颖而出、家喻户晓,展示出“苔”的芬香,也成就了老师和孩子们的魅力。

  我们要学习《苔》诗中的内涵,同时也要感悟“苔”自身的成长——“苔花亦是花,芬芳依旧在。无需学牡丹,幽谷尽自开。”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需学习牡丹,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绽放自己的心态、畅想自己的梦想,真正地实现了“幽谷尽自开”的目的。

  这就是“苔”的精神——自信、励志、积极、向上,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作为小草,要美化好大地;作为绿叶,要陪伴好花儿;作为花儿,要装扮好环境,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生活就是快乐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何顾他人的评价?

  每个人都如苔花,从横的世界看,在一个家庭中,人人都是牡丹,但放在家族中,可能就是苔花;在一个企业中,董事长就是牡丹,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可能就是苔花;在一个地区中,行政主管就是牡丹,但从国家的范围看,可能就是苔花。而从纵的历史看,在当代一个人的事业功成名就、一个人的作为绽放无比,是牡丹的表现,但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就是苔花。故而“牡丹”与“苔花”并无二意,实则合二为一,牡丹有牡丹的娇艳,苔花有苔花的芳香,“牡丹”亦是“苔花”,“苔花”亦如“牡丹”,只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就会感觉到自己有时若“牡丹”艳丽,有时如“苔花”潇洒,从而真真正正地体验到“功成不必在我,只要我在其中”的美好境界…… (作者:文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