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年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毛泽东曾起笔名“子任”,寓意“以天下为己任”,以勉励自己。

1917年暑假将要来临的时候,他同在楚怡小学当教员的好朋友萧子升商量,怎样度过漫长的假期。他们定出的度假计划是十分奇特的:去当叫化子(湖南方言:乞丐)!身上一个钱不带,去作长途旅行,靠着乞讨解决吃和住的问题。这样,从社会的最底层来看社会,来看人情世态,必定能够看到许多平日看不到的东西。旧时有穷苦的读书人或失业塾师,到处给大户商号送对联或恭维话,作游学先生,以解饥困,社会上叫作“打秋风”。这是穷秀才一种解决旅途生计的办法:每到一处,遇上商店或者住户,就写一副对联送去,接受一点馈赠。结果,1个多月“乞讨生活”的游学,没有花一文钱。他们走过许多市镇,经过更多的冷僻农村,一路了解农民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以及社会风俗人情。萧子升放不下架子,向人问路,都要先整整衣服,干咳两声,然后开腔;还只愿进大户人家。毛泽东却态度谦和,谈话亲切,愿意进小户人家,尤其热心于访贫问苦,同什么人都谈得来。这次“游学”,他们漫游了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5个县,是一次大丰收,使毛泽东获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据一师老同学的回忆,他曾将此次游历中一些有意义而有兴趣之事,写寄湖南通俗报发表。

他们在旅途中写的“游学”笔记,第一师范同学好友争相传阅,称赞他们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这8个字,后来就一直成为朋友们对毛泽东的一种亲昵的赞誉。

来源:「共生公社」;值班编辑:陈龙狮

相关文章